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深度关注|神舟十三号任务承前启后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神舟十三号任务承前启后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
决胜之战
戈壁秋色映神舟,飞天英雄乘东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预计于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行乘组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
中国空间站在轨建设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神舟十三号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决胜之战、收官之战,也是空间站在轨建设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之战。
截至目前,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共经历7次载人飞行任务,已有12人17人次造访太空。在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引领下,中国正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稳步迈进空间站时代。
变化的是飞行时间和内容,不变的是初心使命,是对祖国航天事业永远的热爱
“我已出舱,感觉良好!”13年前,翟志刚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成为中国太空出舱第一人。振奋人心的话犹在耳畔,手持五星红旗漫步太空的画面定格脑海,鼓舞着亿万国人。
10月14日,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会现场,翟志刚与王亚平、叶光富身着深蓝色航天服走入会场。在他们的身后,是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执行神舟七号任务,翟志刚准备了10年。现在距上一次执行任务时间又过去了13年。“13年不算短,与其说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不如说经历了漫长的准备,那到底是什么一直在激励着我呢?我想不外乎是对飞行的热爱,对职业的热爱,对祖国航天事业的热爱。”翟志刚说,两次飞行,变化的是飞行时间和内容,不变的是初心使命,是对祖国航天事业永远的热爱。
“亚平老师,我和同学们都看过您的太空授课视频,对太空充满了向往。这次您还会再在太空给我们讲课吗?”见面会上,一个稚嫩的声音引来全场目光。这是一位来自新疆和田地区的小学生,代表中西部小朋友和航天员对话。
中国空间站不仅是全球科学家开展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的研究平台,也是鼓励青少年热爱航天、参与探索、追求科学的实践平台。除了航天员,王亚平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国首位“太空教师”。2013年,王亚平曾在天宫一号上开展了精彩的“太空授课”,全国6000万中小学生在地面课堂上课。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这次,我们即将进入的是我们中国自主建造的空间站,同学们最好奇什么、最想看到什么都可以告诉我,我会带着大家一起去探索、去发现,帮你们共同实现愿望。”王亚平说。
“作为第二批航天员,第一次执行任务就要飞行6个月,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叶光富对完成此次任务充满了信心,这份信心来自于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来自于飞行乘组的团结协作,也来自于11年的努力拼搏。
“对于这次任务,我非常期待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感受浩瀚太空,欣赏我们生活的美丽星球,饱览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叶光富说。
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出舱活动也将首次由女航天员实施
尽览太空风光之余,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面临着艰巨的挑战,与神舟十二号乘组肩负的使命也有所不同。
“最具挑战性的任务应是在轨6个月的长期驻留,这对人的身体、心理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翟志刚说。
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这也是空间站运营期间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除了时间更长,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神舟十三号乘组还将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比如,开展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手控遥操作等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等等。
神舟十三号任务中,中国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乘组还将进行2到3次出舱活动,航天员王亚平也将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
“我们分析了女航天员的身心特点和个体需求,重点从生活保障、健康保障等方面开展了针对性的设计,确保女航天员长期飞行、健康生活、高效工作。”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说。
载人航天是大团结、大协作的事业。航天员做好了准备,载人航天工程各系统也直面挑战,蓄势待发。此次实施任务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和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均在发射场直接由应急待命的备份状态转为发射状态。
执行本次任务前,长二F遥十三火箭作为中国航天史上首枚集应急救援和发射任务于一身的火箭,刚刚结束了长达90天的应急值班“站岗”。
长时间站立是否会对火箭造成影响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二F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常武权说,研制团队经过了大量的分析和试验,特别是对承力部件进行了专题分析,确认火箭能够长时间保持竖立状态。
按计划,神舟十三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核心舱,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
载人飞行次次都是创新、跨越、挑战,载人航天精神一脉相承激发无穷力量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近日,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其中,载人航天精神入选在列。
东风航天城是我国航天事业发祥地之一,也是载人航天精神发源地之一。出征前,神舟十三号3名航天员专程来到距离发射场数公里外的东风革命烈士陵园,760多位为祖国航天事业献出生命的人长眠于此。这里是大漠航天人的精神高地,来此拜谒既是缅怀追思,也是精神传承。
“从神舟飞船到空间实验室、再到我们即将进驻的空间站,无论从居住的空间、飞行的时间还是技术设备,等等,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王亚平说,作为一名航天员,能够有幸参与空间站建造任务,由衷地为伟大的祖国、为能身处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感到骄傲和自豪。
时代图景已是巨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却一脉相承。王亚平曾提到,离心机是最让她害怕的一个训练项目,身体最多要承受8个G的过载。8个G,相当于8个自身的重量压在身上,脸会变形,胸部会感到极度压迫而呼吸困难,眼泪也会不由自主地往外流。训练时,有一个暂停按钮可以让机器停下来。但是,在航天员大队成立的20多年时间里,没有一个航天员按下过它。
精神无形,却能激发出无穷力量。“至今为止,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历了7次载人飞行,应该说次次都是创新、次次都是跨越、次次都充满了挑战。”翟志刚说,半年的失重飞行,对身体、心理、仪器设备都是严格的考验,也一定会遇到身体、心理、仪器设备方面的问题。
那能不能完成好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呢?“那就看我们这个团队,看我们乘组3人顽强的意志和战斗的品质了。”作为这次任务的指令长,同时也是这个乘组里的老大哥,翟志刚充满自信:“经过近两年的训练磨合,我们乘组彼此了解、配合默契,我相信,依靠我们团队的力量和智慧,一定能破解一个个难题!”
