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同济这位教授荣获“中国交通教育终身成就奖”

日期:08-15
中国

原标题:祝贺!同济这位教授荣获“中国交通教育终身成就奖”

TONGJI

前不久,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授予

我校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杨东援教授

“中国交通教育终身成就奖”,

以表彰其长期为推进

我国交通教育事业发展和

科技进步作出的杰出贡献。

祝贺!同济这位教授荣获“中国交通教育终身成就奖”

祝贺!同济这位教授荣获“中国交通教育终身成就奖”

杨东援

祝贺!同济这位教授荣获“中国交通教育终身成就奖”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会副主任委员,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成员,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会长。曾任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等职务。曾荣获公安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华夏一等奖(排名第一)、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深圳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十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

立德树人,倾心培育芬芳桃李

杨东援投身交通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近40年,推动着交通学科不断迈向国际前沿,他培养了博士近百人、硕士150余人,其中许多人已经成长为行业内的精英骨干,在传承中推动学科蓬勃发展。在“交通运输工程概论”“交通战略与政策”等课程的专业教学上,他结合经验和思考,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内容,帮助学生突破工科思维束缚,提升探索能力;在学科建设上,他强调分阶段培养尊重个性的人,鼓励多学科、多领域融合发展建设。2018年,他成立了“杨东援交通学科教育基金”,旨在鼓励广大作者发表高质量交通学科中文论文,以此支持“扎根中国大地”的交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承。他还寄语交通领域的年轻人:“交通这个行业责任很大,交通人学的东西对城市未来发展会起到决定性影响。希望学生学会长远考虑,保持目标的定力,不要盲目追求新技术新领域,同时培养自己的跨专业沟通能力,敢于承担责任和面对困难。”

祝贺!同济这位教授荣获“中国交通教育终身成就奖”

杨东援教授指导学生学业

在庆祝同济大学交通学科106周年、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周年之际,杨东援说:“学科面临社会的变革,面临技术体系化的变革,新的一页给我们展开了更大的空间,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年轻一代能够更好地把这个学科推向前进,也相信我们的学生能早日超越他们的老师,能把中国交通的未来做得更好。”

在《杨东援教授荣休仪式同门寄语集》中,学院1996级博士生倪桂明说:“在课题组,杨老师让我懂得了怎样做人、做研究、怎样增进和丰富自己的学问和知识,更让我受益终身的是杨老师让我理解和掌握了在面对各种情况、解决各种问题时的全局观与系统性的思维和解决方法。”1997级硕士生徐士伟说:“杨老师忧国忧民,对交通问题有自己深刻而独立的思考,一直引领交通运输领域的研究方向。从杨老师身上我看到了同济交通学院‘思行合一,交融成艺’的精神。”2000级博士生杨涛说:“跟随先生做项目,发现杨老师注重实际,不只为项目通过评审,更图将来方案的有用。做甘肃省物流项目时,先生认为甘肃物流不能赶时髦,发展动力关键在于兰州西北商贸中心建设,后来的发展正如先生所言。”2018级博士生周珺说:“初识杨老师是因为朋友圈中的两篇文章《告别讲台的回忆与思考——〈交通运输工程概论〉》与《关于〈我为什么要强烈反对:对着数据做数据的研究〉的讨论》。一门“交通运输工程概论”,足见杨老师多年的付出与思考,始终不忘初心,对学生的用心良苦。一篇对现下学术研究问题的探讨,足见杨老师的学术严谨性,也让我明白任何学术研究都应该从现实存在的关键问题出发,不能为了研究而研究。”

永不止步,探索交通“中国方案”

