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称“见人打人、见车翻车”,乡镇“生源保卫战”没有赢家

日期:08-24
中小学

原标题:校长称“见人打人、见车翻车”,乡镇“生源保卫战”没有赢家

▲8月23日,湖南一校长为保生源称“见人打人见车翻车”,当地教育局已介入调查。图/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8月23日,湖南一校长为保生源称“见人打人见车翻车”,当地教育局已介入调查。图/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据报道,为留住本乡“小升初”生源,湖南邵阳县罗城乡中心学校校长易某,号召大家对那些来罗城乡抢生源的外校人员,“见人打人、见车翻车”。罗城乡政府对此回应,已经对该校长批评教育。负责管理乡辖区内所有学校的涉事校长也回应称,他“言语不文雅,已做深刻检讨”。

在重重的板子打在校长身上前,有必要梳理清楚:外校基于何种动力,要来罗城乡争抢生源?罗城乡这位校长,如此“拼了命”地抵制,又是为何?

教育资源分配“城镇好,乡村差”

据报道,罗城乡是邵阳县一个小乡镇,人口只有2万多。来罗城乡抢生源的,是塘渡口和五峰铺的学校。前者位于邵阳县城,后者是邵阳县南部的大镇,两个学校在学生规模、教学质量方面,都胜过罗城乡的初中和小学。

根据当地教育局的解释,罗城乡的乡镇中小学,规模较小,“现在可能只有1000人左右”,因此,对生源管控,“比较重视”。

确实,基础教育的经费,以县为单位进行配置、管理,如果学生锐减,那么教师人数和经费,也会随之减少。这或许也是这位校长恼羞成怒的原因。

罗城乡中学的现状,反映的是一些乡镇学校的窘境。2016年,根据此前媒体报道,因为生源不断减少,海口市有许多乡镇中小学教师到了“无课可上”的地步,一个学校才30名学生,但是有编制的老师也有30多名。

缘何生源会不断减少?原因在于教育资源分配“城镇好,乡村差”。类似的教育二元结构,不仅存在于城乡之间,在城区亦有教育大区,以及贫弱区之分。教育大区,因为有着高中“名校”加持的历史优势,以往通过“占坑班”、“点招”等方式,侵占临近区,导致教育鸿沟越拉越大。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图/湖南省教育厅文件截图

▲湖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图/湖南省教育厅文件截图

教育部门需适时启动“有形的手”

教改的方向,就是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正如邵阳市教育局颁发的2021年“小升初”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方案:要严查全市城区中小学变相“掐尖”,严禁跨区域招生,对于违反上述行为的学校,“严重的”,对校长可能会“先停职后处理”。

北京近日颁发的“教育减负”措施,亦是规定,优质教师要跨校、跨区域流动,“可能在新学期,孩子不管是在哪个学校,都能见到更多优秀的老师,提供给孩子更优质的课程和教育服务。”

人们有很多担忧,比如乡镇中小学,以及城区里相对弱势的一些中小学难以赶超一些名校。为何教改的方向,还是要倾向于这些中小学,要搞教育均衡化?

这是因为孩子是无差别的。不能因为孩子不方便“流动”,不方便进城,不方便跨区转到教育大区,就让这些孩子接受到的教育,比其他孩子差很多。

也因此,罗城乡这位中学校长,虽然言语、情绪激动粗鲁了些,但在“想尽办法留住本乡生源”这件事情上,他是没有错的。其实面对其背后的真正问题,教育部门还应当倾斜教育资源,帮助这位校长,让孩子们即便在乡镇中学,依旧能享受到优质的课程和服务。

家长“择校”,反映的是家长对于孩子教育效率的关注,这是一双“无形的手”,难以抗拒,但也容易走偏。这时候,就需要教育部门适时启动那双“有形的手”,这应该是一双关注教育公平的手。

具体到罗城乡,无序的生源争抢,不受限制的跨区招生,有可能会让乡镇中学越发羸弱。当优质教师再度流失,罗城乡这所中学的千名学生,恐怕体验到的受教育感会更差。此时,当地教育部门该查则查,该罚则罚,及时阻断违规招生。

舆论对这名校长有不少的冷嘲热讽。这些情绪化的表达,其实不妨转化为对于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助力,毕竟这才是根除农村抢生源的最好方式。

改变的发生,绝非一时一己之力。没法根除之前,也别放任已有的乱象不管。最终,靶向如果能直指维护教育公平,方能从根本上化解那些乡村学校的尴尬与窘迫。

特约评论员|杨明(法律从业者)

责任编辑:刘德宾

查出了“轻度脂肪肝”,到底要不要紧 喜讯 2021年度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再创新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