时间更长挑战更大
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柴雅欣自东风航天城报道
神舟十二号刚刚回家,神舟十三号又将启航。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将入住空间站核心舱,计划在轨驻留6个月。
“时间更长,挑战更大,但我们信心更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告诉记者,眼神坚定有光。围绕大家关心神舟十三号乘组的一系列问题,黄伟芬接受了采访。
问:有了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3个月的空间站驻留经验,您对神舟十三号的信心是不是比上次更足?
黄伟芬: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将要在轨驻留6个月,时间更长,挑战更大。针对长期飞行挑战要求,航天员系统在选拔训练,健康、工作、生活等驻留保障技术方面都进行了充分研究和准备。从神舟十二号3个月的在轨飞行完成情况来看,我们所有的人,包括我们的航天员和所有工作人员,信心更足了。
问:航天员在轨时间更长,工作量是不是也更大?
黄伟芬:神舟十三号飞行时间增加,工作量增加,空间站组合体也由神舟十二号在轨时的“一舱两船”变成了“一舱三船”状态。组合体结构更加复杂,意味着航天员要花更多时间、做更多工作来维护和管理这个复杂组合体。航天员还要完成一系列试验,比如天舟二号舱段转位试验,进行手控遥操作对接试验等,这些在神舟十二号任务中是没有的。此外,还有其他在轨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比如航天医学实验任务,在原先基础上又增加了11项。
同时,这次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收官之战,机会宝贵,所以我们安排了许多在轨数据收集工作,还系统策划了多样的科普及公益活动,全面发挥我国空间站的最大效益。所以说,神舟十三号乘组的工作量很大,挑战也更艰巨。
问:面对更长的时间和更艰巨的任务,航天员如何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黄伟芬:6个月的飞行时间,对航天员的身心素质、知识技能、应急决策和处置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极高要求,挑战很大。
相比神舟十二号任务,尽管在选拔训练和航天员保障技术整体思路方案、措施、手段上相同,但针对更长期的特点,又进一步突出强化了重点。我们进一步完善了航天员在轨作息和工作制度,张弛有度,合理安排,特别加大了对生活、工作和健康保障力度。我们既要应对6个月失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要适用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航天员个体,因此保障方面既有刚性的约束,也有弹性的范围。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个体的身心特点,我们每月对航天员健康状态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航天员失重防护锻炼项目、航天员营养配餐方案,以及心理支持活动等,确保航天员以饱满、良好的身心状态完成飞行任务。
这也是第一次有女航天员驻留空间站,我们分析了女航天员的身心特点和个体需求,重点从生活保障、健康保障等方面开展了针对性的设计,以确保女航天员长期飞行、健康生活、高效工作。
问: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和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通过天地通话、座谈会等形式交流分享经验,他们都交流了什么内容?神舟十三号乘组最关心什么?
黄伟芬:关于在轨生活和工作方面的经验交流是全方位的,既包括空间站管理、物资的统计整理、相关工作计划的安排,也包括个人卫生清洁、饮食就餐等方面。经过包括神舟十二号在内的载人飞行后,航天员们对舱内的生活状态已经很了解,并不担心。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还是我们在轨运行的、完成任务需要用到的设备情况,还有物资的存放位置等。
神舟十三号乘组要进行两到三次出舱活动,因此出舱活动实战经验是重中之重。神舟十二号乘组为他们介绍了宝贵经验,包括出舱活动过程中的个人体会,怎样控制身体姿态,还有操作技巧,神舟十三号乘组也根据经验开展了专门训练。
虽然天地差异我们早有考虑,但实际出舱过程中,挑战和困难仍比想象的严峻。在地面上,我们借助模拟失重水槽进行训练,而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对身体姿态的控制,地面是无法模拟的,这就需要航天员在实际出舱时去体会和把握。实践出真知,经验传递可以让后面执行任务的航天员少走弯路,为提前进入状态、顺利执行任务打下基础。
问:这次神舟十三号的3名航天员要在太空驻留半年之久,无疑是要在空间站过年了。除夕之夜,航天员会安排年夜饭和庆祝活动吗?
黄伟芬:我们对传统节日也都考虑在内了,特别是神舟十三号乘组在轨过年,这也是中国航天员第一次在太空过年。我们准备了“春节大礼包”,比如食品里会有饺子,在服饰上也有特别准备。到了过年的时候,全国观众会通过电视了解到相关情况。(柴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