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物多样性大会通过“昆明宣言”
10月13日,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第一阶段)高级别会议在云南昆明闭幕供图/新华社
昨天下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高级别会议在云南昆明闭幕会议正式通过“昆明宣言”,这是联合国多边环境协定框架下首个体现生态文明理念的政治文件。“宣言”承诺,确保制定、通过和实施一个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并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当天晚上举行的大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高级别会议包括了领导人峰会、部长级全体会议和部长级圆桌会,9位国家政要和联合国秘书长出席了领导人峰会,119个缔约方和26个国际机构和组织,共计125位部长级代表和24位驻华大使出席了会议。规格之高,出席会议的国家领导人之多,在大会历史上都是第一次。
作为此次大会主要成果,高级别会议通过了“昆明宣言”。宣言由中方起草,从57个缔约方收集到了近400条意见最终形成,是联合国多边环境协定框架下首个体现生态文明理念的政治文件。
赵英民介绍,“昆明宣言”呼应了大会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会议主题,共有17项承诺,主要内容包括4个方面。
一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及配套保障措施,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展示生物多样性价值,促进其在国家政策、法规规划、战略等领域的主流化,为各国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基本的保障和支撑条件。二要完善环境法律框架,从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角度推进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促进遗传资源的惠益分享。三要针对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驱动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四是要强调利益攸关方参与,鼓励相关部门和利益攸关方作出贡献,促进多边环境公约和国际进程的协同增效。
赵英民表示,宣言将对制定和实施兼具雄心务实和平衡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发挥引领作用,为后续的磋商和谈判规划了方向,提供了基础和政治指引。
据了解,本宣言将提交联合国大会、2022年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和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第二阶段会议。
COP15·解读
十年内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难点在哪?
“昆明宣言”已经通过,如何执行和落实?各方做出的承诺在“变现”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解决?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任任海和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给出解读。
首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路径需要在各个国家的政策制定中得到体现。任海表示,“宣言”承诺要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科学家和公众三方达成共识,科研结果要被政府采纳,还要让群众理解并变成自觉行动。
其次,此后要制定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需要有明确指标和考核方案。高吉喜表示,要建立在全球、国家和地区几个层次和方面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约束指标,还要考核指标是否落实,落实是否到位,不能说没完成就没有后续。
第三,必须体现公平正义。任海表示,“爱知目标”没有一个能够完全实现的核心是生物多样性利用问题。在发达国家看来,是在保护中利用,在发展中国家看来,则是在利用中保护。
他建议,要进一步开发关于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和公众意识的工具,以支持向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行为的转变,还要通过强有力的环境和社会保障措施,确保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效益。
最后是资金和技术问题。任海认为,地球是一个共同体,要多投入到需要保护的关键地区和物种中,达到最大化效益。高吉喜表示,不少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和生物多样性的下降比较严重的地区还是比较贫困的,发达国家需要拿出资金来帮助这些国家,还需要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所需技术。
COP15·声音
“昆明宣言”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变革注入推动力
“‘昆明宣言’是非常积极并有野心的宣言。”在昨天晚上《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做出上述评价。
穆雷玛表示,“昆明宣言”是57个缔约方一起讨论的结果,说明各方已充分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很多国家元首和部长们作出的承诺令人鼓舞,大家能够一起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宣言展现了中方的政治意愿和承诺以及将要采取的行动,也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她同时强调,《昆明宣言》本身只是一个文件,重点是落实和执行。
在昨天下午举行的COP15高级别会议闭幕式上,还有多个地区和区域代表在发言中表达了对“昆明宣言”的支持。
代表亚太区域的印度代表表示,“昆明宣言”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转型性变革注入了强有力的政治推动力;欧盟环境、海洋和渔业委员会代表认为,“昆明宣言”通过推动将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助力“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谈判和形成。本组文/本报记者董鑫统筹/刘晓雪
责任编辑:陈琰 SN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