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访钟南山:新冠暴发到现在,中国走的路是对的|封面人物
“什么时候中国完全可以开放?绝大多数人打了疫苗,起码80%甚至85%以上,我估计到2021年底就在80%以上了。”
“这一次新冠病毒溯源,特别是美国把它政治化了。”
“对付疾病的最好方法就是健康,就是以预防为主。早发现、早诊断、早检测、早治疗,这是最高的医术。”
文/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张明萌发自广州
封面图/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大食
钟南山看上去比两年前更疲惫了。他斑白的头发夹杂在黑发间,熨帖地往后梳。钟南山曾经有染发的习惯,很长一段时间内,他都是以一头黑发出现在公众面前。但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他与一批医疗人员再次挺身抗疫一线,工作强度更胜从前,白发渐渐出现在了发丛中。最忙的时候,与染发习惯一同消失的还有他坚持几十年的每周四下午例行问诊。2021年4月,他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说:“这一年,我觉得老了很多。工作太多,有点超负荷。”
2020年1月18日晚5点45分,钟南山与助理苏越明坐上从广州前往武汉的高铁。按照原定计划,钟南山这一天本应出席广东省卫健委的一个会议。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告诉苏越明:“请钟院士今天务必赶往武汉。”当时,钟南山正在与专家讨论新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此前一天,他还去深圳看了两个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人。
2019年12月,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从武汉传来。钟南山与其团队一直密切关注,经历过2003年“非典”的广东医疗团队已经开始备战。2019年12月26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接诊了一位有发烧、咳嗽气喘、呼吸管等症状的老人。次日,科室主任张继先为另一位老人看诊,发现其肺部有炎症,患者被转入呼吸科。他发现两位老人是夫妻,且病症与CT结果相似。他把两人的儿子叫来检查,CT结果与父母一致。她将情况上报医院,医院上报江汉区疾控中心,区疾控中心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12月28日至29日,医院接待了四名来自华南海鲜市场的病人,病情相同。
武汉市卫健委组织专家团队展开调查,于12月30日15点10分、18点50分在系统内下发《关于报送不明原因肺炎救治情况的紧急通知》等两份部门文件。国家卫健委专家评估组在2020年1月8日初步确认新冠病毒为疫情病源。国家卫健委已先后派遣两批高级别专家组前往武汉,钟南山是第三批。
钟南山回忆,国家卫健委当时没有给他提出任何要求,“我觉得主要还是对武汉当时的疫情做一些研判,就是有没有传染性,它的危害性有多大。”时值春运,他们乘坐的高铁早没了座位。在国家卫健委的帮助下,钟南山和苏越明被安排在了餐车一角。
上餐车坐定后,钟南山第一时间拿出电脑,整理相关资料。直到晚上9点,他才停下来,头靠椅背,闭眼小憩。苏越明拍下了钟南山此刻的样子,后来照片在媒体上发布,并在网上迅速传开。在一次采访中,苏越明回忆:“他已经很累了,但他从来都不会说,从来。”
当天晚上11点到达住处后,钟南山简单听取了武汉方面的情况。19日一早,他陆续前往武汉金银潭医院和武汉疾控中心了解情况。专家组成员其中一位是香港大学的袁国勇,从袁的报告中,钟南山了解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有一家六口患了病,其中一人没去过武汉。这引起了他对疾病感染性的疑虑。
同时,他的一名学生称,武汉某家医院的神经科病房存在一名患者传染了14名医务人员的情况。下午开会到5点后,他向当地卫健委求证。当晚,钟南山飞至北京,赴国家卫健委开会,直到次日凌晨两点才睡下。临睡前,他收到来自湖北的消息:情况属实。“我对我的考虑和怀疑更坚定了。一个,就是存在‘人传人’的情况;另一个,存在医务人员感染的情况。”
▲2020年3月14日,钟南山在广州接受采访图/人民视觉
1月20日6时,钟南山又开始了高强度的工作。他接连出席了国务院有关会议、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新闻发布会、媒体直播连线……一直忙到深夜。
当日晚间,84岁的钟南山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接受了白岩松的采访,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关防控情况作出一系列回应,指出新冠病毒“肯定的人传人”,且“已有14名医务人员被感染”,提醒公众提高防范意识,如果身体不舒服及时就诊,出门最好佩戴口罩,勤洗手,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
