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家风故事|守好“良心秤”
来源:自治区纪委监委网站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杆子挑江山……”一首熟悉的歌曲把我带回了童年,让我又想起了家中的那杆秤。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爷爷奶奶都是淳朴的农民,文化水平并不高,但他们身上所秉承的善良、淳朴、正直的传统美德,如春风化雨般融合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教化着后世子孙。
记得我6岁那年,奶奶在家里养了30多只老母鸡,村里的人经常到我家买鸡蛋,每次奶奶都是用家里的一把老秤来给村民称鸡蛋。一把铜质的秤砣,乌黑的秤杆上点缀着秤星,极为精准。奶奶说这杆秤已经有20多年历史了,但是用它称东西还是分毫不差。
每次奶奶在给鸡蛋过秤的时候,都是就高不就低。有一次,住在村西头的王叔来买5斤鸡蛋,在过秤时奶奶发现秤砣在五斤处有点微微向下浮动,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奶奶想也没想,就将手伸进罐子想着再补上一个鸡蛋,可是摸了半天没东西,她一脸歉意地说:“抱歉啊,我们家的鸡蛋不太够,按4斤半重新称给你吧。”“婶,每次称鸡蛋,你都多给我们一个鸡蛋,这事情我们都知道,这次就按5斤吧。”买鸡蛋的王叔把钱放在奶奶手上,就急急忙忙的走了。
奶奶在后面追不上,就从口袋里掏出一角钱交给我,“你一会儿把钱交给你王婶,多出来的钱我们不能要。”
“不就一角钱的事情吗?王叔说不要就算了嘛,何必这样跑一趟,还不如给我买根冰棒吃呢。”看着一脸不满的我站在那里嘟着嘴,奶奶摸了摸我的小脑瓜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这杆秤称的不止是鸡蛋,更是良心。我小的时候,你太姥姥就和我说过,我也和你爸说过,咱们这个叫良心秤,一斤16两,代表南北斗13颗星,剩下的3颗代表着天、地和良心。咱们做人可以吃亏,但是千万不能亏了良心。”当时的我似懂非懂,但我牢牢记住了奶奶的这番教诲。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奶奶年事渐高,家中卖鸡蛋的差事落到了父亲身上,老秤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低,逐渐被便捷的电子秤取代,我在家里也很少再见到过那杆秤,好几次我还问起过父亲那杆秤的下落,父亲却总是笑而不语。
直到去年4月,就在我整装待发准备离开山西老家,赴新疆基层参加工作的最后一晚。父亲亲自下厨炒了几个菜,还拿出了平时很少喝的白酒,分别给我和自己倒了一杯。就这样我和父亲边吃边聊。
“你等我一下。”正当我准备收拾桌子时,父亲起身走进卧室,不一会拿出我许久未见的老秤来到桌前。
“还记得这个秤怎么用吗?”父亲熟练的拿起了那杆秤,“用秤之前先要配秤,看,这么多年还是这么准。”父亲将秤砣放在秤盘上,准星稳稳的打在了一斤的标尺上。“做人心中也要有杆秤,你成了国家干部,父亲很高兴,但是我还是想叮嘱你几句,不管到哪里,不管到哪个岗位上,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这是你奶奶在世的时候常说的话……”
不知不觉我已经离家一年有余,站在街头,听着这首歌,我仿佛看到了家乡的山山水水,看到了那一杆秤,这秤一头承载着祖辈的殷殷期盼,一头高悬着做人的本分。(温宿县纪委监委张英杰戴冬|责任编辑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