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浙江4项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出炉
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值此中国现代考古学百年之际,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北京周口店遗址、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群等100项发现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其中浙江浦江上山遗址等4项入选。
同时,由中国考古学会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提名,从已挂牌的考古遗址公园项目中推荐22项候选项目,线上投票产生5项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项目,浙江余杭良渚遗址入选。
这些考古发现从年代分布来看,旧石器时代有5项入选,新石器时代有33项入选,夏商时期有10项入选,两周时期有15项入选,秦汉时期有16项入选,三国至隋唐时期有9项目入选,辽宋金元时期有9项入选,明清时期有3项入选。
浙江入选的这些重要考古发现都有什么特色?随小布一起了解~
浦江上山遗址
浦江上山遗址是一处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址,曾出土一万年前的栽培稻遗址,也是目前发现最古老的人工水稻。
自2000年浦江上山遗址发现以来,浙江总共发现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20处,其中金华占2/3,达14处之多。
上山文化以浦江上山遗址命名。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农业起源地。一万年,长江下游已经出现栽培水稻,这是人类农业史、文明史的重要发现。这个重要的发现,是中华文明5000年的重要证据。
余姚河姆渡遗址
河姆渡遗址位于宁波市余姚河姆渡镇,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1977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两度发掘,出土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类质料组成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动植物遗骸等编号器物6179件、陶片近10万公斤,揭示出一种崭新的文化遗存——河姆渡文化,为研究当时的农业、建筑、纺织、艺术等东方文明,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佐证。
河姆渡遗址是浙江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重要遗址,作为钱塘江以南标志性遗址,在长江下游地区古代文化研究序列中,占有重要地位。河姆渡文化时代较早,地层内涵丰富,出土遗物特别,对研究包括农业、建筑、手工、艺术等在内的古代农业文明和生态环境有重要价值。连同周边遗址群落,联系钱塘江南北两岸各史前文化,对中华古代文明研究体系的构建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余杭良渚遗址
早在距今5300-4300年期间,中国南方的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曾经存在过一个良渚文明,它是迄今发现的中国大地上最早的国家。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良渚遗址是良渚文明的中心。
良渚遗址位于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瓶窑镇及湖州市德清县三合乡境内,最早于1936年被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山、瑶山、汇观山、莫角山、塘山、卞家山、良渚古城等一系列重大发现,无不轰动国内外。
良渚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面积42平方公里,保护规划区划111平方公里。遗存类型丰富,遗址格局完整,揭示了中华文明国家起源的基本特征,为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提供了最完整、最重要的考古学物证。
特别是与古埃及、苏美尔文明同时期建成的良渚古城(内城约3平方公里,外廓城约6.3平方公里,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无论规模和内涵,在世界同类遗址中都极为罕见,堪称“中华第一城”。
杭州南宋临安城遗址及官窑遗址
南宋临安城遗址南倚凤凰山,西临西湖,北部、东部为平原,城市呈南北狭长的不规则长方形。
临安原为地方政权吴越国(907~978年)的都城,由于其经济基础好,被选定为南宋都城,此后便扩建原有吴越宫殿,增建礼制坛庙,疏浚河湖,增辟道路,改善交通,发展商业、手工业,使之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直至公元1276年南宋灭亡,前后共计一百三十八年。
根据文献中的记载,南宋官窑有两处,分别是修内司窑(当时称为“内窑”)和郊坛下窑。20世纪20年代,以野外作业为标志的近代考古学传入我国,南宋官窑郊坛下遗址有幸成为最早被发现的古窑址之一。整座遗址较全面地反映了从练泥、成型、修坯、上釉、晾干到素烧、入窑装烧等一套完整的瓷器制作工艺流程,构成了南宋官窑的生产全景,是直接体现南宋官窑窑场规模、工艺流程和制瓷技术的真实现场。
南宋官窑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996年,由于暴雨的冲刷,在杭州市凤凰山麓、万松岭南面被当地人称为老虎洞的地方发现大量青瓷残片和窑具,老虎洞窑址被偶然发现。
此后,考古部门先后对该窑址进行了3次考古调查与发掘,全面、完整地揭露了老虎洞窑址。该窑址分为南宋和元代两期,其中南宋层清理出龙窑窑炉2座,小型素烧炉3座,作坊1处,澄泥池4个,釉料缸2个,瓷片坑24个,出土一大批可复原的南宋官窑瓷器和窑具。随着老虎洞窑址发掘资料的陆续公布,多数学者认为老虎洞窑址南宋层即为文献记载的南宋修内司官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