“他(白岩松)反复问我,是不是肯定这个病有‘人传人’,我说非常肯定,不用怀疑……越多的人感染,对社会危害越大,因为‘非典’给我们的教训太深了,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再发生。”钟南山向《南方人物周刊》回忆。
之后在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答记者问中,钟南山重申了病毒会“人传人”,指出当时的患者95%以上都跟武汉有关系,去过武汉,或从武汉来,证实了有医务人员感染。
1月21日16时,在广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钟南山提出:对感染者进行前端隔离,严密跟踪密切接触者,是目前防控疫病传播的最好手段。他提到,武汉出现了一名病人影响14名医护人员的案例,“这个并没有出现在传染病医院,而是出现在不是收传染病人的地方——神经科。所以我们更加要关注所有医护人员的防疫问题。”
早期病患出现在其他科室的现象后来被证实绝非孤例。相当数量的病毒携带者,早期因为没有发热症状,难以被及时发现,这也为后来疫情大规模暴发埋下了隐患。
2020年1月23日,武汉与周边的黄冈、荆门、鄂州等地宣布暂停运营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时关闭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等离开通道,严防新冠疫情扩散。参照2003年北京小汤山医院,武汉市开始建设雷神山、火神山两座医院,用于危重症患者的集中治疗。同时,国家开始建设方舱医院,集中收治轻症患者。
再次奔赴疫情前线时,钟南山在采访中表示,目前防控措施“能想到的都做了”。
钟南山的出现与言论对民众起了关键作用。他的一举一动都被国人关注,人们希望从他嘴里听到哪怕只言片语,那也许就会是破解疫情的关键线索。口罩迅速脱销,他的照片被制作成拜年图片出现在朋友圈和微博中。他在媒体露面之后,一则关于“淡盐水漱洗咽喉部位可杀死病毒”的信息广为流传,落款为“钟南山院士建议,2020年元月21日”,直到钟南山院士团队正式辟谣才告一段落。2003年“非典”之后,这类以钟南山之名发布的谣言数不胜数,但也显示了他在民众心中很高的声望。
关键时刻再次站出来的钟南山,又勾起人们对他当年敢讲真话、抗击“非典”形象的集体回忆:在疫情面前,如果权威的真相持续缺席,人们就会相信流言;如果真相不能有效传播,人们就会宁可相信坏消息,也不相信好消息;17年过去,疫情再现,人们愿意相信钟南山。
也是在2020年1月21日,苏越明拍摄的照片与钟南山奔赴武汉的消息一起上了热搜。《人民日报》微博发布了一条快评:“17年前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如今再战防疫最前线,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的确确令人肃然起敬!”
▲2020年4月22日,钟南山冒雨迎接广医援鄂医疗队归来图/南方视觉
2020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成立“大流行防范和应对独立小组”,评估全球新冠疫情应对工作,钟南山成为专家组成员。2021年5月12日,专家组发布了82页主报告,通过整理证据,针对大流行防范与应对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都指出了存在的差距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报告提出,根据新冠疫情全球暴发的过程,要重视两个关键的重要预防环节,一是从局部暴发发展为全球流行,二是从全球流行发展到全球健康及社会经济危机。
在2021年5月接受新华社专访时,钟南山分析,在第一个阶段,从局部流行发展为全球流行,尽管中国在早期已向世界卫生组织及时通报疫情,并在国内采用了强力封城及群防群控措施,而且WHO在2020年1月30日发出PHEIC(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警告,但多数国家采取了“等等再看”的观望政策,并未迅速采取有力行动,等到真正在本国暴发了才开始关注,为时已晚。
在第二个阶段,从全球流行发展到全球健康及社会经济危机,全球缺乏协调有力的应对体系,国际紧张的形势阻碍了多国协作的统一行动,有的国家制定政策不是根据科学,没有正视并解决国内存在的、由于疫情进一步加重的不公平状态,这些都加重了对低收入国家、弱势人群及贫困家庭的危害。
他强调,新冠大流行本是一场可以预防的灾难,这也是“大流行防范和应对独立小组”亟须成立的原因。
疫情暴发已经过去一年零9个月,钟南山和他所在的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广州医疗团队的工作仍在继续。2021年9月,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子刊《电子临床医学杂志》公布了中国专家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在过去数月,来自广州的唐小平、李锋教授团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联合钟南山院士、陈如冲教授团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针对德尔塔变异株引起的广州“5·21新冠肺炎疫情”,结合流行病学和病毒基因组测序技术,首次在全球范围内精确描绘了德尔塔变异株完整的传播链条。在《南方人物周刊》采访钟南山的前一天,这则消息已经由各大媒体广为传播。
