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速度创造历史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9秒83!
全新亚洲纪录诞生的一刻,奥运会的历史也被32岁的中国短跑名将苏炳添成功改写——在电子计时时代的男子百米决赛上,第一次出现亚洲选手的面孔!
看到爱徒以半决赛排名第一的成绩成功冲入决赛,全程守在电视机前的启蒙教练宁德宝第一时间给苏炳添发送了祝贺短信。她告诉记者,自己对这一结果并不意外,“他此前曾7次突破10秒大关,我一直相信,他只要做好自己,就能创造新的历史。”
百米“飞人大战”向来是最受关注的田径项目之一,被誉为田径的“皇冠明珠”。“苏炳添的梦想就是让黄种人的面孔出现在田径最高舞台的决赛中,这些年来他一直非常自律。”宁德宝说,“他对百米有着一种异乎寻常的执着。”
这份执着,成就了亚洲首位打破9秒90大关、在奥运决赛中位列第6的“飞人”。就天赋而言,苏炳添的身体条件并不算非常突出,相比身高1米95、跑完100米只需要42步的博尔特,身高1米72、平均步幅2米08的苏炳添至少需要47步才能到达终点。然而,到了同项目运动员大多选择退役的年纪,他却依旧坚持高频训练,并不断探索改良跑步技术的方法。
转折出现在2017年冬天。在对苏炳添的训练安排、手段选择、技术改进和具体要求上,新来的外教兰迪·亨廷顿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模式和方法。
“以前我们训练的内容特别的多,可能对质量要求就不是很高。现在练的内容很少,但我感觉起跑的训练、包括途中跑的测验,效果都非常好。”苏炳添说。
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测试和数据分析,兰迪教练指出了苏炳添在技术上存在节奏感缺失的问题——起跑转平跑很快,但在50米至60米时就容易节奏混乱,力量和速度逐渐下滑。在他和袁国强教练的帮助下,苏炳添改变了起跑器上双脚的位置,通过这样的细节变化换取在后半程保持最高速状态。
此外,精通训练器材的兰迪教练还更新了国家队的训练装备,重力球、皮筋套装这些国外的新式训练“神器”,如今已经成了中国田径选手的常备武器。
科学的训练方式,让苏炳添如虎添翼。在7月31日的百米预赛中,轻松挺进小组前二的苏炳添在冲刺时刻“回头望月”,游刃有余的姿态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这张脸上写着的坚定与自信,让人联想起另一张东方面孔——89年前的同一天,经历了长达20余天的海上漂浮,刘长春的身影出现在洛杉矶奥运会男子百米预赛的现场。因舟车劳顿,跑出11秒1的刘长春位列小组第5止步决赛。彼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交织,这是当时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
中国人来了!对于此次刘长春的孤身出征,《大公报》写道,“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愿诸君奋勇向前,愿来日我等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时隔20年,赫尔辛基奥运会开幕,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组建起了一支40人的体育代表团。周恩来总理作出批示:告诉大家,把五星红旗插到奥运赛场就是胜利。
时间的指针来到2021年,这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全面小康千年梦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东京奥运会上,777人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创下海外参赛人数纪录,赛程过半已摘得24金14银13铜,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步伐愈发坚定。
回忆起父亲的两个愿望,刘长春之子刘鸿图说:“一是中国人能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二是中国有朝一日能举办奥运会。”如今,这两个愿望已经变为现实,而苏炳添书写的新历史,亦足以弥补刘长春当年无缘决赛的缺憾。
一位优秀的运动员就是一面旗帜。宁德宝告诉记者,自己手下的两个新苗子双双视苏炳添为偶像,正以他为目标备战省运会,“两个小姑娘的梦想就是像师兄一样,跑出自信、跑出中国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