图片·故事丨拔哥故里红色武篆焕新颜

日期:10-20
乡村振兴

原标题:图片·故事丨拔哥故里红色武篆焕新颜

说起广西的革命人物,就绝不能少了拔哥——韦拔群。韦拔群是中国早期农民运动三大领袖之一,广西农民运动的先驱,百色起义领导者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领导者之一,是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

山清水秀的河池市东兰县武篆镇,正是人民英雄韦拔群的故里。

革命灯塔魁星楼。(陈光科/摄)

革命灯塔魁星楼。(陈光科/摄)

武篆在著名的右江革命根据地版图中,是标志性地标,是一种坚强不屈的符号。列宁岩和魁星楼作为武篆的红色打卡地,见证了武篆革命先辈们闹革命艰苦奋斗的岁月。经过百年沉淀,这些凝结着红色记忆的革命遗迹、不朽丰碑、红色故事,已成为历史的最好见证,正吸引着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回望革命传统,寻觅先烈精神,感悟红色力量。

百年岁月变迁,当年韦拔群等革命烈士抛洒热血革命热土,如今正在发生着沧桑巨变。近年来,东兰县武篆镇党委政府将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融入脱贫攻坚这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上下同心、尽锐出战、攻坚克难、不负人民,“拔哥”故里的7个贫困村、139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5782贫困人口如期实现了脱贫摘帽。

武篆镇东里村新貌。(东兰县融媒中心/供图)

武篆镇东里村新貌。(东兰县融媒中心/供图)

“我们始终把‘产业富民’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切实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武篆镇纪委书记班康荣介绍说。

产业是农村发展的根基,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产业兴旺了,乡亲们的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为切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县纪委监委及镇纪委的监督推动下,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深入推进质量兴农行动。该镇盘活了15613亩农村土地资源,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改革,激活产业发展动能,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推进种养殖业品种淘汰和换代,加速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建成坤王村桑蚕和中和村、巴学村高产墨米、鸾坡村特色水果、东里阳光玫瑰葡萄等示范基地,推动油茶、核桃、富硒米、桑蚕等主导产业发展。

盘活土地资源,加速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韦禄东/摄)

盘活土地资源,加速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韦禄东/摄)

“我们种植的‘阳光玫瑰’葡萄最有名啦,肉厚皮薄,有淡淡的玫瑰香味,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欢迎,大家都说口感好极了,很喜欢吃。”东里村脱贫户韦秀英开心地说,东里阳光玫瑰葡萄园已经扩大到300多亩,零售每斤达25至30元,年销售收入达400多万元。

同时,该镇以田园综合体、乡村振兴示范区、红军村项目建设为抓手,持续推进产业振兴和乡村风貌改造工作,着力打造“红色武篆、美丽武篆、示范武篆”,努力形成乡村振兴的武篆样板、武篆模式、武篆特色。

“为促进了党风、政风、民风的根本好转,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廉政文化送进机关、进乡村、进家庭、进学校,通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形式,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廉政文化如春风细雨吹拂和滋润着全镇干部、群众的心田,廉洁奉公、执政为民、干事创业深入人心。”该镇纪委书记班康荣说,通过开展廉政文化“四进”活动,全镇想干事、干成事的氛围日益浓厚,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全镇党风廉政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注入生机和活力。

东里阳光玫瑰葡萄园喜获丰收。(东兰县融媒中心/供图)

东里阳光玫瑰葡萄园喜获丰收。(东兰县融媒中心/供图)

在想干事、干成事浓厚氛围的熏陶下,该镇党建引领成效、产业发展能力不断提高,通过扩大规模发展东里村阳光玫瑰葡萄、肉牛养殖、桑蚕种养、百香果等产业,实现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1.6万元,其中收入20万以上的村有2个,东里村村民合作社被评为首批河池市示范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如今的武篆镇,通了高速,产业兴旺,变得越来越美,群众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东兰县纪委监委)

开通了高速路的武篆镇,交通极为便利。(东兰县融媒中心/供图)

开通了高速路的武篆镇,交通极为便利。(东兰县融媒中心/供图)

可不可以不开除我的党籍 山师传话筒 点进来看看吧,有人给你留了一段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