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郝跃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经中央领导同志批准,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宣传活动,今年共计推出10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这10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涵盖了高教、职教、中小学、幼教、特教等各级各类教育,同时兼顾了地域、民族、性别、年龄等因素,既有高校勇攀科研高峰的领军拔尖人才,也有在乡村默默奉献的一线教师,他们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模范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努力当好“四个引路人”,始终坚守“四个相统一”,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贡献突出,事迹感人。
今天,一起来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郝跃的事迹↓↓↓
简要事迹:
郝跃,男,汉族,1958年3月生,九三学社社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扎根祖国西部四十年如一日,深耕讲坛、潜心育人,先后培养硕士、博士毕业生370多名。他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集成电路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多所高校推广应用,为我国关键技术领域突破培养了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他先后资助多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将获得的2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用于设立奖助基金。他注重科研育人,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带领团队推动我国在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领域步入国际领先行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荣誉。
事迹详情: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郝跃
“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紧扣时代步伐,心怀‘国之大者’。”面对集成电路“锁喉之痛”,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他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立志践行年少时立下的誓言: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题记
他是我国享有盛誉的微电子学专家、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为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最钟爱的始终是三尺讲台,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面对集成电路“锁喉之痛”,他深知要改变现实不能凭一己之力,必须要打造一支队伍、一个群体、一支集团军。他牢记育人使命,潜心教学,创立的“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他是学界大牛,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教学之外,他还曾获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陕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各方抛出的橄榄枝不计其数,但他都一一谢绝。
他要践行年少时立下的誓言: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他就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郝跃。
倾情教育,扎根西北,愿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犹如长期生活的这片西北土地一样,郝跃生性质朴。
这种质朴,在他19岁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时就显露无遗。1977年恢复高考,郝跃考得很好,他毅然选择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
后人问起他当年的选择,他一笑,给出朴实的回答:“我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年代的向往,延安是革命圣地,而西安离延安不远,再看看这个学校的介绍,前身还是所军校,而且专业又是我喜欢的半导体……”
凭借这样质朴的想法,从求学到毕业留校,他扎根西电、扎根半导体、扎根大西北。
他生于重庆,长于重庆,就这样背井离乡,扎根西北,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重新适应,怎么就能下那么大决心?
“只要能发挥专业特长,无论戈壁大漠还是深山峻岭,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爱国奉献的情怀,早就灌注在郝跃的灵魂里。
这一做,就是四十个春秋。
四十年里,他瞄准国际前沿换道超车,主攻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研究方向,带领团队成员摸爬滚打,用十年冷板凳,换来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从核心设备、材料到器件的重大创新,并使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
在郝跃励学笃行、孜孜不倦的培育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西电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很多都已成为行业翘楚和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郝跃先后指导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各类国家人才工程和计划入选者近10人,其中包括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信部电子五所总工程师恩云飞,国家级人才张进成、马晓华等,累计培养博士后24名,博士60余名,硕士80余名。他指导的团队成员中多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称号。
郝跃的科研方向对我军信息化、智能化意义重大,他本人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电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并承担军队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带教工作,指导学员有我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主任。他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兼职博士导师,为国防科大培养博士学员11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庞大并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这10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涵盖了高教、职教、中小学、幼教、特教等各级各类教育,同时兼顾了地域、民族、性别、年龄等因素,既有高校勇攀科研高峰的领军拔尖人才,也有在乡村默默奉献的一线教师,他们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模范践行“四有好老师”标准,努力当好“四个引路人”,始终坚守“四个相统一”,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贡献突出,事迹感人。
今天,一起来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郝跃的事迹↓↓↓
简要事迹:
郝跃,男,汉族,1958年3月生,九三学社社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扎根祖国西部四十年如一日,深耕讲坛、潜心育人,先后培养硕士、博士毕业生370多名。他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集成电路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多所高校推广应用,为我国关键技术领域突破培养了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他先后资助多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将获得的2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用于设立奖助基金。他注重科研育人,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带领团队推动我国在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领域步入国际领先行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荣誉。
事迹详情: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郝跃
“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紧扣时代步伐,心怀‘国之大者’。”面对集成电路“锁喉之痛”,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他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立志践行年少时立下的誓言: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题记
他是我国享有盛誉的微电子学专家、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为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最钟爱的始终是三尺讲台,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面对集成电路“锁喉之痛”,他深知要改变现实不能凭一己之力,必须要打造一支队伍、一个群体、一支集团军。他牢记育人使命,潜心教学,创立的“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他是学界大牛,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教学之外,他还曾获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陕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各方抛出的橄榄枝不计其数,但他都一一谢绝。
他要践行年少时立下的誓言: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他就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郝跃。
倾情教育,扎根西北,愿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犹如长期生活的这片西北土地一样,郝跃生性质朴。
这种质朴,在他19岁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时就显露无遗。1977年恢复高考,郝跃考得很好,他毅然选择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
后人问起他当年的选择,他一笑,给出朴实的回答:“我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年代的向往,延安是革命圣地,而西安离延安不远,再看看这个学校的介绍,前身还是所军校,而且专业又是我喜欢的半导体……”
凭借这样质朴的想法,从求学到毕业留校,他扎根西电、扎根半导体、扎根大西北。
他生于重庆,长于重庆,就这样背井离乡,扎根西北,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重新适应,怎么就能下那么大决心?
“只要能发挥专业特长,无论戈壁大漠还是深山峻岭,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爱国奉献的情怀,早就灌注在郝跃的灵魂里。
这一做,就是四十个春秋。
四十年里,他瞄准国际前沿换道超车,主攻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研究方向,带领团队成员摸爬滚打,用十年冷板凳,换来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从核心设备、材料到器件的重大创新,并使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
在郝跃励学笃行、孜孜不倦的培育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西电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很多都已成为行业翘楚和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郝跃先后指导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各类国家人才工程和计划入选者近10人,其中包括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信部电子五所总工程师恩云飞,国家级人才张进成、马晓华等,累计培养博士后24名,博士60余名,硕士80余名。他指导的团队成员中多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称号。
郝跃的科研方向对我军信息化、智能化意义重大,他本人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电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并承担军队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带教工作,指导学员有我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主任。他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兼职博士导师,为国防科大培养博士学员11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庞大并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今天,一起来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郝跃的事迹↓↓↓
简要事迹:
郝跃,男,汉族,1958年3月生,九三学社社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扎根祖国西部四十年如一日,深耕讲坛、潜心育人,先后培养硕士、博士毕业生370多名。他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集成电路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多所高校推广应用,为我国关键技术领域突破培养了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他先后资助多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将获得的2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用于设立奖助基金。他注重科研育人,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带领团队推动我国在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领域步入国际领先行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荣誉。
事迹详情: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郝跃
“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紧扣时代步伐,心怀‘国之大者’。”面对集成电路“锁喉之痛”,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他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立志践行年少时立下的誓言: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题记
他是我国享有盛誉的微电子学专家、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为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最钟爱的始终是三尺讲台,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面对集成电路“锁喉之痛”,他深知要改变现实不能凭一己之力,必须要打造一支队伍、一个群体、一支集团军。他牢记育人使命,潜心教学,创立的“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他是学界大牛,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教学之外,他还曾获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陕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各方抛出的橄榄枝不计其数,但他都一一谢绝。
他要践行年少时立下的誓言: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他就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郝跃。
倾情教育,扎根西北,愿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犹如长期生活的这片西北土地一样,郝跃生性质朴。
这种质朴,在他19岁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时就显露无遗。1977年恢复高考,郝跃考得很好,他毅然选择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
后人问起他当年的选择,他一笑,给出朴实的回答:“我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年代的向往,延安是革命圣地,而西安离延安不远,再看看这个学校的介绍,前身还是所军校,而且专业又是我喜欢的半导体……”
凭借这样质朴的想法,从求学到毕业留校,他扎根西电、扎根半导体、扎根大西北。
他生于重庆,长于重庆,就这样背井离乡,扎根西北,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重新适应,怎么就能下那么大决心?