2020年以来,钟南山的声名比从前更甚。2020年8月11日,他获授“共和国勋章”,此外,他还进入2020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被授予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艺术成就奖”……与荣誉一同到来的是更加密集的工作,但他已经85岁了。
▲2020年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钟南山获颁“共和国勋章”图/新华社
投身抗疫之余,钟南山仍然心系他致力多年的领域——重大呼吸道传染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预防与治疗,希望推进社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筛查工作。
“这次疫情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真正体现了中国‘以健康为中心’代替‘以治疗为中心’的医疗方针。现在,像高血压病、糖尿病这些,都能够在很早期进行干预,所以它不会发展到最后阶段。但是这在呼吸疾病方面是比较落后的,比如最常见的慢性阻塞性肺病,一期、二期没什么症状,患者赶公共汽车、上楼觉得气接不上来了,这个时候再去找找医生,已经很晚了,只能缓解症状。”
钟南山说,希望能推进早期干预,“在我们呼吸疾病领域,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方面,都要遵照‘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理念。这样的话,我们可能会走在国际的前列,这是我的愿望。”
采访中,钟南山数次谈到“健康中国”的战略,他认为,对医疗、特别是医疗卫生,对医院来说,就要把重点放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检测、早治疗,这是最高的医术,而不在于抢救多少病人。这个是将来健康中国的发展方向。
▲2020年3月2日,钟南山(前中)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批战“疫”一线火线发展党员的入党宣誓仪式上领誓图/新华社
现在福建疫情的问题是还没完全搞清楚源头
人物周刊:你觉得最近发生在福建莆田、厦门等地的疫情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钟南山:福建的疫情比起南京、广州的复杂一些。福建第一个发现的病人,他为什么会出现?这是处理公共卫生问题的关键,我们要找出它的源头、传播链。在广州,源头很清楚:一个从境外输入的病例,传染给阿婆,这位阿婆再传染给了广州所有病人。当然,这里头通过了五六代,不是她一个人直接传播的,这个(传播链)就搞得清楚。搞清楚传染源和传播链对我们的防控非常重要。
我们知道它(德尔塔变异株)的传播能力很强,所以密切接触者的概念也改变了(过去的“密接”概念,是确诊病例发病前两天的家人或同办公室、1米之内同吃饭、开会的人,但现在已经不适用。针对德尔塔病毒,“密接”的概念是,与确诊病例在同一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发病前四天在一起等情况的人,都算是密切接触者)。有了传播链之后,能够在更多的密切接触者里(筛查),原来是考虑有330名(密切接触者),根据“密接”概念的改变,传播的情况也有所改变。所谓密切接触者,不再是一般概念,像一家人一起吃饭、在同一个办公室这样,而是已经扩大。再根据它(德尔塔病毒)的传播特点,密切接触者扩大到了5万到6万这样一个数量。后来就在这些人群里发现了一些病例。所以,一旦清楚了传播源、传播链,就比较容易控制。
福建疫情的问题是一开始还没完全搞清楚(源头),现在(2021年9月16日)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先扩大范围筛查、跟踪,时间会稍微长一点。但是我相信,按中国的体制以及严格的防控措施,疫情也不会大规模暴发。
人物周刊:这次福建疫情中,有很多小学生被感染了,你觉得这个群体的防控我们应该怎么去做?
钟南山:疫苗上得比较快。全世界很少在这么短短几个月中研发一种新的疫苗,这是过去不可想象的。比如mRNA疫苗世界上从来没有搞过,因为涉及到基因的问题。RNA是一个信使,要传递信息、制造蛋白,这些东西(至今)有些都没有完全解决,但是迫于形势需求,现在加快了。我们是病毒灭活疫苗,原来有很多年的基础,都在发展,现在有5款疫苗,中国有几十种疫苗都在临床、准备研发阶段。
疫苗当时开展研究、进入临床,比较重点的是面向18岁到60岁这样的人群。之后开始对老年人比较重视。小学生群体(一直没有在最优先级),有几个原因:一个是他们得病一般比较轻;第二个是这些(疫苗)在小学生里面的相关研究数据还不够,它安全不安全?它的有效性(怎么样)?这个在当时还不足够。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现在6到12岁小孩也开始打疫苗了。这个漏洞或者缺陷慢慢补上了。
▲图/本刊记者大食
为什么现在还严防严控?
