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

日期:08-12

原标题:如何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

如何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

今年以来,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力度加大,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如何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强基础方能健实体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也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中国工业的发展,却受到别国“卡脖子”的威胁,这是为什么呢?

“我国产业中存在一些‘卡脖子’的技术问题,特别是芯片、发动机、材料、数控机床、工业软件等领域存在短板,一些关键零部件、关键装备依赖国外。别人一制裁我们,我们国民经济中的一些关键部分就会受到重大影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科技创新的能力还不够强,特别是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还缺少重大突破,原创能力、特别是从零到一的技术,我们还掌握得太少。

分析清楚其中的原因,下一步的对策也就不言而喻:加强基础研究,提升原创能力。

“如果不从根子上来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只在外围、在产业下游努力,就很难突破别人卡我们脖子的局面。所以首先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赵刚表示,加强基础研究,就是要增强基础研究的经费、人员和平台。

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如何布局?如何实施?当前形势下,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既要“补短板”,也要“筑长板”。“补短板”就是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提出科学方法、科学答案。“筑长板”就是向前看,需要有预见性,甚至在“无人区”要及早部署研究,使中国经济在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得到最关键的科技支撑。

“对于如何解决卡脖子问题,国家已有重大部署。”赵刚介绍,多个中央文件都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新型举国体制,这其实就是我们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抓手,要以国家实验室为抓手,汇聚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等科研力量来组成攻关团队,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体系。

多方促进双链融合

解决“卡脖子”难题,不仅需要强基础,也需要做好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双链融合”,强化其韧性。

“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本质是消除被打压被遏制的应力集中点,加强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各层次系统间的耦合性。”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志生认为,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是鼓励有形产品与服务的融合,充分应用我国具有海量优势的终端用户行为数据,进行高频次迭代创新,释放公众用户的创新潜能。这个方法适用于以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高端医疗设备、智能终端产品等为典型的高端制造领域,可以“筑长板”。

二是鼓励软硬件发展的融合,打造由设备制造商、龙头生产企业、骨干应用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构成的关键产业联盟,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上实现相对闭环且具备一定兼容性的协同。这个方法适合以集成电路、基础软件、量子计算等为典型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需“补短板”和“抢阵地”。

三是加强不同产业链之间的融通创新,尤其是工程师技能、机器设备、生产线和零部件等方面的标准耦合,以备应急之时能快速重构产业链。

“此外,需要有基于新兴技术的创新型经济系统的支撑。”洪志生说,未来,创新型经济系统将具有如下典型特征:重大科学发现持续产出,全球前沿技术为我产业创新所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各产业集群中竞相迸发,产业资本尤其是创投资本投资环境优越,面向创新的产业政策包容且适度容错。

“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一方面靠基础研究产出,一方面也靠企业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突破了,关键装备和零部件都能供给了,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就有保证了。”赵刚认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增强产业链韧性方面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有大量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我们就有非常强大的竞争力,不怕别人制裁打压。”

深化改革保驾护航

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还需不断深化改革。

一方面,我国正通过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包干制”等机制,让科技人员有用武之地,激发创新活力。另一方面,我国也通过各种改革措施,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通过市场需求引导创新资源有效配置,扩大开放创新,全面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

“近期的两项改革举措都值得期待。”赵刚说,一是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管理自主权。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基础研究类和人才类项目推行经费包干制,并将科研项目经费中用于“人”的费用占比,从过去10%至20%的比例大幅度提升至可以超过50%。

“经费‘包干制’和‘人头费’占比提升,减少了科研人员的束缚,提高了科研人员的待遇,提升了科研机构的处置权。这让科研人员可以安心坐冷板凳,不必再为经费犯愁。”赵刚说,这有利于形成战略科技力量的配置,提高原创性科研成果的产出。

另一项重要改革,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赵刚认为,科技成果分类评价会形成更加公平的评价机制,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各得其所;市场化评价等制度有助于引导创新资源配置,有助于促进科技经济融合。这些改革总体上都将有利于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并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天津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环保罚单不能一罚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