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德尔塔毒株什么特点?传播方式是否发生了变化?
来源:重庆发布
近日
毒性大、传染性强的
德尔塔变异毒株
引发了本轮疫情
那么
德尔塔变异毒株
有何新特点?
感染后有何症状?
如何防范?
为你划重点
↓↓↓
德尔塔毒株有哪些特点?
7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冯子健指出,德尔塔毒株:
①传播能力明显增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德尔塔病毒和其他的非VOC和老的病毒株比起来,传播率增加近100%,就是增加了一倍。近期广东省暴发的德尔塔变异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疫情,传播动力学研究也提示,传染力也比以前的流行毒株增加了1倍。反映它传播能力的还有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传播速度,它的潜伏期和传代间隔都有所缩短,大概平均缩短了1-2天。过去潜伏期大概是5-6天,现在大概4天多。它的传代间隔过去是4、5天,现在变成3天左右。
②可能导致疾病严重程度增加。这在国家广东疫情的研究观察中没有看到它能够明显增加疾病严重程度。但是在英国的研究中,发现德尔塔病毒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增加的迹象,与Alpha变异株相比,感染德尔塔变异株的患者住院风险增加了2.6倍。它对病死率的影响,目前还没有获得明确的研究结果。
③目前现有的研究和观察也提示,新冠疫苗对预防德尔塔病毒的保护力可能会有所下降,但是现在的疫苗对德尔塔病毒仍然有良好的预防和保护作用。
传播方式是否发生了变化?
冯子健表示,德尔塔毒株的传播方式并没有发生变化,仍是通过以下几个主要方式传播的:
①呼吸道飞沫传播,就是打喷嚏、咳嗽甚至说话喷溅出来的呼吸道的飞沫携带病毒,会导致跟他近距离接触的人感染,这是最主要的一个方式。
②接触污染物传播。呼吸道飞沫、分泌物,污染了物体表面,病毒可以存活一段时间,其他人用手接触了这个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沾染了病毒,接触自己的口、眼、鼻的时候,就会被感染。
③还可以形成空气传播,或者叫气溶胶传播,特别是在室内,通风不畅的狭小空间,如果有感染者咳嗽、打喷嚏,会形成非常细小的呼吸道分泌物颗粒,可以在空气中悬停,其他人吸入,就可导致感染,甚至排出病毒的人离开这个空间,在空气中仍然会有病毒存在一定的时间,其他人进入后会导致感染。
感染德尔塔毒株后有何症状?
在7月27日,南京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江苏工作组医疗救治组专家、东南大学副校长、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指出,在此次南京疫情中,被“德尔塔”毒株感染以后,早期症状可能仅表现为乏力、嗅觉障碍或者轻度的肌肉酸痛,症状非常不典型。
对此,邱海波提醒,做好个人防护很重要。正是因为症状极不典型,大家在佩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的同时,也要及时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如何防范德尔塔毒株?
在“德尔塔”引发的上一轮广东疫情中,钟南山院士曾表示,国产常用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株有效,中国需要继续保持疫苗接种“加速度”。“德尔塔”变异毒株的传播中,主要的、重症的病人多为老年人,同时也有孩子。因此,这两组人群应加强疫苗接种。
7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南京此轮疫情病毒毒株已明确为“德尔塔”,它的传染性更强,毒性也有所增加。由于病毒变异,出现一些接种疫苗后仍感染的病例,但根据此前经验,接种疫苗的预防转重率可达到90%以上,应继续积极推广疫苗接种。
在个人防护方面,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7月27日发布通告,明确要求,严格落实勤洗手、戴口罩、常测温等个人防护措施,出现发热、咳嗽、腹泻、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医,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
在管控源头上,专家建议,要做到“三个加”,即流行病学调查要加速、核酸检测频次要加量、防控措施要加码,不能有丝毫松懈。
我国没有疫情大规模暴发的现实环境
7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家班专家组成员邵一鸣介绍,从目前全球情况来看,出现打疫苗以后又被感染,这叫做突破病例,它是一种常态,并不是例外。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出现突破病例,仍然是我们全球打了30多亿剂次疫苗人中的少数。
临床数据显示,任何一款疫苗都不是百分之百的预防感染的,但是总的判断,目前各种变异株仍然是在现在疫苗可控的范围之内。我们国家去年以来采取的防控措施也都是有效的。
由于我们现有的防控措施能够落实到位,疫苗接种也是在全球是领先的,没有大规模暴发的现实环境。
普通人完成免疫接种1年内暂无必要打加强针
邵一鸣表示,初步观察,对已完成免疫接种一年以内的普通人群,是暂没有必要进行加强针接种的。但是对完成免疫超过6-12个月,并且免疫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因工作需要要去高风险地区工作的人员,在国内从事高暴露风险职业的这些人群,是否有必要开展加强针,以及什么时间开展加强针的接种,正在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