人物周刊:现在中国的疫情形势依然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去践行“健康中国”的战略?
钟南山:实际上,这一次对抗新冠肺炎疫情,就非常明确地体现了“健康中国”的理念。什么叫“健康中国”?其中很重要一部分是医疗卫生的战略:以健康为主代替以医疗为主,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上的转变。
换句话说就是,体现了我们国家中医几千年来“上医治未病”这样一个思想,也就是说,对付疾病的最好方法就是健康,具体到政策,就是以预防为主。
我参加了世界卫生组织独立工作委员会的调查团。世界卫生组织在全世界对各个国家的抗疫做法提出了4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Aggressive containment,意思就是说采取强有力的遏制传播策略;第二个为Suppression,就是抑制;第三个是Mitigation,就是遏制;第4个为 No substantive strategy,不采取有效举措。世界卫生组织并没有强调哪些国家,但是,首先提到的是,少数国家——主要是中国,也有新加坡、日本等——以预防为主,采取强有力的遏制传播策略作为主导,预防新冠病毒的传染。
这个病现在没有办法(以特效药)治疗,有一部分患者是比较危重(的),真正进行抢救的新方法也不多。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大家得病,不要传染。所以,才有一系列的社区水平的群防群控,包括保持距离、戴口罩、勤洗手等很多方面的工作。一旦有病人确诊,就进行强有力的隔离,尽量把社区的传播减到最低。
中国的疫情,从2020年1月开始,一直都采用强力手段。武汉当时发展到8万多病例的时候,坚持严格在社区进行群防群控。到现在已经一年零9个月,我们病例增加了两三万,远远比不上很多国家,(有的)一天就增加10万、20万。这就是“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注意预防,把我们的工作放在上游,不让他得病,这就是“健康中国”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所以,我想中国对疫情的处理,就非常成功地体现了以健康为主的“健康中国”理念,到现在还在坚持。当然,我们需要不断改进、提高。随着时间的发展、各种病毒的变异,我们要解决(新问题)的办法,一个是加强社区的严防严控,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是大量接种疫苗。疫苗本身也是预防,也就是说不要让大家感染,所以,这个概念在中国始终占主导地位。
为什么现在还严防严控?因为中国老百姓的疫苗接种率还没有达到80%以上,在这种情况下,预防还是非常重要的。最近发生在福建莆田、厦门(的疫情),还是采用全方位群防群控,早筛查、早发现病人、早隔离,我相信不会太长时间也能被控制。
中国自从武汉的第一波疫情以后,没有出现过大规模暴发。在2021年5月21日到6月19日,广州第一次出现变异株“德尔塔”病毒的感染,它的传染性和病毒载量很高,而且潜伏期很短,一开始一个可以传四个。尽管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疫情也是(得到)了很有效的控制。广州总共153个病例,广东190例。这就说明我们的措施看起来是有效的。相比起来,一些邻国放松了,觉得可以完全开放了,结果现在要重新关闭边境、城市,因为(出现了)大量的传播。
对疾病最重要的是预防,还有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也是“以健康为中心”理念的体现。人不可能不得病,但是他在早期得病,哪怕很严重,就算是肿瘤,早期发现治疗的效果是极好的,存活率很高。疾病预防整个走的都是这么一个方向。
所以,新冠(疫情暴发)到现在为止,中国走的路还是对的。当然,以后我们还会遇到更多的变异(病毒),怎么办?这都要探讨,但是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预防为主,这是不变的。
▲2020年8月27日,广州,钟南山院士团队到病房看望上了111天ECMO的患者图/南方视觉
人物周刊:我们提出的这种预防为主的思想,一直在践行,但是每次疫情来的时候,都会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维持平稳状态,这样长久下去,大家难免会有些疲惫。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当下疫情的复杂形势?
