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爸爸现在不是我爸爸,是象爸爸!”“追象团”的感人瞬间→
来源:云南发布
自5月27日15头野生亚洲象进入云南玉溪峨山以来,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先后出动46名指战员加入“追象团”,截至7月20日9时,监测队员们先后转场3市(州)5县2区20个乡镇,行程9000余公里,连续50天24小时坚守在监测一线,确保象群动态实时掌握,在服务指挥部实现人象平安目标中,留下了一幕幕感人瞬间。
孤灯下的背影
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分队既要承担一线象群动态监测,又负责担负指挥部应急作战指挥系统信息标绘,每5分钟一次将前线监测情况、象群位置动态等信息报告给指挥部,作为指挥部预警疏散和象群迁移引导的重要依据。
监测中,为便于监测队员操作观看控制器,监测点老乡往往会从家里拉根电线到房顶,支个电灯泡照亮周围环境。深夜里,当四周虫鸣蛙叫,周围一片漆黑时,队员们坚守的身影,成了装点夜间的一道风景。
雨天里的逆行
6月份,云南进入多雨季节。雷雨天,无人机起飞会遭遇雷暴、大雨天气,影响无人机的性能和姿态,飞行安全受到威胁,加之雨后深山里经常笼罩大雾,即使在红外模式下也很难精确锁定象群。恶劣天气和复杂环境给监测队员们跟踪象群带来不小挑战。
为了确保象群动态实时掌握,监测队员们往往需要在无人机、红外望远镜无法跟踪情况下完全依靠人力寻找象群。大雨天,监测队员们穿着雨衣、打着雨伞,寻着象群脚印、粪便,啃食过的东西,一点一点探寻大象踪迹。这对于监测队员来说,往往面临人象近距离接触,极其危险。
监测点上的连线
监测队员们连续在外从事高强度、紧张作业,家人们常常成为他们心底最软的牵挂。监测队员们放弃轮休、休假等时机,日复一日坚守在象群监测岗位。在象群睡觉、玩耍时,监测队员们会利用难得空闲时间,和亲朋好友通电话、报平安,也会把象群可爱的一面分享给家人。
旷育禹是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监测分队无人机B组观察员,他的妻子预产期为7月初,由于任务尚未结束,他暂不能归队。6月28日,在与妻子视频中他有些愧疚。
7天暴瘦10斤
6月25日,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分队受邀参加“2021年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评活动启动仪式”。会上,监测分队分队长、临时党支部书记杨翔宇自述“追象一个星期,暴瘦10斤”在网上引起热议,广大网友纷纷留言,“追象人辛苦了!”送来亲切关怀。
“象爸爸”的心事
追象中最暖的一幕莫过于象群一路远征,小象始终被保护得很好。睡觉时,成年象把小象围在中间;爬坡时,成年象用鼻子推着小象;洗澡时,成年象会小心翼翼帮助小象。在指挥部和沿线工作人员配合下,象群一路逛吃,生活有滋有味更有爱。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监测指战员有的长时间回不了家;有的漫漫监测中,风餐露宿。
2021年7月4日,中央电视台在《追象路上珍贵瞬间揭秘背后故事》节目中采访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分队负责人王捷时,王捷说到,追象一路很辛苦,但队员们乐此不疲。当儿子知道父亲王捷的工作时,一句玩笑话“爸爸,你现在不是我爸爸,是象爸爸。”让王捷心怀愧疚。王捷说,希望象群早日找到栖息地,人象就能早点团圆了。
最美身影留给追象人
因象群而成为网红,是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分队的指战员们监测象群意料之外的事。随着象群走红网络,森林消防员监测象群的故事,也越来越多的被媒体关注、挖掘。网友们热心称总队追象团为“距离象群最近的人”“夜幕下的追象人”。
陈胜瑶所在的宣传小组不仅负责服务前来采访的各类媒体,起好纽带、桥梁作用。几乎每时每刻他们都在和监测队员同吃同住同完成任务,一宿接着一宿熬在一线,第二天还要接着完成记录、拍摄、采访、撰稿等工作,以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努力讲好追象人故事。
当有媒体想采访事件经历者时,尽管他们也经历过、也可以讲述,但他们总是把更多的镜头机会向一线监测员聚焦,展现一线队员风采。在他们眼里,最美的身影应该留给追象人。
最危险的地方让我来
监测象群所付出的不仅仅只是熬夜、转场等工作带来的艰辛,有时还面临很多不确定的危险。其中,对监测队员最具威胁的便是与象群偶遇。野象力大无穷,移动速度快,在人象偶遇时一旦遭到攻击,后果不堪设想。
尽管人人都知道这种情况很危险,但监测队员们为了实时掌握象群动态,不得不面对这种危险。比如,遇到下暴雨、大雾天等无人机无法起飞,红外望远镜观察不奏效等天气时,监测队员们只能依靠徒步方式确定象群精确位置。在寻找过程中,几乎每名监测队员都曾遭遇过象群。面对危险情况,党员都会主动站到最前。
6月14日,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分队无人机B组在监测中突遇天降大雨。组长张斯捷在无人机无法起飞、象群位置可能跟丢的情况下,带领旷育禹和王政春两名党员向象群概率位置开进。车到中途后,他们披着雨衣、打着手电,拿着手持夜视仪每行走100米小心停下观察象群。就在监测队员走出800米不到,向左监测象群无结果而向右观察时,2头庞然大物出现在夜视仪中,而直线距离不足5米。张斯捷一把将两名队员拦在身后,示意他们关闭所有设备,缓缓后退。幸运的是,象群在田间啃食玉米而监测队员在公路上,一堵高达4米多的田埂挡在人象之间,有效起到了缓冲作用。象群找到后,大家都捏了一把冷汗。
编辑:马正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