“只要能发挥专业特长,无论戈壁大漠还是深山峻岭,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爱国奉献的情怀,早就灌注在郝跃的灵魂里。
这一做,就是四十个春秋。
四十年里,他瞄准国际前沿换道超车,主攻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研究方向,带领团队成员摸爬滚打,用十年冷板凳,换来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从核心设备、材料到器件的重大创新,并使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
在郝跃励学笃行、孜孜不倦的培育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西电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很多都已成为行业翘楚和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郝跃先后指导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各类国家人才工程和计划入选者近10人,其中包括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信部电子五所总工程师恩云飞,国家级人才张进成、马晓华等,累计培养博士后24名,博士60余名,硕士80余名。他指导的团队成员中多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称号。
郝跃的科研方向对我军信息化、智能化意义重大,他本人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电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并承担军队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带教工作,指导学员有我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主任。他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兼职博士导师,为国防科大培养博士学员11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庞大并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简要事迹:
郝跃,男,汉族,1958年3月生,九三学社社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扎根祖国西部四十年如一日,深耕讲坛、潜心育人,先后培养硕士、博士毕业生370多名。他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集成电路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多所高校推广应用,为我国关键技术领域突破培养了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他先后资助多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将获得的2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用于设立奖助基金。他注重科研育人,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带领团队推动我国在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领域步入国际领先行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荣誉。
事迹详情: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郝跃
“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紧扣时代步伐,心怀‘国之大者’。”面对集成电路“锁喉之痛”,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他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立志践行年少时立下的誓言: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题记
他是我国享有盛誉的微电子学专家、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为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最钟爱的始终是三尺讲台,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面对集成电路“锁喉之痛”,他深知要改变现实不能凭一己之力,必须要打造一支队伍、一个群体、一支集团军。他牢记育人使命,潜心教学,创立的“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他是学界大牛,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教学之外,他还曾获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陕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各方抛出的橄榄枝不计其数,但他都一一谢绝。
他要践行年少时立下的誓言: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他就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郝跃。
倾情教育,扎根西北,愿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犹如长期生活的这片西北土地一样,郝跃生性质朴。
这种质朴,在他19岁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时就显露无遗。1977年恢复高考,郝跃考得很好,他毅然选择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
后人问起他当年的选择,他一笑,给出朴实的回答:“我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年代的向往,延安是革命圣地,而西安离延安不远,再看看这个学校的介绍,前身还是所军校,而且专业又是我喜欢的半导体……”
凭借这样质朴的想法,从求学到毕业留校,他扎根西电、扎根半导体、扎根大西北。
他生于重庆,长于重庆,就这样背井离乡,扎根西北,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重新适应,怎么就能下那么大决心?
“只要能发挥专业特长,无论戈壁大漠还是深山峻岭,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爱国奉献的情怀,早就灌注在郝跃的灵魂里。
这一做,就是四十个春秋。
四十年里,他瞄准国际前沿换道超车,主攻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研究方向,带领团队成员摸爬滚打,用十年冷板凳,换来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从核心设备、材料到器件的重大创新,并使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
在郝跃励学笃行、孜孜不倦的培育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西电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很多都已成为行业翘楚和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郝跃先后指导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各类国家人才工程和计划入选者近10人,其中包括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信部电子五所总工程师恩云飞,国家级人才张进成、马晓华等,累计培养博士后24名,博士60余名,硕士80余名。他指导的团队成员中多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称号。
郝跃的科研方向对我军信息化、智能化意义重大,他本人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电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并承担军队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带教工作,指导学员有我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主任。他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兼职博士导师,为国防科大培养博士学员11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庞大并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简要事迹:
郝跃,男,汉族,1958年3月生,九三学社社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扎根祖国西部四十年如一日,深耕讲坛、潜心育人,先后培养硕士、博士毕业生370多名。他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集成电路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多所高校推广应用,为我国关键技术领域突破培养了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他先后资助多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将获得的2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用于设立奖助基金。他注重科研育人,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带领团队推动我国在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领域步入国际领先行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荣誉。
事迹详情: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郝跃
“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紧扣时代步伐,心怀‘国之大者’。”面对集成电路“锁喉之痛”,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他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立志践行年少时立下的誓言: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题记
他是我国享有盛誉的微电子学专家、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为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最钟爱的始终是三尺讲台,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面对集成电路“锁喉之痛”,他深知要改变现实不能凭一己之力,必须要打造一支队伍、一个群体、一支集团军。他牢记育人使命,潜心教学,创立的“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他是学界大牛,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教学之外,他还曾获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陕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各方抛出的橄榄枝不计其数,但他都一一谢绝。
他要践行年少时立下的誓言: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他就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郝跃。
倾情教育,扎根西北,愿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犹如长期生活的这片西北土地一样,郝跃生性质朴。
这种质朴,在他19岁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时就显露无遗。1977年恢复高考,郝跃考得很好,他毅然选择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
后人问起他当年的选择,他一笑,给出朴实的回答:“我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年代的向往,延安是革命圣地,而西安离延安不远,再看看这个学校的介绍,前身还是所军校,而且专业又是我喜欢的半导体……”
凭借这样质朴的想法,从求学到毕业留校,他扎根西电、扎根半导体、扎根大西北。
他生于重庆,长于重庆,就这样背井离乡,扎根西北,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重新适应,怎么就能下那么大决心?
