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载人航天事业提供保障的航天江南集团屡获殊荣 从深山兵工厂到创新领头羊

日期:07-07
载人航天

原标题:为载人航天事业提供保障的航天江南集团屡获殊荣从深山兵工厂到创新领头羊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左翰嫡

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千里之外的航天江南集团有限公司大楼里爆发出一阵欢呼——此次发射任务中,这家老牌国有企业承担了一系列研发保障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再创辉煌奠定了基础。

从一家扎根深山的军工企业成长为屡获国家级奖项的科技创新“领头羊”,航天江南集团如何实现升级?近日,记者前往贵州遵义探寻答案。

061基地,航天江南集团的前身,也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规模最大的战术导弹生产和科研基地。走进位于绥阳县风华镇的3531厂旧址,绕过白底红字的“职工保密守则”告示牌,偌大的总装厂房出现在记者眼前,我国最早的一批高科技军工产品即诞生于此。

厂房中央,一台布满灰尘的一级产品水平测量台,无言地诉说着史诗般磅礴的三线建设历程。上世纪60年代,应国家周边战略形势需要,党中央决定在中西部三线地区开展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1964到1980年间,国家共审批1100多个中大型建设项目,一批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平地而起,成为推动中国西部地区工业化的新引擎。

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姜涛,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为落实“靠山、分散、隐蔽”的建设要求,国防尖端项目大多位于条件艰苦的山区,1972年,姜涛的父亲姜廷秀跋山涉水来到祖国的大西南,与数千名建设者一起,在061基地隐姓埋名、筚路蓝缕。耳濡目染下,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三线精神在幼年姜涛心中深深扎根。

1987年,姜涛跟随父辈的脚步,成为了航天军工生产线上的一名学徒。“我做的是电焊工作,进厂第一天起,就想着要做个好工人。”为了攻破一个个技术难题,姜涛经常在车间里一待就是几周,到最后,只要听到电弧发出的“滋滋”声,他就能判断出这条焊缝有没有缺陷、是不是合格。

30多年间,姜涛先后参与“长征”系列火箭焊接等众多国家级工程,从一名基层电焊工人成长为航天江南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目睹自己参与制作的先进武器装备通过天安门城楼,姜涛难掩激动之情:“一柄焊枪,承载着伟大的三线精神、航天精神,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焊接在一起。”

把国防建设和航天事业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为着这个目标,几代建设者前赴后继,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推动科研生产体系日趋完善,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在隶属于航天江南集团的贵州梅岭电源有限公司展厅内,记者看到了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立下汗马功劳的锌银电池,以及广泛应用于国防应急装备制造的热电池。公司科研部部长牟钦尧告诉记者,这两种电池由梅岭电源自主研发,不仅代表了国内最高技术水平,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目前,我国航空航天领域所应用的电池基本实现全国产化。”

创新之路上,党建发挥着引领保障作用。近年来,航天江南集团将党组织研究讨论确定为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集团党委形成周例会制度,集中研究部署党建重点工作,并以年度党建考核工作为抓手,全级次、全方位、系统化、日常化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为助力重点科研项目攻关,我们每年围绕‘急难险重新’任务组建上百支党员突击队,并定期组织入党积极分子、新党员和党支部书记培训班,锻造对党忠诚、业务过硬的队伍,推动相关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航天江南科技委副主任魏俊华介绍。

记者了解到,目前,梅岭电源正加速推进100千瓦超大功率热电池研发生产项目攻关。“‘十四五’开局起步,在创新方面,还有许多高山需要翻越。”牟钦尧说,“但如今,我们面对的不再是‘人有我无’的问题,而是全世界都渴望突破的技术难关。”

深度关注 数据安全关乎国家安全 家庭积分超过100分为何还没中签?北京市交通委回应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