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半年“成绩单”亮眼,美媒这样说

日期:07-16
中国经济GDP疫情全球经济国家统计局

原标题:中国上半年“成绩单”亮眼,美媒:将为全球经济反弹“提供支撑”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国经济稳步增长”“总量仍在快速增大”……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中国上半年的经济“成绩单”,GDP同比增长12.7%,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7.9%。很多人还记得,去年中国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进一步走出疫情阴霾,实现“创纪录”的18.3%增速。受同比基数上升影响,今年二季度GDP增速有所回落,但用一些一向对中国挑剔的外媒的话讲,仍强于市场预期,“凸显中国经济的韧性”,且上半年依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舆论普遍认为,最新出炉的宏观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保持着稳健复苏的态势。“中国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中国正自信地从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中复苏。”俄罗斯《报纸报》15日援引俄高等经济大学学者瓦西里·卡申的话说。德国《商报》则称,中国明显从全球经济中脱颖而出,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不过,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言人15日表态依然谨慎:“全球疫情持续演变,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经济恢复不均衡,巩固稳定恢复发展的基础仍需努力。”

“金砖之父”:中国的数据“令人惊喜”

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GDP为532167亿元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相比一季度,回落5.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3%,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二季度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从环比看,二季度增长1.3%。

中国的经济数据迅速引来外媒集中关注。“中国最新发布了6月份和上半年的主要经济数据,基数抬升和局部疫情影响之下,同比增速全面放缓,不过仍普遍强于市场预期,凸显中国经济的韧性。”《华尔街日报》15日称,上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0.9%,比一季度上升了4.9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实现5个季度恢复性增长。”韩国《京乡新闻》称,中国经济呈现出已经摆脱疫情影响的态势,但由于国际原材料价格猛涨和变异病毒蔓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或多或少受到影响。不过,中国经济总量仍在快速增大,无论是二季度增速还是上半年数据,都远高于今年两会确定的年度目标。

德新社15日称,除了GDP数据,周四公布的其他指标也显示中国经济活动基本稳定发展。衡量制造业活动的工业生产在6月份同比增长8.3%,同期零售额增长12.1%,都高于分析师的预期。中国经济的成功要归功于北京正在推行的“零疫情战略”,使得疫情基本得到控制,让经济和日常生活恢复正常。

“中国经济仍在增长。”据CNN15日报道,本周早些时候,中国公布数据称,6月份出口同比增长逾30%,这表明全球对中国制造商品的需求强劲。摩根资产管理环球市场策略师朱超平认为,“有力的外部需求可以帮助抵消一些国内压力,支持总体增长,即使强劲的出口增长看起来不可持续”。

“亚洲交易所因中国的经济数据大多收涨。”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报道,亚太地区的主要股指周四收盘时上涨,主要是由于中国统计数据的支持。上证综合指数上涨1%,香港恒生指数上涨0.8%,韩国KOSPI指数上涨0.66%。

“最近一些月度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有些放缓之后,发布的第二季度GDP数据令人惊喜。”高盛资产管理公司前董事长、“金砖之父”吉姆·奥尼尔1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实际上,6月的数据显示了重新加速的迹象,这尤其令人高兴。中国的表现令人松了口气,这说明疫情大流行并没有中断未来15年中国人均GDP翻番的趋势。

全年目标“可以轻松实现”

“中国经济稳中有进,上半年稳中有固、稳中向好。”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15日对《环球时报》说,体现上半年经济发展的还有3个钱袋子:企业的钱袋子、政府的钱袋子和老百姓的钱袋子。中国规模以上利润增速达到这么多年一个相对高点,城乡居民收入和国民经济增长同步,农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

姚景源表示,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困难集中在生产加工企业,原材料价格上涨。下半年总的趋势是平稳的,工作着力点将是帮助加工企业。下一步最重要的是消费。中国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而且实现了小康,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人口总量。下一步要通过改革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设国内大循环,清理阻碍限制消费的条条框框,让消费进一步扩大。

