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台湾《自由时报》的猥琐面目

日期:07-19
台湾省蔡英文台独

原标题:[环时深度]揭露台湾《自由时报》的猥琐面目

[环球时报记者范凌志]“黄河水杀到钱塘江口”“辽宁舰失去动力被拖回港”“中印边境解放军撑不住了”……绝大部分读者看到这些新闻标题,都会产生强烈的不真实感,仿佛来到一个“异度空间”。这里充斥着虚幻、荒唐的论调,比如“中国即将崩溃”“‘台独’成功在即”“蔡英文是最受人爱戴的”。这个“空间”的构建者就是擅长无中生有、无事生非的台湾《自由时报》。尽管该媒体的所谓“报道”经常很快被戳穿是假新闻、谎言,然而,它给岛内民众以及两岸交流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有台湾传媒业内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新闻操守层面来看,《自由时报》的所作所为“很猥琐”,长期扮演民进党当局“传声筒”、“台独”言论“领头羊”的角色。

过往:与“本土派”盘根错节

《自由时报》起家于台湾南部,前身是1946年创刊的《台东导报》。由于经营状况不佳,《台东导报》几易买主,曾冠以《远东日报》《自强日报》等名。1980年4月17日,《自强日报》以新台币4000万元被转卖给林荣三的联邦企业集团。1981年1月1日,《自强日报》改名为《自由日报》,成为中台湾地区的地方报,1987年9月更名为《自由时报》,开始积极往覆盖全岛的方向发展。

林荣三的接手是《自由时报》野蛮发育的起点,他的“本土派”政治理念跟其出身有着直接联系。公开资料显示,林荣三出生于日据时期,是以房地产和建筑业起家的台湾政商集团“三重帮”重要成员,“三重帮”因以新北三重林家为中心而得名,林家的林堉琪、林堉璘、林荣三兄弟分别建立起三个企业集团,在新北市三重区及芦洲区一带非常知名。

“早年间‘外省人’搞地产的很少,因为一心想反攻大陆回家乡。所以当年搞地产起家的大多是‘本省人’,理念比较接近‘本土派’。”曾在台“行政院新闻局”工作的台湾作家郭冠英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自由时报》刚起步时亏得很厉害,但林荣三通过地产事业赚了很多钱,因此会不计成本地赠报。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江晓奕的学术文章“《自由时报》‘苹果化’趋势探究”提到,《自由时报》经常“砸钱”促销争取读者群:1993年,首创订报送‘三子’(车子、金子、房子)的促销战略,将20部奔驰轿车、100辆吉普车和 1000辆摩托外加6000两黄金及别墅浩浩荡荡投进报纸发行战场。此后,面对国际纸价的上涨压力,《中国时报》《联合报》等纷纷提高售价,但《自由时报》维持10元新台币售价不变,以低价吸引了许多读者。

“彼时的台湾已经开始往‘台独’方向转。”郭冠英说。《自由时报》更名是在1987年9月,两个月前的7月15日,蒋经国宣布台湾地区解严,解除报禁、党禁和开放两岸探亲。

查阅林荣三的履历可发现,他是国民党党员。为什么有如此浓厚“台独”理念的人能加入国民党?郭冠英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国民党在40年前开始“本土化”时,就已经有一批“台独”混进去了。“蒋经国说‘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乍一听没毛病,但仔细琢磨就会觉得不对劲,因为中国其他地方的人不会这么讲,比如没有北京人会说‘我是北京人,也是中国人’。刻意强调其实就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味,这说明蒋经国已经开始向‘台独’妥协了。”

手段:挖空心思造谣,被戳穿也不觉得丢人

鼓吹“台独”、敌视大陆是《自由时报》最热衷的题材。与大多数岛内媒体不同,该报在文章中一直以“中国”“强国”称呼大陆。从疫情暴发起,《自由时报》就无视世卫组织的规范命名“COVID-19”,顽固地用“武汉肺炎”来指代新冠肺炎。粗制滥造、格调低下是《自由时报》报道给外界的普遍印象,“大陆玻璃心碎一地”“大陆网友气炸”是其最常用的标题套路,该报总编辑邹景雯近期甚至以“狗改不了吃屎”来做标题污蔑大陆“阻挠台湾获得BNT疫苗”。

究其原因,《自由时报》从林荣三时期起就是“李登辉路线”的坚定拥趸。而说到“李登辉路线”,就不得不提“黑金政治”。台湾《时报周刊》曾在一篇报道中直指林荣三从政之路争议不断:1975年第一次当选“立委”,就被党外大佬郭雨新控告贿选;后来转战台湾“监察院”,想挑战“院长”宝座,结果遭学界和舆论强烈反弹,只选上“副院长”,而他把这笔账算在宋楚瑜头上,发动《自由时报》穷追猛打,而宋楚瑜痛批林荣三是不折不扣的“贿选大黑金”。