钟南山:长期这样下去,采取最严格的防控方法是不行的,对我们中国的负担也很大。但是病毒在变,人们对付它的技术指导思想也在变。什么时候中国完全可以开放?绝大多数人打了疫苗——起码80%甚至85%以上。接种疫苗以后,对疾病的预防,特别是预防(病情)加重的能力(变强),也就是说,我们多数人就无感或者只是很轻的感觉,这是一个(标准)。
第二个,当这个疾病经过预防和打疫苗以后,病死率降到很低,现在全世界新冠病死率总的来说是1%-2%,非常高,比流感高几十倍。当病死率降到很低的时候,新冠就有可能成为常态,就是说得病了,但是绝大多数的病人能够好转,而不是现在一百个可能有两个死亡。(这个死亡率)还是应该重视。当然以前“非典”死亡率是全世界10%,中东呼吸综合症死亡率是30%以上,更需要(降低)。我估计它(新冠)有一个(降低的)过程。所以,针对你的问题,我想中国不能长久这样下去,因为这是世界性的疾病,要中国和全世界共同努力来战胜它。要各国、特别是大国的传染的情况都比较低,接种疫苗的比例比较高,死亡率也降低下来,这样的话才可以完全开放。
我估计,我们到2021年底(疫苗接种率)就在80%以上了,但现在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接种疫苗后,一般来说,不管国内国外,在半年以后预防效率会明显下降。所以,现在我们在研发更多的疫苗,以及(研究)怎么加强免疫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当这些全是未知数,我们主要的指导思想还是健康生活,就是我们不会花极大的力量去(研究)怎么抢救病人,一旦传播开了,医疗服务、设备、人力都超出了负担,社会就会崩溃,所以,我们主要立足于预防,也就是用健康的思想来对待新冠疫情。
▲2018年8月2日,钟南山院士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诊室内工作图/新华社
面对新冠的未知数,关键是各国合作
人物周刊:你提到疫苗接种率80%以上可以有效达到预防的预期,但像以色列的疫苗接种率已经非常高了,它的病例依然在不断地增加。
钟南山:以色列的病例增加并不是早期,而是最近这几个月。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病毒的变异。第一,病毒变异了以后,疫苗对人体的保护预防作用下降了。第二,以色列是接种率很高的国家,但不是100%,特别是在前期,12岁到17岁的学生并没有接种,遇到病毒照样感染,所以它有一个阶段患病率明显增高了。那么他们(采取)的措施一方面注意到了群防群控,另外一方面也开展(别的手段),比如说包括第三期疫苗的接种,现在(疫情规模)又开始被控制了。这就说明新冠有极多的未知数,需要人类不断地、共同地去探索、解决。这里头关键就是要各国合作,我们希望走这条路。
人物周刊:现在各国合作这条路顺畅吗?
钟南山:不太顺畅。在18年前“非典”时期,第一年是五千多个病例,当然远远比不上这次(新冠疫情),但是已经有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在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出现了传播。但是(好在)我们对它的源头有点了解,特别是在广东,我们跟香港的一些专家共同发现,它(SARS病毒)的中间宿主,就是食肉类猫科动物,代表是果子狸。当时广东比较流行吃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在市场里(售卖),本身原来没有(感染病毒),到了市场以后大量感染。它们自己不带病,但是当人们接触到它们,宰杀、烹调时就会感染上病毒。所以,第二年我们采用强力的办法,把所有的自养和运输行为都禁止了,禁止食用这一类野生动物。2004年,我记得早期已经发生了4个,后来采取这么强力的措施以后就没有(病例了),所以(病毒溯源)还是很重要。
但是,这一次(新冠病毒)的溯源,(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把它政治化了。所谓的政治化就是有意地(指出)有些国家在搞这个东西,不管是泄漏也好或者是有意制造也好,就把它政治化。
所以,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已经组织了两次对中国的调查,特别考虑到武汉的病毒所,两次的调查都得出一个客观的结论,但是,还是有人在采用政治操控的办法。这(病毒溯源)政治化,因为(有的国家)戴着有色眼镜,总想弄出一些事情或者是一些所谓的证据来证明(它的想法),但到现在为止,恐怕还是没有任何证据。所以,现在大家需要共同来溯源。其实,中国有很强的这种(意愿)。我的好几个美国朋友是这方面的专家,在18年前也合作过,他们也有很强烈的这个(溯源意愿)。但是,一旦首先把它(病毒溯源)政治化,先入为主,就无法合作。
但总的来说,最近我觉得合作稍微多了一点,还是有一些理性的东西。我们去年(2020年)一年都跟哈佛大学医学院有密切的合作。差不多每一到两个礼拜,大家都会互相交流,关于我们抗击新冠、我们发展疫苗、我们要怎么做……全年都进行密切的合作。在民间、学术界和医学界,我们的合作还是很多的——我们需要这样的合作。现在来说,大家如何对待疫苗的衰减?疫苗怎么样能够加强一点?还是需要合作。总的来说,我们现在的合作还不够。
▲2020年7月3日,广东东莞,CBA联赛复赛第一阶段苏州队与广东队的比赛,姚明与钟南山、李少芬夫妇到场观战图/视觉中国
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
人物周刊:你认为现在建设“健康中国”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钟南山: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这个非常有道理。因为人不管做什么事,首先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人本身。有个健康的身体,才能考虑到做什么建设、做什么工作,但是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什么都谈不上。这是根本的问题。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小康的意思是在经济文化各方面发展,但是没有人来做,特别是没有健康的人来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提出这个概念非常有价值、非常有意义。
人物周刊:两年前我们采访你的时候,当时你正致力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筛查与研究,这也是“健康中国”理念的体现吗?
