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进一步扩大托育服务与学前教育资源
本报北京7月21日讯(记者吴佳佳)针对三孩政策下国家将如何完善托育服务和学前教育等配套措施,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部门相关负责人2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支持多元供给,调动各类主体积极投入托育行业,进一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多项调查显示,婴幼儿无人照料是制约生育的重要原因。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司长杨文庄介绍,目前我国0至3岁婴幼儿约4200万,其中三分之一有比较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但调查显示,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入托率仅为5.5%左右,供需缺口还很大。
杨文庄表示,下一步将把托育服务作为重点来抓。加强政府引导,要实施“十四五”普惠托育服务扩容和托育建设专项工程,扩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综合托育服务机构和社区托育服务设施的建设。支持多元供给,鼓励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规范家庭托育服务健康发展。调动国企、社会、资本等各类主体积极投入托育行业。此外,要加强监督管理,建立托育服务登记备案、信息公示和质量评估制度,要完善综合监管、动态监管,坚决守住托育服务安全和健康的底线。
随着三孩政策落地,入园需求进一步增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说,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达到85.2%,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4.7%。下一步,要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到2025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90%以上,并且要进一步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吕玉刚表示,要进一步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充分考虑出生人口的变化和城镇化进程,以县(区)为单位,科学布局普惠性幼儿园。要大力发展公办园,完善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机制。与此同时,积极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健全城乡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要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落实政府投入为主、家庭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保障机制,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入园的资助力度。
课后服务工作是支持三孩政策的重要举措。吕玉刚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共有10.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有6500万名学生参加。近期教育部再作部署,要求“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的具体实施方案,确保今年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并努力做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此外,教育部要求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对有特殊需要的孩子,鼓励学校提供延时托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