据路透社报道,财经智库植信投资研究院的报告认为,疫情对消费的影响仍然较大,中国消费全面复苏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相比于去年消费回升缓慢拖累了GDP增长,今年消费恢复可能成为拉动GDP增长的重要因素。”报告称。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2元人民币,同比名义增长12.6%,两年平均增长7.4%。

路透社还称,面对外界对中国下半年经济的担忧,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虽然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内部经济增长也不均衡,但从总的基本面来讲,下半年中国经济还是有望保持持续稳定复苏的态势。

《华尔街日报》15日回顾称,去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下降6.8%,创有记录以来最低,但第二季度即扭转经济下滑势头——当季GDP同比增长3.2%,第三季度进一步加快至4.9%,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6.5%,并将全年GDP增速推升至2.3%。

香港《南华早报》称,中国今年定了“6%以上”的增长目标,分析家预期超过这个目标很容易,可能达8%以上。美国彭博社也称,二季度的经济数据表明,中国可以轻松实现“6%以上”的增长目标,并继续提振全球大宗商品和工业品市场。

对于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国际组织近期纷纷调高预期。世界银行从8.1%提高到8.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8.1%提高到8.4%。中国银行研究院的预测值则为9.4%。

“中国经济的复苏速度让欧美国家望尘莫及,这归功于中国严格的防疫措施以及长远且能根据这种危机进行调整的经济政策。”德国汉堡国际经济学者尤恩·卡斯普尔1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这也显示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依然不是其他经济体所能比,全球复苏依然要靠中国提供动力。

为全球经济反弹“提供支撑”

“中国更平衡的复苏为全球经济反弹提供支撑。”彭博社15日称,中国经济在第二季度稳步复苏,且消费支出加速,这有利于因疫情再起而受到影响的全球经济。

据德国电视一台报道,德国企业也受益于中国经济复苏。过去半年,许多活跃在中国的公司都获得丰厚利润。欧盟商会6月份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这些企业受益于中国比世界其他地区更快地战胜疫情以及去年疫情后经济再次提速。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公司仍想留在中国。”CNN称,对很多美国企业来说,中国最新的数据意味着值得它们这么做。文章提到有美企第二季度在华营业收入相比2019年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有美企CEO本周称赞该企业中国业务的发展势头。“总之,在华业务依然强劲。”英国凯投宏观高级经济学家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说。

但就全球而言,疫情带来很多不确定性。15日,世界银行下调对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增长预测。世界银行行长戴维·马尔帕斯表示,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不包括中国)今年经济预计将增长4%,低于3月份预测的4.4%;包括中国在内,该地区今年将增长7.7%,高于3月份做出的7.4%的预测。他说,疫苗供应问题给经济复苏前景带来风险,该地区的许多国家到2024年仍不太可能为其人口全面接种疫苗。

BBC称,专家认为,由于各国在处理经济危机和获得疫苗的能力上存在巨大差异,疫情后的世界经济将更加不平衡。还有分析称,极端情况下,全球经济将“双轨运行”,较发达经济体由于疫苗接种率高,控制得当,形成一个大的经济气泡,而低收入国家将在疫情中持续挣扎,游离在气泡之外。

“全球复苏正绕过最穷的国家。”世界银行博客网站的一篇文章称,到2022年,几乎所有发达经济体的人均国民收入都将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但向世界银行的国际开发协会借款的74个国家却不是这样。对它们来说,根本看不到“复苏”。从2021年到2023年,这些国家的增长将平均每年落后于发达经济体约2个百分点,从而进一步扩大最富与最穷国家之间的鸿沟。

[环球时报驻德国、英国特约记者青木孙微环球时报记者谢隽任重王伟柳玉鹏]

责任编辑:祝加贝

《省对市县均衡性转移支付管理办法》发布 日本政客接二连三猛打“台湾牌”,到底想干什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