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片难求!“救命药”断顿前应有足够预警
救命药又现“药荒”。据新华社报道,近期,氨苯砜片出现一药难求的现象。该药品被广泛应用于麻风病治疗,且在大部分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患者身上有较好疗效,而后者病情多发生在孩子身上。一些患儿家长在网上四处发帖寻求氨苯砜片,有的患儿只好使用其他病人用剩的过期药。
救命药荒的新闻,公众并不陌生。除了氨苯砜片,近年来出现短缺断供情况的救命药,还包括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特效药溴吡斯的明片、心脏手术用药鱼精蛋白等等。救命药频频告急,映照着一名名患者的病痛难忍、一个个家庭的心急如焚。救命药品踪迹难寻,也催生了可恶的黑市交易,给病患家庭雪上加霜。2016年,治疗罕见婴儿痉挛症的注射用促皮质素,原本一盒仅售7.8元,在黑市竟然开到了4000元,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更是对医疗公平原则的公然挑战。
我国药品价格早已放开,药品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救命药出现断供,主要原因在于用药需求并不稳定,利润空间由此压缩,生产动力自然不足。以氨苯砜片为例,据成都市一名皮肤科主任医生介绍,他一年接诊的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病人只有10多例。终端需求不大,叠加原料药供应成本较高且不及时,导致持有该药品生产文号的药企纷纷停产。对于所剩不多的供应救命药的企业,部分中间商还会用“买断包销”的模式抬高价格,加剧短缺现象。
老百姓以较低价格获取救命药的基本权利必须得到充分保障,但药企出于成本和效益的考量不愿意生产又是客观事实。兼顾患者和药企双方的利益,不能单纯指望市场力量调节,还得依靠行政手段干预。近年来,为解决廉价救命药荒的困境,国家相关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也成立了国家小品种药(短缺药)供应保障联合体。不过,几种救命药接连出现短缺的现象,说明针对性的补救应对措施未能真正落地。
根除救命药荒的顽疾,关键在于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别等药品断顿了再想办法。这需要相关部门合理布局监测哨点,时时反馈用药数据,一旦现有救命药告急,立即向药企、储备及医院发出预警。此外,政府既要正确引导药企对于罕见病用药、廉价救命药的定量生产行为,也要通过合理的政策倾斜和经济补偿,提高药企生产投入的积极性,保障救命药品的长远供应。既然研发水平和生产技术都过关了,问题只是卡在利润核算和生产动力上,那么政府的时时监测、统筹安排、科学调配,就是对症下药的良方。
有没有足够可用的廉价救命药,事关病患生命健康,事关百姓的获得感,是一件民生大事。期盼有能力的企业带上社会责任心,尽力保障相关药品的供应,更期待廉价短缺药供应保障机制日趋完善,带着力度和温度的政策能够真正落地,直达患者痛处。
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赖柳华 SN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