“只要能发挥专业特长,无论戈壁大漠还是深山峻岭,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爱国奉献的情怀,早就灌注在郝跃的灵魂里。
这一做,就是四十个春秋。
四十年里,他瞄准国际前沿换道超车,主攻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研究方向,带领团队成员摸爬滚打,用十年冷板凳,换来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从核心设备、材料到器件的重大创新,并使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
在郝跃励学笃行、孜孜不倦的培育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西电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很多都已成为行业翘楚和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郝跃先后指导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各类国家人才工程和计划入选者近10人,其中包括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信部电子五所总工程师恩云飞,国家级人才张进成、马晓华等,累计培养博士后24名,博士60余名,硕士80余名。他指导的团队成员中多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称号。
郝跃的科研方向对我军信息化、智能化意义重大,他本人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电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并承担军队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带教工作,指导学员有我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主任。他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兼职博士导师,为国防科大培养博士学员11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庞大并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郝跃,男,汉族,1958年3月生,九三学社社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扎根祖国西部四十年如一日,深耕讲坛、潜心育人,先后培养硕士、博士毕业生370多名。他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集成电路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多所高校推广应用,为我国关键技术领域突破培养了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他先后资助多名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将获得的2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用于设立奖助基金。他注重科研育人,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带领团队推动我国在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领域步入国际领先行列。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等荣誉。
事迹详情: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郝跃
“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紧扣时代步伐,心怀‘国之大者’。”面对集成电路“锁喉之痛”,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他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立志践行年少时立下的誓言: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题记
他是我国享有盛誉的微电子学专家、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为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最钟爱的始终是三尺讲台,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面对集成电路“锁喉之痛”,他深知要改变现实不能凭一己之力,必须要打造一支队伍、一个群体、一支集团军。他牢记育人使命,潜心教学,创立的“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他是学界大牛,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教学之外,他还曾获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陕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各方抛出的橄榄枝不计其数,但他都一一谢绝。
他要践行年少时立下的誓言: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他就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郝跃。
倾情教育,扎根西北,愿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犹如长期生活的这片西北土地一样,郝跃生性质朴。
这种质朴,在他19岁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时就显露无遗。1977年恢复高考,郝跃考得很好,他毅然选择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
后人问起他当年的选择,他一笑,给出朴实的回答:“我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年代的向往,延安是革命圣地,而西安离延安不远,再看看这个学校的介绍,前身还是所军校,而且专业又是我喜欢的半导体……”
凭借这样质朴的想法,从求学到毕业留校,他扎根西电、扎根半导体、扎根大西北。
他生于重庆,长于重庆,就这样背井离乡,扎根西北,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重新适应,怎么就能下那么大决心?
“只要能发挥专业特长,无论戈壁大漠还是深山峻岭,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爱国奉献的情怀,早就灌注在郝跃的灵魂里。
这一做,就是四十个春秋。
四十年里,他瞄准国际前沿换道超车,主攻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研究方向,带领团队成员摸爬滚打,用十年冷板凳,换来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从核心设备、材料到器件的重大创新,并使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
在郝跃励学笃行、孜孜不倦的培育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西电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很多都已成为行业翘楚和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郝跃先后指导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各类国家人才工程和计划入选者近10人,其中包括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信部电子五所总工程师恩云飞,国家级人才张进成、马晓华等,累计培养博士后24名,博士60余名,硕士80余名。他指导的团队成员中多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称号。
郝跃的科研方向对我军信息化、智能化意义重大,他本人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电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并承担军队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带教工作,指导学员有我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主任。他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兼职博士导师,为国防科大培养博士学员11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庞大并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事迹详情: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郝跃
“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紧扣时代步伐,心怀‘国之大者’。”面对集成电路“锁喉之痛”,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他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立志践行年少时立下的誓言: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题记
他是我国享有盛誉的微电子学专家、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为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最钟爱的始终是三尺讲台,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面对集成电路“锁喉之痛”,他深知要改变现实不能凭一己之力,必须要打造一支队伍、一个群体、一支集团军。他牢记育人使命,潜心教学,创立的“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他是学界大牛,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教学之外,他还曾获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陕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各方抛出的橄榄枝不计其数,但他都一一谢绝。
他要践行年少时立下的誓言: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他就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郝跃。
倾情教育,扎根西北,愿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犹如长期生活的这片西北土地一样,郝跃生性质朴。
这种质朴,在他19岁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时就显露无遗。1977年恢复高考,郝跃考得很好,他毅然选择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
后人问起他当年的选择,他一笑,给出朴实的回答:“我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年代的向往,延安是革命圣地,而西安离延安不远,再看看这个学校的介绍,前身还是所军校,而且专业又是我喜欢的半导体……”
凭借这样质朴的想法,从求学到毕业留校,他扎根西电、扎根半导体、扎根大西北。
他生于重庆,长于重庆,就这样背井离乡,扎根西北,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重新适应,怎么就能下那么大决心?
“只要能发挥专业特长,无论戈壁大漠还是深山峻岭,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爱国奉献的情怀,早就灌注在郝跃的灵魂里。
这一做,就是四十个春秋。
四十年里,他瞄准国际前沿换道超车,主攻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研究方向,带领团队成员摸爬滚打,用十年冷板凳,换来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从核心设备、材料到器件的重大创新,并使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
在郝跃励学笃行、孜孜不倦的培育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西电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很多都已成为行业翘楚和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郝跃先后指导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各类国家人才工程和计划入选者近10人,其中包括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信部电子五所总工程师恩云飞,国家级人才张进成、马晓华等,累计培养博士后24名,博士60余名,硕士80余名。他指导的团队成员中多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称号。
郝跃的科研方向对我军信息化、智能化意义重大,他本人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电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并承担军队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带教工作,指导学员有我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主任。他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兼职博士导师,为国防科大培养博士学员11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庞大并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郝跃
“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紧扣时代步伐,心怀‘国之大者’。”面对集成电路“锁喉之痛”,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他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立志践行年少时立下的誓言: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题记
他是我国享有盛誉的微电子学专家、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为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最钟爱的始终是三尺讲台,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面对集成电路“锁喉之痛”,他深知要改变现实不能凭一己之力,必须要打造一支队伍、一个群体、一支集团军。他牢记育人使命,潜心教学,创立的“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他是学界大牛,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教学之外,他还曾获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陕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各方抛出的橄榄枝不计其数,但他都一一谢绝。
他要践行年少时立下的誓言: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他就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郝跃。
倾情教育,扎根西北,愿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犹如长期生活的这片西北土地一样,郝跃生性质朴。
这种质朴,在他19岁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时就显露无遗。1977年恢复高考,郝跃考得很好,他毅然选择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
后人问起他当年的选择,他一笑,给出朴实的回答:“我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年代的向往,延安是革命圣地,而西安离延安不远,再看看这个学校的介绍,前身还是所军校,而且专业又是我喜欢的半导体……”
凭借这样质朴的想法,从求学到毕业留校,他扎根西电、扎根半导体、扎根大西北。
他生于重庆,长于重庆,就这样背井离乡,扎根西北,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重新适应,怎么就能下那么大决心?