1999年7月9日,李登辉接受“德国之声”专访,公然声称“两岸关系定位在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引发大陆方面的强硬反弹。台当局前领导人马英九曾对媒体表示,“两国论”是黑箱作业,没有人知道,包括当时的陆委会主委苏起以及陪同李登辉受访的“新闻局长”程建人等人,这一论调“对台湾的伤害非常大”。

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谈起这段历史时,郭冠英提起一件往事:“当时陆委会主委苏起接受采访时想把‘两国论’往回收一下,结果蔡英文等人鼓动李登辉再把‘两国论’讲得更清楚一点打苏起的脸。我是第一个看到‘总统府’新闻稿的,我意识到这个信息很重要,就把稿件给《中国时报》一位资深媒体人,建议他在第二天发表出来。那时候,一些外国记者以为两岸要开战,纷纷赶到台湾采访。苏起看到‘总统府’的表态后,再度把外国记者召集到一起,想继续踩刹车、抑制李登辉往前冲的意图。这一次,‘总统府’也不好再发文,但《自由时报》的邹景雯却连发4篇文章大骂苏起,大概意思是‘总统’的决策,你怎么还敢冒犯?”

公开信息显示,邹景雯写过多本吹捧李登辉的书,李登辉也常常放“独家”消息给她,她渐渐成了最得李登辉赏识的记者。1995年跳槽至《自由时报》后,邹景雯担任政治中心副主任,由于有了李登辉这棵“大树”,她后来一路升至总编辑职位。

“当时国民党中一部分所谓的‘本土派’打着要争取‘民主自由’的旗号,引诱一些《联合报》《中国时报》等其他报纸的编辑记者到《自由时报》。在这些人中,有一部分会和邹景雯一样,跟着李登辉的路线越来越‘独’。而有点良心的人无法接受这样的做法,因为违背了中国认同的基本原则,他们后来就都走了。”郭冠英说。

“我有时候会看邹景雯的文章,她的角色有点类似于民进党的打手。你说她的文章真的在很详细地写一些事实吗?其实并没有,全都是情绪,这是因为爱看《自由时报》的人,也喜欢看情绪。”台湾新党“21青连线”发起人、传媒从业者苏恒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

《自由时报》煽动情绪、扭曲事实的报道是怎么采写的?经常跟媒体打交道的苏恒讲述道:“(我们)每次开记者会,《自由时报》的记者很少提问题,即使提问,问题也很简单,但是他们回去写新闻时会挑对我们不利的方向写,变成一篇丑化我们的文章。我们一般也不会拒绝他们参加我们的记者会,如果他们将事实扭曲得太过分,我们就会打电话要求更正,警告会采取法律行动。通常他们会更正,但相关内容会放在很不起眼的地方……总之,令人感觉很猥琐。”

郭冠英认为,《自由时报》扮演着“台独”言论“领头羊”的角色,“他们不仅自己每天挖空心思造谣,还会去尽量支持其他来源制造的谣言,为这些谣言当保护伞,即便谣言被戳穿了,他们也不觉得丢脸”。

危害:岛内民众成为“台独”宣传攻势的受害者

在苏恒看来,《自由时报》扮演的是民进党当局“传声筒”的角色,“它一直在帮民进党做形象包装,创造一个蔡英文‘很受民众爱戴’的假象”。2019年6月底蔡英文到台东拉票时,安排赠送写有“国家因你而伟大”的毛巾布条给当地学生自行车队,结果却被《自由时报》说成“学生送了蔡英文一条‘国家因你而伟大’的毛巾”,车队成员立刻驳斥假新闻,表示这是绿色无良媒体想把他们都“抹绿”。

《自由时报》这样毫无节操可言的媒体为什么能在台湾社会中长期生存下来?郭冠英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自由时报》的演变史反映出“台独”在岛内扩充势力的过程,阻断两岸信息交流、制造并传播虚假消息、兜售挟洋自重的“台独”主张是该报的“使命”,而台湾民众成为这种宣传攻势的受害者。

“我建议把社长林鸿邦、总编辑邹景雯这些《自由时报》高层列入大陆的‘台独’顽固分子清单。”苏恒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邹景雯等人打着媒体的旗号,将“台独”理念渗透到台湾社会各处,实际上,这种“独化”的危害不亚于那些活跃在台面上的“台独”政客。“要知道,《自由时报》如今在台湾的发行量很大,超过《中国时报》《联合报》。而且,现在只要《自由时报》将新闻刊发出来,就立刻有网军将新闻加工成‘懒人包’继续扩散。”

苏恒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很多在台湾搞“台独”活动的人都不需要承受任何压力,也不用付出什么成本,因此,他们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做破坏两岸感情的事情,“把邹景雯这样的人列入打击清单会让更多人知道,你在‘台面下’搞一些动作也会有人注意到,今天你做任何事情,两岸都会觉察出来”。郭冠英则认为,“无论是否要采取列入‘台独’顽固分子清单这样的措施,关键是要打痛他们”。

责任编辑:祝加贝

台当局官员“主动”取消东京奥运会行程?岛内网友:明明就是不够格不能去 超50万中国网民联署:调查德特里克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