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业集中合力调解河东法院优化交赔案调解机制
以往,群众遇到交通事故纠纷,需要跑交管部门、保险公司,协商不成还要到法院诉讼、执行,整个流程走下来,少则三五个月,多则一两年。而今,在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法院交通事故赔偿责任纠纷专项调解工作室,由专人对案件进行集中调解、上门调解,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从75天缩短到不足20天。
专业调解让双方舒心
这个成立于2020年11月的调解工作室,为当事人小张提供了诉讼之外的选择。
小张是2008年一起交通事故纠纷的受害人,这起纠纷前后历经13年,先后诉讼12次,小张也从一个婴儿成长为少年。
今年3月,小张的爷爷又一次到法院起诉,“孩子的治疗费用不断产生,除了反复起诉外没有更好的选择……”在征得双方同意后,该案由立案窗口转送到了调解工作室。
这个由1名员额法官、2名法官助理和1名人民调解员组成的4人调解团队全体出动,由员额法官负责全程指导,人民调解员集中精力组织调解,法官助理协调处理送达、质证、鉴定申请等程序性事项,各司其职,各尽所能。
一方面,调解团队向小张一家人陈述利弊,说服小张家人同意一次性了结案件。另一方面,调解团队向事故责任方公司释法明理,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事故责任方一次性拿出50万元赔偿小张,用于后续产生的治疗费用及其他支出,双方多年的纠纷得到彻底化解。
看到大家的努力有了结果,人民调解员刘秀英感到非常高兴,“我以前是保险理赔员,对于交通事故保险赔偿这块非常熟悉,现在退休了,没想到还能在人民调解这个平台发挥余热!”
据了解,河东区法院不断打造高素质调解员队伍,在充分发挥法官智库作用的同时,依托区诉前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将有处理交通事故经验的退休民警、有保险理赔从业经历的退休人员纳入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员队伍,大大提高了调解效率。
集中调解让企业省心
“以前,我们一天要跑好几个法院,案子没解决几个,时间都花费在路上了。今天,我一口气参与了12件案子的调解,光调成的就有6个,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刚结束调解的中国人保理赔员王倩兴奋地告诉记者。
王倩说出了无数保险理赔员的心声。近年来,交通事故多发,保险公司已成为各类交通事故的主要赔付主体。保险公司理赔员调解负担较重,保险公司调解积极性不高,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调解率较低,导致很多愿意通过调解快速拿到赔偿的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保险公司故意拖延赔付。
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河东区法院坚持为群众办实事的理念,以调解工作室为依托,开创集中调解机制,在交赔案件中依据投保保险公司划分整理案件,涉及同一保险公司的案件采取集中送达、统一调解,保险理赔员一天在法院可参与调解多起案件。
“这种调解机制虽然加大了案件分类整理等方面的工作量,但便利了保险公司开展理赔工作,有利于降低保险公司的诉讼成本,使保险公司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加强管理、改进服务上来,从根本上减少纠纷的发生,也方便我们进一步统一调解标准,提高纠纷调解成功率。”河东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宏说。
合力调解让群众安心
“今天这个纠纷并不复杂,小客车与出租车发生车损事故,小客车承担事故全部责任,但双方对出租车停运期间的赔偿无法达成协议。”工作室负责人、河东区法院民三庭庭长申鸿涛向记者介绍了他正在调解的这起纠纷。
与以往调解不同的是,申鸿涛工作的地点不是河东区法院,而是交警河东支队中山门大队的大直沽警区服务站。原来,为了让群众少跑腿,尽快化解纠纷,河东区法院与交警河东支队合作,共同成立了交通事故纠纷联合调解中心,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实现了交警处理交通事故、人民调解组织诉前调解、法院司法确认和保险公司理赔的无缝衔接。
每周三上午,调解工作室成员都会来到这里,与交警、人民调解员和保险公司共同开展调解工作。在调解中,有着多年审判经验的申鸿涛,对当事人释法明理、耐心解释法律问题;人民调解员发挥专业优势,与各方当事人仔细探讨,确定调解方案;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则向事故双方详细讲解保险理赔流程和相关规定。很快,事故双方达成了一致的赔偿意见,并当场签订了赔偿协议,申鸿涛还按照当事人申请出具了司法确认书。
“这样一种将关口前移的模式有助于免去当事人在交警队、法院、保险公司的奔波之苦,促进了纠纷的源头化解。”交警河东支队政委吕志强在交通事故纠纷联合调解中心揭牌时表示。
今年上半年,调解工作室共受理案件700余件,诉前化解交通事故责任纠纷253起,占收案数的36.2%,其中撤诉140件,完成司法确认11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