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热评丨推动课后服务全覆盖,也要做好教师的减负工作
小学上课时间不早于8:20,中学不早于8:00,初中全部要求开晚自习,学生自愿参加……日前,北京海淀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调整了新学期的上学放学时间。8月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新学期要实现课后服务校校开展全覆盖、保障时间“5+2”(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丰富内容上水平、吸引学生广参与。
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从教育部的要求以及各地的实践来看,“三点半”放学将成为过去式;落实“双减”政策背景下,推动课后服务全覆盖,“五点半”放学将成为新的教育常态。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适应教育新要求,使课后服务叫好又叫座,真正成为夯实学校主阵地作用的重要抓手,更好支撑“双减”工作目标,从而减轻学生负担,缓解家长教育焦虑,形成一个多方共赢的教育生态。
毫无疑问,推动课后服务全覆盖,教师是主体力量。教师群体能否真正认同,并积极投入课后服务工作,是持续开展课后服务的保障,也是保证课后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关键要素。
开展课后服务,给广大教师群体带来了新工作压力和挑战。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从备课、上课到作业修改等,很多教师的工作已经相当饱和。开展课后服务,意味着教师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相应的,对教师的关爱也要及时跟上。
对此,一方面要改进教师管理工作,比如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通过精细化管理,释放教师的时间和精力,让他们更好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相应的补助,要肯定教师的付出,调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则是要真真正正地为教师减负。切实减轻各种填表、考评、比赛、评估等与教育教学科研无关的社会性事务的负担,让教师能够安心从教、静心从教,聚焦教育教学主业。为教师减负的工作一直在开展,虽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是教师的非教学负担还比较重。推动课后服务全覆盖,无疑将倒逼教师减负工作,这也将成为教师减负工作的一个“试金石”。(文丨杨三喜)
微博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