“只要能发挥专业特长,无论戈壁大漠还是深山峻岭,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爱国奉献的情怀,早就灌注在郝跃的灵魂里。
这一做,就是四十个春秋。
四十年里,他瞄准国际前沿换道超车,主攻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研究方向,带领团队成员摸爬滚打,用十年冷板凳,换来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从核心设备、材料到器件的重大创新,并使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
在郝跃励学笃行、孜孜不倦的培育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西电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很多都已成为行业翘楚和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郝跃先后指导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各类国家人才工程和计划入选者近10人,其中包括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信部电子五所总工程师恩云飞,国家级人才张进成、马晓华等,累计培养博士后24名,博士60余名,硕士80余名。他指导的团队成员中多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称号。
郝跃的科研方向对我军信息化、智能化意义重大,他本人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电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并承担军队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带教工作,指导学员有我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主任。他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兼职博士导师,为国防科大培养博士学员11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庞大并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郝跃
“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紧扣时代步伐,心怀‘国之大者’。”面对集成电路“锁喉之痛”,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他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立志践行年少时立下的誓言: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题记
他是我国享有盛誉的微电子学专家、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为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最钟爱的始终是三尺讲台,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面对集成电路“锁喉之痛”,他深知要改变现实不能凭一己之力,必须要打造一支队伍、一个群体、一支集团军。他牢记育人使命,潜心教学,创立的“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他是学界大牛,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教学之外,他还曾获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陕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各方抛出的橄榄枝不计其数,但他都一一谢绝。
他要践行年少时立下的誓言: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他就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郝跃。
倾情教育,扎根西北,愿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犹如长期生活的这片西北土地一样,郝跃生性质朴。
这种质朴,在他19岁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时就显露无遗。1977年恢复高考,郝跃考得很好,他毅然选择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
后人问起他当年的选择,他一笑,给出朴实的回答:“我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年代的向往,延安是革命圣地,而西安离延安不远,再看看这个学校的介绍,前身还是所军校,而且专业又是我喜欢的半导体……”
凭借这样质朴的想法,从求学到毕业留校,他扎根西电、扎根半导体、扎根大西北。
他生于重庆,长于重庆,就这样背井离乡,扎根西北,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重新适应,怎么就能下那么大决心?
“只要能发挥专业特长,无论戈壁大漠还是深山峻岭,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爱国奉献的情怀,早就灌注在郝跃的灵魂里。
这一做,就是四十个春秋。
四十年里,他瞄准国际前沿换道超车,主攻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研究方向,带领团队成员摸爬滚打,用十年冷板凳,换来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从核心设备、材料到器件的重大创新,并使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
在郝跃励学笃行、孜孜不倦的培育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西电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很多都已成为行业翘楚和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郝跃先后指导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各类国家人才工程和计划入选者近10人,其中包括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信部电子五所总工程师恩云飞,国家级人才张进成、马晓华等,累计培养博士后24名,博士60余名,硕士80余名。他指导的团队成员中多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称号。
郝跃的科研方向对我军信息化、智能化意义重大,他本人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电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并承担军队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带教工作,指导学员有我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主任。他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兼职博士导师,为国防科大培养博士学员11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庞大并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紧扣时代步伐,心怀‘国之大者’。”面对集成电路“锁喉之痛”,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他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立志践行年少时立下的誓言: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题记
他是我国享有盛誉的微电子学专家、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为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最钟爱的始终是三尺讲台,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面对集成电路“锁喉之痛”,他深知要改变现实不能凭一己之力,必须要打造一支队伍、一个群体、一支集团军。他牢记育人使命,潜心教学,创立的“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他是学界大牛,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教学之外,他还曾获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陕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各方抛出的橄榄枝不计其数,但他都一一谢绝。
他要践行年少时立下的誓言: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他就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郝跃。
倾情教育,扎根西北,愿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犹如长期生活的这片西北土地一样,郝跃生性质朴。
这种质朴,在他19岁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时就显露无遗。1977年恢复高考,郝跃考得很好,他毅然选择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
后人问起他当年的选择,他一笑,给出朴实的回答:“我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年代的向往,延安是革命圣地,而西安离延安不远,再看看这个学校的介绍,前身还是所军校,而且专业又是我喜欢的半导体……”
凭借这样质朴的想法,从求学到毕业留校,他扎根西电、扎根半导体、扎根大西北。
他生于重庆,长于重庆,就这样背井离乡,扎根西北,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重新适应,怎么就能下那么大决心?
“只要能发挥专业特长,无论戈壁大漠还是深山峻岭,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爱国奉献的情怀,早就灌注在郝跃的灵魂里。
这一做,就是四十个春秋。
四十年里,他瞄准国际前沿换道超车,主攻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研究方向,带领团队成员摸爬滚打,用十年冷板凳,换来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从核心设备、材料到器件的重大创新,并使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
在郝跃励学笃行、孜孜不倦的培育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西电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很多都已成为行业翘楚和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郝跃先后指导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各类国家人才工程和计划入选者近10人,其中包括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信部电子五所总工程师恩云飞,国家级人才张进成、马晓华等,累计培养博士后24名,博士60余名,硕士80余名。他指导的团队成员中多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称号。
郝跃的科研方向对我军信息化、智能化意义重大,他本人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电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并承担军队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带教工作,指导学员有我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主任。他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兼职博士导师,为国防科大培养博士学员11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庞大并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作为大学教育工作者,必须紧扣时代步伐,心怀‘国之大者’。”面对集成电路“锁喉之痛”,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他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立志践行年少时立下的誓言: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题记
他是我国享有盛誉的微电子学专家、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为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最钟爱的始终是三尺讲台,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面对集成电路“锁喉之痛”,他深知要改变现实不能凭一己之力,必须要打造一支队伍、一个群体、一支集团军。他牢记育人使命,潜心教学,创立的“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他是学界大牛,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教学之外,他还曾获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陕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各方抛出的橄榄枝不计其数,但他都一一谢绝。
他要践行年少时立下的誓言: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他就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郝跃。
倾情教育,扎根西北,愿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犹如长期生活的这片西北土地一样,郝跃生性质朴。
这种质朴,在他19岁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时就显露无遗。1977年恢复高考,郝跃考得很好,他毅然选择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
后人问起他当年的选择,他一笑,给出朴实的回答:“我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年代的向往,延安是革命圣地,而西安离延安不远,再看看这个学校的介绍,前身还是所军校,而且专业又是我喜欢的半导体……”
凭借这样质朴的想法,从求学到毕业留校,他扎根西电、扎根半导体、扎根大西北。
他生于重庆,长于重庆,就这样背井离乡,扎根西北,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重新适应,怎么就能下那么大决心?