在注重人才培养的同时,杨东援注重拓展学术研究、探索学科发展、奋力开拓创新。近40年来,他求真务实、埋首苦干,先后主持了全国20余个省市的交通规划、物流系统规划,探索解决交通问题的“中国方案”。作为2010世博交通规划总策划团队的负责人之一,他因地制宜、审时度势,提出以“转”“平”“散”作为核心思想,以公交优先、停车换乘、信息服务以及水上巴士作为支撑建设世博交通系统,有效缓解了上海世博会期间迅猛增加的交通压力,提供了城市交通和大型国际活动互相促进的典型示范。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杨东援始终没有中断过思考和创新的进程。从道路网规划到集装箱运输,从枢纽通道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从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的搭建,到交通仿真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从基础交通理论方法和模型工具,到交通大数据分析应用……对新领域的不停探索,体现了他对于“适应时代的行业变革”的执着追求。他和研究团队还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信息环境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大数据关联分析的城市公交建设与改善决策支持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市交通智能治理大数据计算平台及应用示范”等研究课题。著有《透过大数据把脉城市交通》《大数据环境下城市交通分析技术》《连续数据环境下的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等学术专著。其科研成果不仅紧跟交通行业科技理论前沿,也从认识论、方法论和分析技术手段等方面对交通专业学生突破工科思维束缚进行了深入思考,对交通运输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产生了较大影响。

祝贺!同济这位教授荣获“中国交通教育终身成就奖”

如今,杨门桃李芬芳满天下。杨东援培养指导的一大批学生毕业后,正奋战在国家交通行业和各条战线,为经济社会建设做出各自的贡献。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和奖项,是杨东援科研反哺教育的最好体现。

援疆援滇,服务奉献脱贫攻坚

杨东援不但笔耕不辍、著作等身,更以心怀苍生、服务人民的胸怀积极投身社会服务,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以脚步丈量国家交通发展的尺度。2011年,他参加了上海援疆规划专家顾问组建言献策,多次深入县一级地区踏勘调研座谈,在改变当地规划理念、完善组织体系、形成科学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等方面成效显著。当时,处于城市生长期的新疆面临着土地使用粗放、工程设计不衔接、交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杨东援表示“如果不在现场看过,光听汇报是没办法提出相应意见的,简单地套模板是没办法回答这些问题的”。正是抱着“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态度,2013年,应援疆指挥部要求,他作为专家组成员,冒着零下15度的严寒,再次赴喀什指导“巴莎公路”建设,沿着施工道路现场调研,指出了高速公路会切断村道、影响物流运输的问题,对促进沿线县、乡、村“安居富民”乡村建设和发展涉及的问题,与地区交通部门、巴楚、麦盖提、莎车县领导和相关部门共同听取地方意见,有针对性地研究建设优化方案和措施。

祝贺!同济这位教授荣获“中国交通教育终身成就奖”

2016年,杨东援又参加了援滇规划专家顾问组,多次赴云南考察,专家组走遍云南全省16个州市、40多个县市,为当地政府提供规划技术咨询。实地考察过程中,他意识到云南地形的严重制约,因此特别强调城市空间结构和交通系统的关系,“先理顺交通体系,逐步明确城市定位”。通过对红河州城际列车建设、昭通市轨道交通建设、联系东南亚的泛亚铁路等项目规划的调研和座谈,围绕“利用铁路‘以流通带产业’、支撑城市发展”这一主题,他提出了诸多铁路建设方面的重要意见。杨东援教授与专家组成员在做好对口援助喀什地区莎车、泽普、叶城、巴楚四县及喀什市的城乡规划咨询和指导工作基础上,足迹遍布天山南北14个地州、60个市县和兵团城市,为当地出谋划策,提交100余份建议,近50万字。此外,深入云南16个州市、40多个县市区,开展对重点地区、重大项目和重要课题的规划指导,提供30余份建议,近10万字。专家组先后荣获“上海市模范集体”和“上海市助力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在援疆援滇、献身扶贫的过程中,杨东援始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社会服务,用“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情怀激励自己,也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切实行动中将这种情怀融进了学生们的心里。

祝贺!同济这位教授荣获“中国交通教育终身成就奖”

杨东援教授毕业于同济大学,工作在同济大学,于2018年荣休,在同济大学工作了36年,亦是一名党龄超过50年的老党员。近40年来,杨东援教授始终不忘初心,在为学院发展开创广阔空间、引领学科建设前进方向、提升同济交通社会影响力,以及为社会和交通行业培养优秀人才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近日,杨东援教授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祝贺!同济这位教授荣获“中国交通教育终身成就奖”

河南登封将第四轮全员核酸检测 不参加检测居民的健康码一律标记为黄码 因琼州海峡船舶流量管制 海口三港将于8月16日19时停运 次日5时复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