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市北探寻老城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市北区正在被重新定义。
在国家战略加持、青岛迎来发展新风口的历史机遇下,市北区以开放为内生动力,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核心区,并以邮轮港区为“核心”,擘画RCEP创新试验基地发展蓝图,探寻老城“蝶变”的新路径。
“市北突破了,青岛老城复兴就有了希望;市北崛起了,青岛主城高质量发展就有了未来。”市北区委书记张新竹表示,站在新起点,市北区将担起探索青岛老城复兴“市北样板”的重任。市北区要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加压实干、奋勇争先,全面抓好贯彻落实,在全市当好排头兵、打造新高地、建设核心区、争当驱动器,蹚出一条党建统领、开放创新改革实现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驰骋5大产业赛场,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产业是破题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做好老城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文章,下大力气发展‘四新’经济,打开发展新空间。”
当下,依据“家底”,市北区聚焦高成长性产业,厘清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产业等5大产业赛场,规划船舶管理、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工业互联网、医养健康等17条产业发展赛道,这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产业发展图谱与“四新”经济高度契合。
但土地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要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着力点在哪儿?市北区将目光瞄准大港这一主城区唯一的规模化稀缺存量空间资源,又创新思路,将海晶化工、青啤麦芽厂等老企业搬迁腾挪出的空间,以及棚户区改造拆出来的空间进行盘点、整合,梳理出可开发利用土地6600余亩。由此,市北区“1+6+N”的产业载体支撑体系出炉,为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升级改造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在老城区腾挪出的空间土地上,经济飞跃发展——围绕打造港航辐射源头,落地卫狮集团中国海员总部基地、挪威船级社、上海海事大学青岛研究院、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青岛仲裁中心等项目;围绕打造贸易集聚高地,启动建设“跨境贸易+特色消费”集聚区,吸引新华锦、青建国际、青岛市供应链协会、深圳怡亚通等多种新贸易元素企业集聚;围绕打造金融服务标杆,引进中国船东互保协会、青港商业保理总部等多个重点项目,以馆陶路为核心的创投风投生态圈初具规模。
仅从今年上半年来看,市北区实现生产总值510.75亿元,增长13.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3%,高于全市3.6个百分点,“四新”经济投资增长72.4%,位列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3%,税收占比82.2%,质量效益不断提升,主城核心区强势崛起。
展望未来,市北区将坚定产业发展方向,心无旁骛做大做强“航贸金”等产业,按照“一业一策”要求,研究细分产业、画出产业图谱、拉长产业链条,让“四新”经济产业集群更有生命力,更富竞争力;抓住工业互联网发展窗口期,注重实用实效,放大乘法效应,运用“RCEP+工业互联网”思维,加快西门子、浪潮、柠檬豆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服务中车、中烟等存量工业企业发展壮大,培育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茁壮成长,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度;扶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结合北交所设立,助推市北区中小企业走上资本的快车道,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精致实施城市更新,百年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更新是城市保持活力的来源。老城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城市更新是主要路径。
更新是全方位的,核心是产业迭代。“要做好历史文化街区传承保护,留住城市珍贵的历史记忆,因地制宜导入新的业态,让百年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市北区是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的主战场,始建于1897年的广兴里是老城复兴第一站。“新产业赋能老城复兴”,这是广兴里开园时的宣传主题,也是市北区老城复兴的内在逻辑。
2020年年底,市北区提出建设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作为产业承载区,历史城区也进行了“产业再定位”,将目光瞄准“四新”经济,规划四方路南片为RCEP工程设计综合区、四方路北片为RCEP商贸文化交流区、馆陶路街区为RCEP金融区、刘子山别墅群及贻清里为RCEP国际商务商事中心、三江路街区为RCEP文旅文创展示区、黄台路-无棣路街区为RCEP特色教育及产业拓展区、即墨路小商品市场周边为RCEP生活体验区。
