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马上评|李阳被指家暴女儿,别用“教育方式分歧”搪塞
很多网友已经记不清,这是李阳第几次被指控家暴了。
8月29日,“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前妻Kim在微博上发布视频,指控李阳在离婚又再婚后,继续家暴,野蛮殴打女儿。截至目前,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4400万,大量网友对李阳进行了严辞谴责。
李阳通过律师声明对“家暴指控”进行否认,认为此事的起因,系“李阳与其前妻Kim女士在女儿教育方式上存在分歧”。
律师声明称,2021年7月,李阳通过女儿老师反馈女儿存在旷课、早恋等严重问题,因而在教育女儿时发生“激烈的言语争执”,但全程未对女儿实施任何暴力行为。Kim发布的视频中,有女儿耳朵被打出血的画面,李阳方面辩称,这是Kim的“恶意剪辑手段”。
表面的认知错位,背后是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念之争。有人认为“棍棒下出孝子”,父母严厉乃至采取一定暴力手段,是爱孩子的表现,是“为了孩子好”。还有人则认为,对家暴必须零容忍,即便是看到邻居对孩子有“激烈的言语争执”(比如痛骂),也有必要报警。
尽管目前,李阳的行为是否达到了前妻Kim指控的暴力级别,还需要相关部门通过调查认定。但通过视频,已经足够支撑起公众形成这一初步观感:李阳在对自己女儿的教育中,确实存在粗暴对待的情况。
北京市妇联工作人员称,难以确认事件的发生地,因此很难断定是否该由妇联介入。李阳方发布的律师声明透露,两个女儿自去年1月后的两年时间里,在北京和李阳共同生活。随着舆论持续关注,此事已成为公共事件,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李阳夫妻的离婚案,曾因Kim指控李阳存在严重的家暴问题而受到广泛关注,当时外界主要聚焦在李阳对妻子的家暴上。此次李阳在律师声明中,否认家暴女儿,但承认十年前对妻子Kim的家暴,称自己对此“深感悔恨,日日忏悔”。
这些夸张的用词,包括“没有处理好家庭事务”“无条件地向公众道歉”等,都有某种声嘶力竭的表演气息,反而让人生疑,感觉不够真诚。连续使用叹号的表达,很有“疯狂英语”的特色,让李阳夸张的形象跃然纸上。
这是李阳一贯的教学风格,通过喊叫让学员克服说英语的恐惧,但是用在回应家暴指控上,并不合适。人们需要的是李阳心平气和地讲出更多事实,反思自己的行为。
如果家暴女儿确实存在,就不是李阳的“家事务”,更不是一句“教育方式分歧”能搪塞过去的,而是应该惩罚和纠正的违法行为。中国法律反对家暴,态度是一贯的、坚定的。
就这个意义上讲,网友的诸多质疑,是有道理的:一个多次与“家暴”关联的人,是否还有资格站在讲台上授课?
名人效应、文化冲突、跨国婚姻等要素,让李阳的“家暴之争”有了更多反思的角度。围观、追问、廓清真相,有利于公众了解“教育分歧”的限度,在法律语境下厘清家暴、言语冲突和教育方式的分界线,到底在哪里。
家暴不是家事,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一大共识。面对多次被指控家暴的李阳,包括警方和妇联在内的相关部门不妨主动介入,用真相驱散迷雾,用法律定分止争。
微博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