“只要能发挥专业特长,无论戈壁大漠还是深山峻岭,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爱国奉献的情怀,早就灌注在郝跃的灵魂里。
这一做,就是四十个春秋。
四十年里,他瞄准国际前沿换道超车,主攻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研究方向,带领团队成员摸爬滚打,用十年冷板凳,换来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从核心设备、材料到器件的重大创新,并使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
在郝跃励学笃行、孜孜不倦的培育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西电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很多都已成为行业翘楚和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郝跃先后指导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各类国家人才工程和计划入选者近10人,其中包括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信部电子五所总工程师恩云飞,国家级人才张进成、马晓华等,累计培养博士后24名,博士60余名,硕士80余名。他指导的团队成员中多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称号。
郝跃的科研方向对我军信息化、智能化意义重大,他本人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电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并承担军队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带教工作,指导学员有我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主任。他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兼职博士导师,为国防科大培养博士学员11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庞大并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他是我国享有盛誉的微电子学专家、第三代半导体领域的开拓者和引领者,为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最钟爱的始终是三尺讲台,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面对集成电路“锁喉之痛”,他深知要改变现实不能凭一己之力,必须要打造一支队伍、一个群体、一支集团军。他牢记育人使命,潜心教学,创立的“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他是学界大牛,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教学之外,他还曾获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陕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各方抛出的橄榄枝不计其数,但他都一一谢绝。
他要践行年少时立下的誓言: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他就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郝跃。
倾情教育,扎根西北,愿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犹如长期生活的这片西北土地一样,郝跃生性质朴。
这种质朴,在他19岁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时就显露无遗。1977年恢复高考,郝跃考得很好,他毅然选择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
后人问起他当年的选择,他一笑,给出朴实的回答:“我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年代的向往,延安是革命圣地,而西安离延安不远,再看看这个学校的介绍,前身还是所军校,而且专业又是我喜欢的半导体……”
凭借这样质朴的想法,从求学到毕业留校,他扎根西电、扎根半导体、扎根大西北。
他生于重庆,长于重庆,就这样背井离乡,扎根西北,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重新适应,怎么就能下那么大决心?
“只要能发挥专业特长,无论戈壁大漠还是深山峻岭,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爱国奉献的情怀,早就灌注在郝跃的灵魂里。
这一做,就是四十个春秋。
四十年里,他瞄准国际前沿换道超车,主攻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研究方向,带领团队成员摸爬滚打,用十年冷板凳,换来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从核心设备、材料到器件的重大创新,并使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
在郝跃励学笃行、孜孜不倦的培育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西电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很多都已成为行业翘楚和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郝跃先后指导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各类国家人才工程和计划入选者近10人,其中包括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信部电子五所总工程师恩云飞,国家级人才张进成、马晓华等,累计培养博士后24名,博士60余名,硕士80余名。他指导的团队成员中多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称号。
郝跃的科研方向对我军信息化、智能化意义重大,他本人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电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并承担军队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带教工作,指导学员有我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主任。他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兼职博士导师,为国防科大培养博士学员11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庞大并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他最钟爱的始终是三尺讲台,把立德树人作为毕生追求。面对集成电路“锁喉之痛”,他深知要改变现实不能凭一己之力,必须要打造一支队伍、一个群体、一支集团军。他牢记育人使命,潜心教学,创立的“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他是学界大牛,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教学之外,他还曾获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陕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各方抛出的橄榄枝不计其数,但他都一一谢绝。
他要践行年少时立下的誓言: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他就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郝跃。
倾情教育,扎根西北,愿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犹如长期生活的这片西北土地一样,郝跃生性质朴。
这种质朴,在他19岁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时就显露无遗。1977年恢复高考,郝跃考得很好,他毅然选择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
后人问起他当年的选择,他一笑,给出朴实的回答:“我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年代的向往,延安是革命圣地,而西安离延安不远,再看看这个学校的介绍,前身还是所军校,而且专业又是我喜欢的半导体……”
凭借这样质朴的想法,从求学到毕业留校,他扎根西电、扎根半导体、扎根大西北。
他生于重庆,长于重庆,就这样背井离乡,扎根西北,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重新适应,怎么就能下那么大决心?
“只要能发挥专业特长,无论戈壁大漠还是深山峻岭,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爱国奉献的情怀,早就灌注在郝跃的灵魂里。
这一做,就是四十个春秋。
四十年里,他瞄准国际前沿换道超车,主攻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研究方向,带领团队成员摸爬滚打,用十年冷板凳,换来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从核心设备、材料到器件的重大创新,并使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
在郝跃励学笃行、孜孜不倦的培育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西电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很多都已成为行业翘楚和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郝跃先后指导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各类国家人才工程和计划入选者近10人,其中包括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信部电子五所总工程师恩云飞,国家级人才张进成、马晓华等,累计培养博士后24名,博士60余名,硕士80余名。他指导的团队成员中多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称号。
郝跃的科研方向对我军信息化、智能化意义重大,他本人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电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并承担军队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带教工作,指导学员有我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主任。他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兼职博士导师,为国防科大培养博士学员11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庞大并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他是学界大牛,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教学之外,他还曾获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陕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各方抛出的橄榄枝不计其数,但他都一一谢绝。
他要践行年少时立下的誓言: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他就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郝跃。
倾情教育,扎根西北,愿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犹如长期生活的这片西北土地一样,郝跃生性质朴。
这种质朴,在他19岁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时就显露无遗。1977年恢复高考,郝跃考得很好,他毅然选择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
后人问起他当年的选择,他一笑,给出朴实的回答:“我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年代的向往,延安是革命圣地,而西安离延安不远,再看看这个学校的介绍,前身还是所军校,而且专业又是我喜欢的半导体……”
凭借这样质朴的想法,从求学到毕业留校,他扎根西电、扎根半导体、扎根大西北。
他生于重庆,长于重庆,就这样背井离乡,扎根西北,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重新适应,怎么就能下那么大决心?
“只要能发挥专业特长,无论戈壁大漠还是深山峻岭,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爱国奉献的情怀,早就灌注在郝跃的灵魂里。
这一做,就是四十个春秋。
四十年里,他瞄准国际前沿换道超车,主攻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研究方向,带领团队成员摸爬滚打,用十年冷板凳,换来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从核心设备、材料到器件的重大创新,并使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
在郝跃励学笃行、孜孜不倦的培育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西电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很多都已成为行业翘楚和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郝跃先后指导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各类国家人才工程和计划入选者近10人,其中包括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信部电子五所总工程师恩云飞,国家级人才张进成、马晓华等,累计培养博士后24名,博士60余名,硕士80余名。他指导的团队成员中多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称号。
郝跃的科研方向对我军信息化、智能化意义重大,他本人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电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并承担军队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带教工作,指导学员有我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主任。他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兼职博士导师,为国防科大培养博士学员11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庞大并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他要践行年少时立下的誓言: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他就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郝跃。
倾情教育,扎根西北,愿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犹如长期生活的这片西北土地一样,郝跃生性质朴。
这种质朴,在他19岁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时就显露无遗。1977年恢复高考,郝跃考得很好,他毅然选择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
后人问起他当年的选择,他一笑,给出朴实的回答:“我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年代的向往,延安是革命圣地,而西安离延安不远,再看看这个学校的介绍,前身还是所军校,而且专业又是我喜欢的半导体……”
凭借这样质朴的想法,从求学到毕业留校,他扎根西电、扎根半导体、扎根大西北。
他生于重庆,长于重庆,就这样背井离乡,扎根西北,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重新适应,怎么就能下那么大决心?