围绕“航贸金”和RCEP创新试验基地,市北历史城区正强势聚集起一批分量十足的项目——馆陶路入驻春光里、洪泰山海会和新金融产业园等龙头企业,加快推进休闲商务配套,打造特色鲜明的“青岛新金融中心”;四方路街区以“青年经济”为核心,扎实推进产业落位。
“建筑可阅读、街区能漫步、城市有温度、宜居又宜业”,这是市北历史城区更新的愿景。按照城市产业空间拓展、城市功能完善、土地集约利用、市民方便宜居的要求,市北区正在开展实施“美丽街区”提升工程,加快配套市政管网、道路改造、文化广场、停车场、青年公寓等建设,不断优化城区环境品质,一体化打造年轻人向往集聚的创业工作生活环境。下一步,市北区将借鉴上海、北京、珠海等地成功经验,探索“政府投入+社会资本”模式,加强品牌建设,因地制宜推进资产证券化、TOD整体开发,实现城市更新、产业升级、运营管理全周期合作。
一石激起千层浪。以历史城区有机更新为切入口,城市更新已经辐射市北全域。当然,城市更新,并非仅仅依靠产业导入,还需要城市空间、公共环境、生活配套等的更新协同进行。
借助城市更新完善城市配套、提升城市品质已成为市北区的当务之急。下一步,市北区将全面解决好背街小巷、老旧小区改造等问题,传承好城市文化记忆,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推进停车场建设、未贯通道路打通、拆违治乱等群众普遍关切问题的整治提升,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自我加压、集中攻坚,决战决胜棚改收尾清零工作;全力推进“187攻坚行动”,发挥好“一线工作组”作用,彻底解决一批城市管理痛点难点问题,打造山海城共融的美丽青岛样板区。
聚焦基层党建,创新高效能治理“新模式”
老城区高质量发展,既是一项发展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其根本指向是“人”。“要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群众提供更加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作为拥有111万多人口的老城区,市北区基层治理“包袱”重,压力大。如何把“包袱”变成“财富”,推动老城区高质量发展?市北区将“党建”作为解决问题的出口。
为了夯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个基础工程,市北区创新提出打造网格党支部,构建了“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这一党建“主心骨”;并选派137名机关干部全脱产两年担任网格党建指导员,将党组织延伸到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为了让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居民,提升全域民生幸福指数,市北区又结合实际优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组织架构,形成了“人民为本、党建为魂、政商协同、平台运作”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生态,实现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从1.0版到2.0版的提质跃升。
“党群e家”智慧平台通过“云治理”,实现“群众吹哨、街居响应、部门报到”的问题处置全周期管理,让群众诉求“一呼百应”,今年以来,共受理网格巡查、群众反映问题近30万件,案件办结率达99.14%,案件积压数量同比减少近50%;率先建成覆盖22个街道、137个社区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场所,两年来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1.2万人,提前完成全区779个智慧安防小区的建设任务——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市北区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在市北区看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精准满足居民需求、实现精细化治理的必然要求,更是另一种形式的“城市更新”。
今年3月份,市北区创新思路,将服务设计融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邀请高校设计团队,围绕打造“家门口”的网格党群服务站,以“嵌入社区的发光体”为题,启动社会设计工作坊项目,以期通过功能型布局、人性化服务、沉浸式体验,“更新”治理硬空间、提升治理软功能,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满足帮办代办、议事协商、休闲娱乐等需求,享受品质生活、感受城市温度、有序参与治理。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为了全面提升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市北区将不断优化升级治理模式,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职能,加强对基层治理的顶层谋划和统筹领导;坚持党建引领,加强社区、网格党组织建设,建强动力主轴,锻造过硬基层队伍;充分运用平台思维、生态思维,加快开放基层治理场景,不断拓宽“大物管”“红色合伙人”等领域方式方法,实现企业资源与党群服务阵地、各类民生服务项目紧密结合;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以智能化、数字化治理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