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新网评:哈里斯亚洲行的“四大尴尬”
中新网北京8月27日电题:哈里斯亚洲行的“四大尴尬”
作者:张焕迪
从本月22日开始,美国副总统哈里斯接连到访新加坡和越南。26日,哈里斯结束亚洲之行启程回国。哈里斯此番高调出访,本意是修复美国的区域伙伴关系,却碰上阿富汗局势陡变,就此遭遇了“四大尴尬”。
第一尬:主题跑偏
23日,哈里斯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会面后举行记者会,本欲讨论地区合作相关问题,却差点变成“就阿富汗问题答记者问”。
记者会上,被选中提问的四家媒体中有三家只字不提亚太地区问题,反倒关心起千里之外的阿富汗。现场的路透社记者甚至直接询问李显龙:“阿富汗政府的失败,会不会让你重新考虑美国在军事和经济上,作为本国区域伙伴的可靠度?”好在李显龙事先对此有所准备,没有让哈里斯太难堪。
此种状况在哈里斯22日抵达新加坡时就有征兆。当晚,哈里斯刚下飞机,就被一群争相询问阿富汗相关问题的记者围住。哈里斯则报之以哈哈大笑,躲过了回答。事后,多家美国媒体批其大笑行为“不合时宜”。
此外,李显龙在记者会上回答问题时强调,新加坡希望美国能继续扮演一个“认真看待长期利益,同时长久维护伙伴关系的角色”。有学者认为,其弦外之音,或是提醒美国处理外交关系不能再只顾眼前利益,做一锤子买卖。
还有学者分析称,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香港有中国内地作为其腹地和市场,新加坡又始终渴望取代香港的地位,怎可能会盲目跟从美国“遏华”,与中国交恶。哈里斯的新加坡之行从最开始就注定无法达成目标,阿富汗问题不过是节外生枝罢了。
第二尬:梦回西贡
西班牙《阿贝赛报》一针见血地指出,哈里斯访问亚洲是为了遏制中国,但所有人都被阿富汗的混乱局面吸引了注意力。而当哈里斯来到越南——这个曾让美军折戟沉沙的国家时,所有人都回忆起了1975年美军从越南仓皇撤离的“西贡时刻”。
英国广播公司发表的一篇文章更是直戳美国痛点:哈里斯应该庆幸去的是河内(越南首都),不是胡志明市(胡志明市原名西贡)。
2021年美军撤离阿富汗,1975年美军撤离越南,时隔近50年,却仿佛昨日重现。
不出意外,哈里斯在越南全程“装聋作哑”,只字不提阿富汗问题,反倒多次抛出“反华制华”烟雾弹,试图把注意力从阿富汗问题上转移走。
有学者认为,过去20年,美国在阿富汗付出了约2万亿美元经费、数千名美国士兵生命的高昂成本,却让以军工资本力量为代表的一批大资本家因阿富汗战争大发横财,阿富汗的当前局势陷入混乱。基于此种窘境,想说服亚洲国家相信与美国结盟能继续确保地区局势安全稳定,或是能促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实属困难。
第三尬:致敬战俘
中国有句古话叫:“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用此来形容哈里斯的越南之行再合适不过。
25日,哈里斯前往河内一座湖畔纪念碑,为已故美军飞行员约翰·麦凯恩献花。然而,这位麦凯恩可决不能称得上是个战争英雄。
1967年,麦凯恩驾驶的战斗机在越南被击落。幸免遇难的麦凯恩被平民抓获后移送给越共军队。自此,麦凯恩当了五年多的战俘。
在麦凯恩成为战俘前,他驾驶战机执行过20多次轰炸越南的任务,极可能导致大量平民伤亡。据“今日俄罗斯”报道,麦凯恩成为战俘后,仅仅三天就求用“军事信息”交换去医院接受治疗的机会。
8月25日是麦凯恩因病去世三周年,哈里斯当天对这位“知名美国人”献花致敬似乎合理,但是,哈里斯所在的位置是越南——一个美国曾给其带去深重苦难的国家,麦凯恩正是不义之战的参与者之一。在别国土地上致敬一个侵略者,对于一个国家的高层首脑来说,这种行为或许不能用缺乏历史常识来开脱。
第四尬:自说自话
25日,哈里斯在会见越南国家主席阮春福时开门见山,再度提出“中国威胁”的陈词滥调:中国在“恃强凌弱”,要寻找途径“对华施压”,迫使其“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但在越通社事后发布的消息中,哈里斯所有关于“对抗中国”的表态被统统略去,取而代之的是阮春福多次重申,越南政府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南海的所有争端更需要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的基础上和平解决。
可以说,哈里斯的表态是“自说自话”的最好诠释。
而就在哈里斯抵达河内的数小时前,越南政府总理范明政曾表示,越南绝不会放弃植根于多边主义的独立外交政策,也将努力与中国建立信任、交流、合作。
如此看来,哈里斯在越南不仅丢了人,拉拢越南共同“遏华”的如意算盘恐怕也落了个空。有专家指出,哈里斯抛出的反华议题是起了反效果,让美国霸权外交的本质暴露无遗。
有美国媒体把哈里斯亚洲之行的尴尬处境怪罪于“时机不对”,正赶上阿富汗的“麻烦事”。美国《外交政策》的一篇文章则直接揭露了根本原因:拜登政府的印太战略有名无实,此番访问更像是给缺少外交经验的哈里斯铺路,而不是真的要达成任何实际目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