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大先生” 王秉纲:少时追光遇初心, 一生秉烛守使命!

日期:09-17
科研

原标题:致敬“大先生”|王秉纲:少时追光遇初心,一生秉烛守使命!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

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

他是扎根西部的学科领路人

他是躬身垂范的知识引路人

他是长安大学“大先生”

——王秉纲

致敬“大先生”王秉纲:少时追光遇初心,一生秉烛守使命!

王秉纲,1934年1月生,长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著名道路专家。《中国公路学报》主编,高等学校路、桥及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我国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的主要奠基人之一。捐资一百五十万设立“王秉纲基金”。主持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几十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7部,参加多部设计规范的编写与评审工作。先后有10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部省级奖励,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致敬“大先生”王秉纲:少时追光遇初心,一生秉烛守使命!

2021年,教育部关工委以

“讲好入党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

在高校全面开展“读懂中国”活动

我校报送的征文作品

《少时追光遇初心一生秉烛守使命》

获得“最佳征文”奖

并并于9月16日晚20:45

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展播

作品讲述了我校教授王秉纲扎根西部、躬身垂范的育人事迹

↓↓↓

少时追光遇初心一生秉烛守使命

致敬“大先生”王秉纲:少时追光遇初心,一生秉烛守使命!

不甘落后敢为人先

1934年出生于伪满统治下中国东北的少年王秉纲,自幼目睹过日寇的侵略与国人受辱的惨景。不甘落后、有所作为的信念,从小就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致敬“大先生”王秉纲:少时追光遇初心,一生秉烛守使命!

1947年,王秉纲的哥哥跟随解放军参加了革命。兄长的影响,让他立志追求进步。亲眼见证共产党领导中国走向光明的王秉纲,被党员敢为人先的精神所激励。那颗信念的种子破土而出,指引他在各方面都力争上游。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大二,就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学生党员。在信仰的旗帜下,开启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致敬“大先生”王秉纲:少时追光遇初心,一生秉烛守使命!

党旗所指人生所向

1958年,王秉纲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西安公路学院任教,次年考入同济大学读研究生。他主动选择当时国家科研的薄弱点——路面设计理论作为研究方向,并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留上海任教的机会。是去,是留?王秉纲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听党指挥,跟党走!”

致敬“大先生”王秉纲:少时追光遇初心,一生秉烛守使命!

与西安公路学院81、82级研究生合影(一排右4)

国家之需,即为我求;党旗所指,即为我向。王秉纲扎根西部,从教六十多年。所培养的150多名硕士、博士研究生,活跃在交通强国建设的主战场。他曾任高等学校路、桥及交通工程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中国公路学报》主编多年,为我国公路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致敬“大先生”王秉纲:少时追光遇初心,一生秉烛守使命!

指导学生

致敬“大先生”王秉纲:少时追光遇初心,一生秉烛守使命!

与学生交流

致敬“大先生”王秉纲:少时追光遇初心,一生秉烛守使命!

与博士毕业生合影

党心永驻师业不休

作为一名有65年党龄的老党员,王秉纲对党有着深厚的情感。“我知道旧社会是什么样子的。没有党,就没有我的今天……”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初心,关心着党的教育事业和学校发展。

致敬“大先生”王秉纲:少时追光遇初心,一生秉烛守使命!

2008年以来,他先后捐资150万元助学,设立了“王秉纲基金”。而自己却省吃俭用,多次放弃搬入新建职工住宅的机会,至今仍居住在75平米的旧家属楼中。

致敬“大先生”王秉纲:少时追光遇初心,一生秉烛守使命!

致敬“大先生”王秉纲:少时追光遇初心,一生秉烛守使命!

致敬“大先生”王秉纲:少时追光遇初心,一生秉烛守使命!

每与学生合作发表论文时,都会将学生署名放在他的前面。甘为人梯的育人品格,让他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而他却谦虚地说道“我没有什么贡献的机会了,能为年轻人提供机会是我的心愿。”

致敬“大先生”王秉纲:少时追光遇初心,一生秉烛守使命!

少时追光遇初心,一生秉烛守使命。王秉纲教授作为我国路面设计理论与方法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获得过多项国家、部省奖励及国务院特贴,他以坚守教书育人和科研报国的入党初心,践行着长大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执着。他的追求与奉献,也是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忧国为民的缩影。他们让信仰之光照亮前路,也将信念的火种传递到我辈手中,必将鼓舞着我们继续书写新时代的故事……

致敬“大先生”王秉纲:少时追光遇初心,一生秉烛守使命!

厦门思明:明日开展鼓浪屿等5街道行政区域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 “泸县地震150吨白酒泄漏”:已收集 送到污水处理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