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检察日报》共同成长 钟情1-154“依依不舍”代码的青年

日期:08-20
检察官

原标题:我与《检察日报》共同成长|钟情1-154“依依不舍”代码的青年

武汉大学人文班毕业后,我曾在三尺讲坛传道授业,教书育人,也曾在新闻战线锋芒执笔、聚焦民生,可是仍然架不住我对法治梦想的渴望。2009年,我如愿考入检察院,从公诉干到反贪。

造化弄人,院里的“笔杆子”姐姐因生孩子休产假了,我被被赶鸭子上架,借调开展文字工作。检察长答应了科长只借半年,不曾想竟然是一条漫漫艰辛路。

从研究室到办公室,再到市院政治部。兜兜转转,我转不出在“格子”间摸爬滚打:白天,我带着小本子,揣着笨重的单反相机和摄像机,穿梭于各业务部门,收集检察新闻素材;晚上,我绞尽脑汁想策划,连夜编撰,只有噼里啪啦键盘声响伴着午夜的钟声,响了一遍又一遍。这份呕心沥血的文字工作,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的光鲜亮丽,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孤独,遣词造句讲究慢火熬炖,心浮气躁可不行。刚开始我也抓耳挠腮、搜刮肚肠,半天也凑不了几行,有时候没有灵感,盯着电脑一坐就是天亮,我开始变得焦虑、烦躁、苦闷甚至想要放弃。

正当心灰意冷之时,我随手拿起案头那叠报纸。哇塞,这文风老辣,这创意新奇,这笔墨功力,深深吸引了我,一些司空见惯的工作在作者笔下呈现出别样的讲述,令人眼前一亮,这就是《检察日报》,邮发代号1-154。

我如痴如醉沉浸阅读中,这里有拍案惊奇、法理逻辑、深度报道、人性探索、社会百态……看得多了,我也忍不住技痒想一试高低,寥寥几笔胡乱投稿,一开始总是石沉大海。可是我不言败,我给检察日报编辑老师写信,告诉他们我工作的困惑与不解,没有想到编辑老师居然回复我了,给我介绍了许多有益书刊,告诉我如何学习借鉴优秀稿件,选准题材,一击即中。

终于在2009年一个夏天,我的一篇小文上了《检察日报》的中缝,虽然只有30个字,稿费10元钱,但我激动得像中了头奖一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为民办实事常态化,四川乐山六大为民工程解民忧》《这次终于放下了,大检察官揭开老人36年的“心疙瘩”》《一席建议成就一个检察金子招牌》、《群众线上报料,检察官线下“救火”》……一篇篇稿件无不凝聚着自己辛勤的汗水与心血,每当看到编辑们采编我的稿件的时候,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仿佛了经历了一场场重量级考试,从过去的一次次“被查收”,到如今的一次次“被采用”,甚至一次次被约稿,我在领导与编辑老师耐心地指导下,一点点磨砺自己的笔峰与心性、格局与视野。看着自己一篇篇“作品”刊登,我像一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这份认可、这种激励比花香、比蜜甜。

再后来,我把自己与正义网结缘的故事写了出来——《心灵的归属》,并以此文参加检察系统征文比赛荣获全国十佳征文,2021年终获检察日报正义网“十佳优秀通讯员”称号。

“风萧萧一肩霜雪,路漫漫万里征途”。十三年的笔锋下的坚守,青春如夜空稍纵即逝的流星,惟有流淌在墨影报香的气息,是属于所有钟情1-154“依依不舍”代码的青年,不老的青春。有了它的陪伴,我们才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检察事业蒸蒸日上的幕后绣花人,虽不在主战场,却依然柔肩背负着使命,笔尖渗透着力量,镜头闪耀着真相……

(作者单位:四川省乐山市检察院政治部综合宣传处)

中国银行业协会:去年人民币在跨境收支中的使用比例创历史新高 绝无仅有!航天员舱外互拍“太空大片” 背景有“亿”点好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