“只要能发挥专业特长,无论戈壁大漠还是深山峻岭,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爱国奉献的情怀,早就灌注在郝跃的灵魂里。
这一做,就是四十个春秋。
四十年里,他瞄准国际前沿换道超车,主攻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研究方向,带领团队成员摸爬滚打,用十年冷板凳,换来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从核心设备、材料到器件的重大创新,并使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
在郝跃励学笃行、孜孜不倦的培育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西电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很多都已成为行业翘楚和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郝跃先后指导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各类国家人才工程和计划入选者近10人,其中包括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信部电子五所总工程师恩云飞,国家级人才张进成、马晓华等,累计培养博士后24名,博士60余名,硕士80余名。他指导的团队成员中多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称号。
郝跃的科研方向对我军信息化、智能化意义重大,他本人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电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并承担军队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带教工作,指导学员有我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主任。他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兼职博士导师,为国防科大培养博士学员11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庞大并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他就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郝跃。
倾情教育,扎根西北,愿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犹如长期生活的这片西北土地一样,郝跃生性质朴。
这种质朴,在他19岁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时就显露无遗。1977年恢复高考,郝跃考得很好,他毅然选择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
后人问起他当年的选择,他一笑,给出朴实的回答:“我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年代的向往,延安是革命圣地,而西安离延安不远,再看看这个学校的介绍,前身还是所军校,而且专业又是我喜欢的半导体……”
凭借这样质朴的想法,从求学到毕业留校,他扎根西电、扎根半导体、扎根大西北。
他生于重庆,长于重庆,就这样背井离乡,扎根西北,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重新适应,怎么就能下那么大决心?
“只要能发挥专业特长,无论戈壁大漠还是深山峻岭,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爱国奉献的情怀,早就灌注在郝跃的灵魂里。
这一做,就是四十个春秋。
四十年里,他瞄准国际前沿换道超车,主攻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研究方向,带领团队成员摸爬滚打,用十年冷板凳,换来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从核心设备、材料到器件的重大创新,并使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
在郝跃励学笃行、孜孜不倦的培育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西电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很多都已成为行业翘楚和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郝跃先后指导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各类国家人才工程和计划入选者近10人,其中包括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信部电子五所总工程师恩云飞,国家级人才张进成、马晓华等,累计培养博士后24名,博士60余名,硕士80余名。他指导的团队成员中多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称号。
郝跃的科研方向对我军信息化、智能化意义重大,他本人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电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并承担军队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带教工作,指导学员有我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主任。他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兼职博士导师,为国防科大培养博士学员11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庞大并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倾情教育,扎根西北,愿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
犹如长期生活的这片西北土地一样,郝跃生性质朴。
这种质朴,在他19岁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时就显露无遗。1977年恢复高考,郝跃考得很好,他毅然选择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
后人问起他当年的选择,他一笑,给出朴实的回答:“我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年代的向往,延安是革命圣地,而西安离延安不远,再看看这个学校的介绍,前身还是所军校,而且专业又是我喜欢的半导体……”
凭借这样质朴的想法,从求学到毕业留校,他扎根西电、扎根半导体、扎根大西北。
他生于重庆,长于重庆,就这样背井离乡,扎根西北,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重新适应,怎么就能下那么大决心?
“只要能发挥专业特长,无论戈壁大漠还是深山峻岭,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爱国奉献的情怀,早就灌注在郝跃的灵魂里。
这一做,就是四十个春秋。
四十年里,他瞄准国际前沿换道超车,主攻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研究方向,带领团队成员摸爬滚打,用十年冷板凳,换来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从核心设备、材料到器件的重大创新,并使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
在郝跃励学笃行、孜孜不倦的培育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西电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很多都已成为行业翘楚和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郝跃先后指导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各类国家人才工程和计划入选者近10人,其中包括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信部电子五所总工程师恩云飞,国家级人才张进成、马晓华等,累计培养博士后24名,博士60余名,硕士80余名。他指导的团队成员中多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称号。
郝跃的科研方向对我军信息化、智能化意义重大,他本人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电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并承担军队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带教工作,指导学员有我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主任。他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兼职博士导师,为国防科大培养博士学员11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庞大并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犹如长期生活的这片西北土地一样,郝跃生性质朴。
这种质朴,在他19岁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时就显露无遗。1977年恢复高考,郝跃考得很好,他毅然选择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
后人问起他当年的选择,他一笑,给出朴实的回答:“我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年代的向往,延安是革命圣地,而西安离延安不远,再看看这个学校的介绍,前身还是所军校,而且专业又是我喜欢的半导体……”
凭借这样质朴的想法,从求学到毕业留校,他扎根西电、扎根半导体、扎根大西北。
他生于重庆,长于重庆,就这样背井离乡,扎根西北,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重新适应,怎么就能下那么大决心?
“只要能发挥专业特长,无论戈壁大漠还是深山峻岭,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爱国奉献的情怀,早就灌注在郝跃的灵魂里。
这一做,就是四十个春秋。
四十年里,他瞄准国际前沿换道超车,主攻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研究方向,带领团队成员摸爬滚打,用十年冷板凳,换来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从核心设备、材料到器件的重大创新,并使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
在郝跃励学笃行、孜孜不倦的培育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西电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很多都已成为行业翘楚和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郝跃先后指导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各类国家人才工程和计划入选者近10人,其中包括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信部电子五所总工程师恩云飞,国家级人才张进成、马晓华等,累计培养博士后24名,博士60余名,硕士80余名。他指导的团队成员中多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称号。
郝跃的科研方向对我军信息化、智能化意义重大,他本人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电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并承担军队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带教工作,指导学员有我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主任。他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兼职博士导师,为国防科大培养博士学员11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庞大并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这种质朴,在他19岁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时就显露无遗。1977年恢复高考,郝跃考得很好,他毅然选择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
后人问起他当年的选择,他一笑,给出朴实的回答:“我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年代的向往,延安是革命圣地,而西安离延安不远,再看看这个学校的介绍,前身还是所军校,而且专业又是我喜欢的半导体……”
凭借这样质朴的想法,从求学到毕业留校,他扎根西电、扎根半导体、扎根大西北。
他生于重庆,长于重庆,就这样背井离乡,扎根西北,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重新适应,怎么就能下那么大决心?
