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经济学家科尔奈去世:他深刻影响了中国经济改革|新京报专栏
▲10月18日,著名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雅诺什去世。图/微博截图
10月18日,著名匈牙利经济学家科尔奈·雅诺什去世。他是一位有着世界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也是对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
科尔奈1928年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一个富裕犹太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位杰出的律师,在1944年纳粹德国入侵匈牙利后,被送往奥斯威辛集中营,不久之后惨死在那里。
年仅16岁的科尔奈也遭到匈牙利纳粹组织的逮捕,所幸,他获得了一份瑞典驻匈牙利使馆签发的安全通行证,得以被免除参加犹太人的“死亡行军”。
非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家
二战结束后,科尔奈积极加入匈牙利的共产党组织,并成为党中央机关报《自由人民报》的记者,后来他又进入匈牙利科学院经济所工作。因此,与西方多数知名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研究者不同的是,科尔奈既不是流亡的东欧知识分子,也不是西方大学里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大师的高足,而是一名长期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观察者。
科尔奈对计划经济的批判,不是基于意识形态的仇恨,或者是道德的批判,而是基于对计划经济本身的深刻洞察,基于对匈牙利这片土地的热爱,这也是他的研究成果具有深厚生命力的原因。
科尔奈并非经济学科班出身,他的本科专业是历史和哲学,但是他在《自由人民报》期间的一些经历,使得他开始关注经济问题。他旁听国家经济委员会年度计划讨论时,发现整个国家成千上万家工厂的生产计划都是由委员会主任保罗一人说了算。他还在采访中注意到工厂的效率非常低下,但是从工人到厂长对此都置若罔闻。
受此刺激,他在1953年至1956年攻读博士期间,完成第一部著作《经济管理的过度集中化》,这是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第一部深刻剖析苏联模式计划经济弊端的经济学著作。当时,慧眼如炬的著名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将这部著作推荐给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面世后立刻在西方引起轰动。不到30岁的科尔奈成为西方经济学界关注的人物。
科尔奈此后又提出了“双层计划理论”(即科尔奈-利普塔克模型)、“反均衡理论”,以及“短缺经济”、“软预算约束”等具有深远影响的经济学概念。其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1980年发表的《短缺经济学》。他深刻指出,造成短缺经济的根本原因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具有再生短缺的能力,其中利润刺激的削弱、企业的预算约束软化、臃肿的官僚机构、对企业大量的行政控制等是造成短缺经济的真正原因,因此,他提出了消除短缺必须从彻底改变计划体制入手的建议。
《短缺经济学》问世前后,科尔奈达到声望最隆的时刻。他先后出任计量经济学会主席(1978)、欧洲经济学会主席(1987),他是第一位荣膺这些职务的非西方阵营国家经济学家。1986年,他被聘为哈佛大学教授,这是对他的经济学成就的又一次认可。
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此时,科尔奈的作品也被引入中国,1986年《短缺经济学》首次发行,销售量就达10万册,这是一部学术著作不可想象的销售量,当时到了中国整个经济学界人人都读科尔奈的境地。科尔奈担任哈佛教授以后,前往美国留学的中国学者许成钢、钱颖一、李稻葵、丁学良等都深受他的影响。
科尔奈对中国更深刻的影响在中国经济改革转型层面。上世纪80年代中国对于改革往何处走,还是摸着石头过河,边走边探索的心态。对于当时的政府高层及经济学界来讲,中国经济改革目标有三种参照: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东欧模式”)、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东亚模式”)和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欧美模式”)。由于东欧国家与我国都是社会主义制度,因此,东欧模式一度成为我国经济改革首要参照目标。上世纪80年代初,政府接连派出高级代表团前往东欧,学习那里的改革经验。
1985年9月2日至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和世界银行邀请了国内外一些知名的经济学家,联合在中国举办了“宏观经济管理国际讨论会”,讨论中国下一步怎么改革的问题,由于会议主要在长江“巴山号”游轮举行,后称“巴山轮会议”。
科尔奈是本次会议邀请的国外七名经济学家之一,其他专家还有托宾(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凯恩克劳斯爵士和布鲁斯等。
“巴山轮会议”上,科尔奈提交了题为《宏观政策的改革:匈牙利的经验》的长篇报告,他把经济调节机制概括为行政控制(I)和市场协调(Ⅱ)两类,行政控制分为直接的行政控制(IA)和间接的行政控制(IB)两种,市场协调也分为自由放任的市场协调(ⅡA)和有宏观调控的市场协调(ⅡB)两种。他认为,真正有效的经济改革应当从IA模式直接进入ⅡB模式,因此,反对中国学习东欧经济改革的模式,而建议中国把有宏观经济管理的市场协调(ⅡB)当成改革的首选目标。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理念,1988年6月中央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决定,1992年“十四大”及后来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都参考了科尔奈提出的IIB模式。
此外,根据安志文、吴敬琏等人的回忆,“七五计划”的最重要三个改革方向:推动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发展商品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将国家对企业的控制逐步由直接控制为主转向间接控制为主(简称“‘七五’三条”),也是受科尔奈关于国有企业和国家的“父子关系”、“软预算约束”理论影响的结果。
科尔奈本人也一直很关心中国的改革与发展,1999年、2006年他又两次访华。晚年的他依旧持续关注中国转型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在《比较》等杂志发表十多篇相关论文,还与中国经济学界结下深厚友谊。
科尔奈注定是20世纪经济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他见证和推动了20世纪最大规模的经济社会转型。在这场经济社会变革中,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区域告别了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他的思想影响范围超越了东欧,还在三分之一世纪多的时间里,深刻地影响着东方的中国。他的那些研究,未来仍旧有警示和借鉴意义。
撰稿人丨王明远(财经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刘德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