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今日白露|暑热渐消夜渐凉惟愿安康
来源:云南发布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节选
”
热浪逐渐化为清风
夜晚悄悄变得凉爽
露珠藏在绿植的怀抱
静待分享朝阳的光芒
秋风入窗里
罗帐起飘扬
《中国天文年历》显示
北京时间9月7日17时53分
我们将迎来
白露
白露
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五个节气
也是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
天高云淡,气爽风凉
孟秋结束,仲秋开始
即将进入一年中
最舒适的时节
“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宋)朱熹《劝学诗/偶成》
”
时光飞逝,秋夜渐长
晶莹剔透的晨露
凝结着大自然整晚的惬意
当绿叶被渐渐染成黄色
人们不禁感慨
时光匆匆流逝
抚仙湖一景。金云龙摄
白露是秋天
献给万物的惊喜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耀大地
一件金色的外衣
便慢慢在大地铺陈开来
保山昌宁,秋染田野遍地金。吴再忠摄
白露如其名
悄无声息地诞生在
凉爽的初秋之夜
白露有三候
图源:视觉中国
一候鸿雁来
每年到了此时,大雁南飞
北方送它去,南方迎它来
心安处
便是它们的故乡
二候玄鸟归
天气转凉,秋意渐浓
看天空的燕子
不正在归来的路上吗?
三候群鸟养羞
鸟儿们换上丰满的冬羽
储备起了冬天的食物
入药:收集清露来养生
古人认为
露水是难得的养生佳品
犹以秋季的为佳
明朝李时珍
在《本草纲目》也记载:
“秋露繁时,以盘收取
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
“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
愈百病,止消渴
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
因此
收集清露
成为民间的一种特别的“仪式”。
入诗:道不尽情意绵绵
从古至今
白露节气
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来和小布一起
探寻白露节气中的诗意吧!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红衣落尽暗香残,叶上秋光白露寒”
……
在不少诗人笔下
白露时节有一种淡淡的惆怅感
而元末高启的
“白露芜草木,荒园掩穷秋”
看似是悲秋“套路”
下一句
“归来一芟理,始觉吾席幽”
又转而赞叹环境清幽舒适
可谓是独辟蹊径
图源:视觉中国
说到偏爱白露的诗人
杜甫应该榜上有名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仅用寥寥数语
就描绘了一副醉人的秋景图
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则是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成为传诵佳作
民俗:吃龙眼、饮茶
白露时节
在饮食方面
人们认为
吃龙眼有养生的效果
图源:视觉中国
喝茶、饮酒也有独特的讲究
民谚中有
“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
经过夏季的酷热
茶树在白露时节进入生长佳期
因此
白露茶具有独特的浓郁甘醇味道
尤其受老茶客的青睐
养生:三冻三不冻
白露后三不冻
不露脚
白露是天气冷热的分界岭,夏季可以穿凉鞋,冷水洗脚。但是,过了白露以后就不适宜再穿凉鞋和冷水冲脚。脚距离心脏最远,容易血液循环不畅。因此,泡脚既能护全身,也能温和补肾。将热水没过脚腕,泡约5到30分钟,直至身体微微发热最好。肾开窍于耳,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区,联系着全身每一个器官。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眼搓热,也有助于养肾。
不露脐
肚脐皮下没有脂肪,紧邻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容易被寒邪侵袭。肚脐一旦受凉,腹痛腹泻在所难免。因此,穿衣服应该避免露出肚子,注意脐部保暖。
不露肩
准确地说,是不要冻着关节,不仅是肩部,还有颈、腰、膝关节等,风寒湿邪是造成关节病变的主要诱因,寒性凝滞,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关节受凉可能患上关节炎,或者加重关节炎。
不要再像夏天一样赤膊露身,睡觉也不要穿着无袖睡衣,最好换厚一点的被子,早晚可以加件薄外套。一定不能让膝关节受凉,已有膝关节疼痛的患者可以戴护膝保暖,一旦出汗需及时擦干。
白露后三冻
除了不能冻的三个部位,另外有三个部位,适量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冻鼻子
冻鼻子是指多用冷水洗鼻子。首先,冷水洗鼻子可以增强鼻孔和整个呼吸道的对冷空气的适应力,可以预防感冒和流感。有醒脑、明目等作用。
其次,冷水洗鼻子可以预防鼻炎的出现,鼻炎容易出现鼻塞、鼻痒等情况,而利用冷水可以预防和治疗这些现象。
冻呼吸道
冻呼吸道不是指让肺受凉,而是指多呼吸冷空气。白露之后早晨会更凉爽,多做深呼吸,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呼吸道对寒冷和疾病的抵御力。在秋天开始锻炼肺部,有利于度过寒冷的冬天及预防流感、咳嗽、肺炎等呼吸道疾病。
冻脸
脸不同于身体的其他部位,每天需要面对寒凉、灰尘、辐射、油烟等,所以,面部最容易衰老,而秋季不能保护好面部,也容易在冬季出现冻疮、皲裂等现象。
冷水洗脸是给面部血管做体操,能够增强面部皮肤的弹性,使面部更光泽,减少面部皱纹的产生。同时,能够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提高面部的御寒能力。白露时节水温一般高于10℃,适合冷水洗脸。
滇池帆影。杨峥摄
“一场秋雨一场凉
一场白露一场霜”
健康莫忘
要照顾好自己哦
部分内容综合自”人民网“微信公众号、“新华社”微信公众号、中国天气网、“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海报设计:吕明华
编辑:王希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