“只要能发挥专业特长,无论戈壁大漠还是深山峻岭,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爱国奉献的情怀,早就灌注在郝跃的灵魂里。
这一做,就是四十个春秋。
四十年里,他瞄准国际前沿换道超车,主攻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研究方向,带领团队成员摸爬滚打,用十年冷板凳,换来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从核心设备、材料到器件的重大创新,并使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
在郝跃励学笃行、孜孜不倦的培育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西电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很多都已成为行业翘楚和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郝跃先后指导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各类国家人才工程和计划入选者近10人,其中包括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信部电子五所总工程师恩云飞,国家级人才张进成、马晓华等,累计培养博士后24名,博士60余名,硕士80余名。他指导的团队成员中多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称号。
郝跃的科研方向对我军信息化、智能化意义重大,他本人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电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并承担军队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带教工作,指导学员有我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主任。他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兼职博士导师,为国防科大培养博士学员11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庞大并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后人问起他当年的选择,他一笑,给出朴实的回答:“我心中充满了对革命年代的向往,延安是革命圣地,而西安离延安不远,再看看这个学校的介绍,前身还是所军校,而且专业又是我喜欢的半导体……”
凭借这样质朴的想法,从求学到毕业留校,他扎根西电、扎根半导体、扎根大西北。
他生于重庆,长于重庆,就这样背井离乡,扎根西北,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重新适应,怎么就能下那么大决心?
“只要能发挥专业特长,无论戈壁大漠还是深山峻岭,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爱国奉献的情怀,早就灌注在郝跃的灵魂里。
这一做,就是四十个春秋。
四十年里,他瞄准国际前沿换道超车,主攻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研究方向,带领团队成员摸爬滚打,用十年冷板凳,换来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从核心设备、材料到器件的重大创新,并使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
在郝跃励学笃行、孜孜不倦的培育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西电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很多都已成为行业翘楚和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郝跃先后指导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各类国家人才工程和计划入选者近10人,其中包括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信部电子五所总工程师恩云飞,国家级人才张进成、马晓华等,累计培养博士后24名,博士60余名,硕士80余名。他指导的团队成员中多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称号。
郝跃的科研方向对我军信息化、智能化意义重大,他本人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电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并承担军队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带教工作,指导学员有我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主任。他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兼职博士导师,为国防科大培养博士学员11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庞大并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凭借这样质朴的想法,从求学到毕业留校,他扎根西电、扎根半导体、扎根大西北。
他生于重庆,长于重庆,就这样背井离乡,扎根西北,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重新适应,怎么就能下那么大决心?
“只要能发挥专业特长,无论戈壁大漠还是深山峻岭,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爱国奉献的情怀,早就灌注在郝跃的灵魂里。
这一做,就是四十个春秋。
四十年里,他瞄准国际前沿换道超车,主攻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研究方向,带领团队成员摸爬滚打,用十年冷板凳,换来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从核心设备、材料到器件的重大创新,并使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
在郝跃励学笃行、孜孜不倦的培育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西电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很多都已成为行业翘楚和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郝跃先后指导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各类国家人才工程和计划入选者近10人,其中包括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信部电子五所总工程师恩云飞,国家级人才张进成、马晓华等,累计培养博士后24名,博士60余名,硕士80余名。他指导的团队成员中多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称号。
郝跃的科研方向对我军信息化、智能化意义重大,他本人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电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并承担军队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带教工作,指导学员有我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主任。他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兼职博士导师,为国防科大培养博士学员11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庞大并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他生于重庆,长于重庆,就这样背井离乡,扎根西北,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要重新适应,怎么就能下那么大决心?
“只要能发挥专业特长,无论戈壁大漠还是深山峻岭,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爱国奉献的情怀,早就灌注在郝跃的灵魂里。
这一做,就是四十个春秋。
四十年里,他瞄准国际前沿换道超车,主攻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研究方向,带领团队成员摸爬滚打,用十年冷板凳,换来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从核心设备、材料到器件的重大创新,并使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
在郝跃励学笃行、孜孜不倦的培育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西电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很多都已成为行业翘楚和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郝跃先后指导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各类国家人才工程和计划入选者近10人,其中包括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信部电子五所总工程师恩云飞,国家级人才张进成、马晓华等,累计培养博士后24名,博士60余名,硕士80余名。他指导的团队成员中多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称号。
郝跃的科研方向对我军信息化、智能化意义重大,他本人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电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并承担军队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带教工作,指导学员有我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主任。他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兼职博士导师,为国防科大培养博士学员11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庞大并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只要能发挥专业特长,无论戈壁大漠还是深山峻岭,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哪里需要就扎根在哪里,做一颗祖国的螺丝钉!”爱国奉献的情怀,早就灌注在郝跃的灵魂里。
这一做,就是四十个春秋。
四十年里,他瞄准国际前沿换道超车,主攻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研究方向,带领团队成员摸爬滚打,用十年冷板凳,换来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从核心设备、材料到器件的重大创新,并使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
在郝跃励学笃行、孜孜不倦的培育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西电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很多都已成为行业翘楚和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郝跃先后指导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各类国家人才工程和计划入选者近10人,其中包括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信部电子五所总工程师恩云飞,国家级人才张进成、马晓华等,累计培养博士后24名,博士60余名,硕士80余名。他指导的团队成员中多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称号。
郝跃的科研方向对我军信息化、智能化意义重大,他本人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电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并承担军队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带教工作,指导学员有我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主任。他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兼职博士导师,为国防科大培养博士学员11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庞大并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这一做,就是四十个春秋。
四十年里,他瞄准国际前沿换道超车,主攻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研究方向,带领团队成员摸爬滚打,用十年冷板凳,换来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从核心设备、材料到器件的重大创新,并使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
在郝跃励学笃行、孜孜不倦的培育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西电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很多都已成为行业翘楚和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郝跃先后指导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各类国家人才工程和计划入选者近10人,其中包括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信部电子五所总工程师恩云飞,国家级人才张进成、马晓华等,累计培养博士后24名,博士60余名,硕士80余名。他指导的团队成员中多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称号。
郝跃的科研方向对我军信息化、智能化意义重大,他本人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电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并承担军队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带教工作,指导学员有我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主任。他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兼职博士导师,为国防科大培养博士学员11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庞大并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四十年里,他瞄准国际前沿换道超车,主攻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与材料研究方向,带领团队成员摸爬滚打,用十年冷板凳,换来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从核心设备、材料到器件的重大创新,并使我国氮化物第三代半导体电子器件步入国际领先行列。