钟南山:现在除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国(的医疗卫生行业)实际上很重要的精力是放在很多慢性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上,这个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为什么国外现在脑卒中(脑中风)的病例很少?因为国外花了30年才了解到,早期血压的增高给予适当的治疗以后,可以大大减少脑卒中。中国(国民死因)排第一位的是脑血管,然后是心脏病,还有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如果我们对高血压病,对糖尿病早期不处理,血压不断升高,糖尿病的血糖不断升高,都没有症状。等到后期,眼睛出问题了、肾脏出问题、心脏出问题、下肢出问题以后才来治疗,太晚了。
所以“健康中国”的核心,对医疗、特别是医疗卫生,对医院来说,就要把重点放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检测、早治疗,这是最高的医术,而不在于抢救多少病人。这个是将来“健康中国”的发展方向。
所以,回到我自己这一行,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现在在中国有九千多万(患者),实际95%以上都是一期跟二期,所谓一期、二期就是说一般没多大症状,甚至没有什么症状,但患者在肺功能的检查中已经发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就越来越严重,等到他觉得不舒服才去找医生,比如说,赶公共汽车、上楼觉得气接不上来了,这个时候再去找医生,已经很晚了,只能缓解症状。因为肺已经出现一个气道,出现了不可逆的形态。这种治疗就等于四五十年前,等到脑卒中了再去治疗,或者是对心肌梗死的治疗,这是下策。
所以,我们致力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发现。2017年,我们已经发表了一篇前瞻性论文,证明早期在社区发现了(这种疾病),只要给很少的药坚持一下,患者的肺功能就能得到很明显的改善,有相当一部分可以恢复正常。我们现在正准备开展社区大规模的(筛查),发现病人,以后再积极治疗。我们希望走出一条能够像高血压、糖尿病早期治疗一样的治疗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路,这样的话,我们可以节约大量的钱财,也能(将这个病)对社会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是我们的方向,也在当前进一步体现“以健康为中心代替以治疗为中心”的理念。因为疫情的关系,我们推晚了一年,今年在不少地区已经开展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群防群治。
“以健康为中心代替以治疗为中心”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也有一个转变过程。现在,相对比较多的人懂得了,当血糖老是高(指标时),要注意了,要用药。血压一直都很高,但是没任何症状,这个时候,比较多的老百姓知道要降血压了。比如,我的家族有高血压史,我到现在已经吃了二十几年降压药,现在血压控制得挺好。假如说我什么都不管,那现在我都不在了。所以这(预防)是最好的方式。
但是,这仍然需要老百姓心理的转变,因为什么呢?不管是在高血压、糖尿病还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到晚期是病人找医生,病人非常紧张,希望医生给他治疗。但在早期的话,往往是反过来的,是医生找病人,说服病人接受治疗,而病人却没有什么积极性,因为他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何必呢?所以,这需要一个概念的转变,这也是“健康中国”需要做宣传教育的内容。
人物周刊:我们听你刚刚描述“健康中国”的战略,感觉是一条正确但有点艰难的路,这条路上最难就是老百姓的观念转变,还是说我们的医疗水平?
钟南山:两个都有,首先医疗水平要不断地证实早期干预是有效的,而且是非常好的。现在真正有早期干预(的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大家都接受。但是,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早期干预了以后到底效果怎么样?一直用药以后,这些病人就不会变成重症,也需要一个时间证明,说服大家。第二个就是思想的转变,也就是说,让老百姓觉得早期干预是最重要的。你的健康,自己要负责任。这个理念的改革极为重要,所以,“健康中国”不是单纯的人的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第三个是社会适应。第四个是道德健康。
人物周刊:你对当前时代的健康问题有什么想说的?
钟南山:钟南山:对健康的问题,我觉得中国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社会环境变好,国力在增强,在这个时代,各个部门的领导应该更加重视健康的含义,而且更应增加对健康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