在郝跃励学笃行、孜孜不倦的培育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西电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很多都已成为行业翘楚和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郝跃先后指导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各类国家人才工程和计划入选者近10人,其中包括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信部电子五所总工程师恩云飞,国家级人才张进成、马晓华等,累计培养博士后24名,博士60余名,硕士80余名。他指导的团队成员中多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称号。
郝跃的科研方向对我军信息化、智能化意义重大,他本人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电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并承担军队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带教工作,指导学员有我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主任。他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兼职博士导师,为国防科大培养博士学员11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庞大并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在郝跃励学笃行、孜孜不倦的培育和影响下,一批又一批西电学子将个人成长与国家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很多都已成为行业翘楚和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郝跃先后指导培育中青年学术骨干入选各类国家人才工程和计划入选者近10人,其中包括十九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工信部电子五所总工程师恩云飞,国家级人才张进成、马晓华等,累计培养博士后24名,博士60余名,硕士80余名。他指导的团队成员中多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称号。
郝跃的科研方向对我军信息化、智能化意义重大,他本人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电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并承担军队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带教工作,指导学员有我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主任。他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兼职博士导师,为国防科大培养博士学员11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庞大并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郝跃的科研方向对我军信息化、智能化意义重大,他本人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电子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并承担军队高层次科技拔尖人才的带教工作,指导学员有我国国家空域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陆军工程大学指挥控制工程学院主任。他也是国防科技大学兼职博士导师,为国防科大培养博士学员11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庞大并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跃深知,要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事业的全面突破,必须有一支庞大并优秀的师资队伍,为行业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他以科研育人为导向,锻造了一支雁阵引领、言传身教、接续奋斗的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形成了政治素养高、家国情怀深、治学态度严、创新精神强的良好育人风尚。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在郝跃影响带动下,“芯系国家”团队被评为西电最美教师团队,学院本科生“红色朝阳班”育人品牌也更加响亮,推广辐射全校11个学院和书院。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在团队“崇尚科技、追求卓越”科研育人文化熏陶和感染下,郝跃团队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好,科研创新能力强,毕业后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先后有60余人成长为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骨干,超过100名学生进入华为、中兴、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还有一大批学生投身我国教育事业……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就要跳出个人的局限。言之易,行之难。2019年,郝跃荣获“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得到200万元奖金,他选择全部捐给学校并设立奖教基金。那份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这种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无不影响、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电师生。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2020年底,郝跃团队实现了40项专利3000万元的高价值转化,根据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该笔经费的80%,也就是2400万元可用于完成人的现金奖励,可是考虑到集成电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自筹经费尚有缺口,在郝跃的带领下,大家全部放弃现金奖励,一致同意投入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中,为这个国家科研育人平台共出一份力,共添一把柴。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深耕教坛,创新理念,勇作教育改革的“拓荒牛”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集成电路领域需要大量人才攻关,然而我国集成电路领域的人才缺口仍然巨大。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郝跃对此深感忧虑。面对人才匮乏的现状,他身体力行,长期奋斗在人才培养第一线,倾尽心血为国家培养集成电路领域创新型人才。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教学改革亦是如此。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和产业实训经历,郝跃结合国家教学改革形势,不断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模式,积极推动学校与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深度合作,依托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实验平台,打造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素质,以适应微电子领域高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为了凝练和总结教学改革成果,郝跃和团队成员多方搜集资料,打磨推敲,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以“基础与应用融合、产学融合、科教融合”为微电子人才培养新理念,以技术发展和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并实施了“理论课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三位一体微电子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该培养模式被西安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借鉴采纳,并在全国高校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改革会议、教育部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工作推进会介绍推广。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郝跃带领团队总结凝练集成电路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科研人员攻关突破的生动案例,形成了集成电路课程思政素材库,建有3门课程思政示范课。他将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以教改项目为载体,构建了以国家级和省部级精品课程为核心的高水平课程体系和高质量教材系列。他先后出版前沿知识教材14本,曾获评2015年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主编的《集成电路设计丛书》全套12本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他主导的微电子教育教学模式获得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郝跃坚信:“只有持续拓展和扩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版图,才能缓解中国‘缺芯少魂’的窘境。”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通过资源配置、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手段激活人才培养“一池秋水”,是他探索的方向。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在郝跃的有力推动下,2019年西电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领域唯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西电获批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已成为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科研引领、服务产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基地。郝跃带领团队推动建立的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已成为陕西省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重要基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思想引领,言传身教,甘当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为人师者,德为先。”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的根本。在郝跃看来,没有高尚人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的学生。他坚持“育人先育己,育才先育心”的教育理念,选择既做“经师”,也做“人师”,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郝跃始终坚持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任。他常年坚持以讲课、报告、沙龙、论坛等多种形式给研究生上科研指导课,给本科生上专业引导课,给高中生上生涯规划课,常常勉励青年学子将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亲其师者,信其道。”大学教师除了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艺,更应该通过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指导学生。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作为直博研究生,张雅超因为缺少硕士阶段的积累,在其他博士同学都选定方向并开始系统研究时,他依然对自己的研究领域颇感迷茫。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郝跃察觉后,立刻对张雅超进行单独辅导。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没听明白我再讲一遍!”郝跃一边对面露愁容的张雅超讲着,一边用手擦了擦白板,重新书写……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在郝跃的谆谆教导下,张雅超在科研方面进步明显,先后在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并连续两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正是那天下午,郝老师认真讲解和耐心点拨令我醍醐灌顶,一块神奇的小白板将我带进了科研的大门。”张雅超深有感触地说。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郝老师的个人魅力是我见过的所有老师中最难忘的。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不仅仅教我们专业知识、指导我们科研方向,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做人。他爱生如子,我当年能顺利读完大学,多亏了郝老师给我资助的学费……”毕业多年,曹梦逸再次谈起恩师依然热泪盈眶。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2021年春节期间,为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研究生同学都不能返乡过年。除夕之夜,正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刻。郝跃带领学院教师召集了留校过年的学生们,一起动手包饺子,师生共进年夜饭,并现场为学生们书写寄语祝福。窗外寒风呼啸,室内祥和如春,师生渡过了一个欢乐洋溢、温暖人心的跨年夜。这个特殊的除夕,永远留在62名同学的内心深处。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郝跃与西电“红色朝阳班”学生共上党史学习研讨课。听着年轻学子们的发言,郝跃心潮澎湃,好像又回到自己的青年时代,回到自己人生选择的起点。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他勉励青年学生:“国家的需要,就是你们前进的方向!你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集成电路及微电子行业发展!”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螺丝钉虽看似普通,但它对整台机器的正常运转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郝跃说,不管是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想要在微电子材料和器件领域有一番作为,就需要发扬“螺丝钉”无私奉献的精神。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他心甘情愿做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