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被淘汰的受训犬就是“落榜生”?带你揭秘何为“受训犬”
新京报讯近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的警犬技术学院在官网上发布了一则《淘汰犬出售公告》,将以竞拍方式出售54只已考核淘汰的受训犬。《淘汰犬信息表》中除写明犬种、性别等基本情况外,还对应标明了“后肢软”“胆小”等淘汰原因。消息一出,引发网络热议,有网友提问,“警犬的胆小和普通的胆小是一个程度吗?”
“这些不是淘汰警犬,而是不适合做警犬的受训犬。”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民警通过微博“江宁婆婆”做出解释。那么究竟何为受训犬?受训犬要通过哪些训练和考核?具备哪些素质的受训犬才能成为警犬?
焦点1:受训犬有何“出身”要求?
中国犬类品种多、繁育量大,然而并非任何一只能吃、会咬、目光机敏的犬都有资格进入警犬基地接受训练,成为一名“受训犬”。
2011年,公安部发布《公安机关警犬技术工作规定》,其中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警犬繁育实行全国统一管理的两级繁育体系。公安部直属警犬基地、研究所为公安部一级警犬繁育单位,经公安部刑事侦查局考核达标的省级警犬基地为二级警犬繁育单位。”
这就意味着,出生在所规定的警犬繁育单位之外的犬只,从一开始即与“受训犬”无缘。
目前,我国公安部直属的一级警犬繁育基地有4个,分别位于沈阳、南昌、南京、昆明,其中,沈阳警犬基地即挂靠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的警犬技术学院。“基地有繁育室,这些受训犬都是由我们基地自己繁育的。”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警犬技术专业一毕业生向记者透露。
2020年6月3日,北京大兴区,受训的犬正在等待训犬员发出指令(资料图)。新京报记者王飞摄
焦点2:基地繁育的幼犬都是受训犬?
除了要满足“出身”要求,要想成为受训犬,必须先通过“幼训”的选拔。
甘肃省张掖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警犬大队刘文斌在《做实“五个环节”提高警用犬幼训质量》一文中指出,幼训是指对45日龄至6月龄的幼犬进行培养和训练的过程,其目的是为训练工作提供品质优良的受训犬。
幼训帮助幼犬逐渐熟悉周围环境,并由熟悉环境向陌生环境逐渐适应。训练内容包括鼓励幼犬互相追逐锻炼体质;骑自行车带犬跑步增强奔跑能力;晃动布片引犬撕咬培养衔取欲望;穿梭陌生人之间培养胆量;将小块食物扔到草丛中锻炼幼犬嗅觉等。
在幼训过程中,已暴露出神经类型弱、占有欲望差、运动能力不协调等明显不可逆缺点的幼犬将被淘汰,只有先通过幼训考验,才能继续留在基地参与培养训练,成为一只名副其实的“受训犬”。
焦点3:要成为警犬,受训犬需通过哪些考核标准?
对一只出身优良、通过幼训考核的基地犬来说,要想向前一步成为警犬,还需要面对更加严格的训练和素质考核。
中国刑警学院警犬技术系于汝清在《对受训犬警用素质的理解与认识》中指出,“具备警用素质”是警犬与普通犬最大的不同,因此,受训犬所具备警用素质的数量和强度决定着它的受训质量和等级,也决定着受训犬未来警用作业能力的方向和潜力。
于汝清将“警用素质”划分为11个方面,分别为食欲、衔取欲、占有欲、游戏欲(互动欲)、注意力、胆量、环境适应素质、运动素质、抗刺激素质、平衡性和灵活性。
“以‘胆量’为例,如果一只受训犬具备了胆量素质,那么在面对陌生人时,它会表现出无视,心理状态自然、放松,反之,向陌生人示威或者害怕躲避陌生人,都是胆量不足的反应。”
在对受训犬的培养与考核中,这些警用素质缺一不可。不同的警犬作业方向所需要的素质侧重点不同,一些任务侧重要求注意力、抗刺激,另一些则侧重胆量或运动素质,此外,各项素质也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影响。
根据公安部昆明警犬基地的方绍勤等人在《受训犬的淘汰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一文中所提供的数据,某基地2018年和2019年在6期培训班共投入受训犬874只,淘汰123只,占受训犬的14.07%。原因在于,一些受训犬在幼训阶段受时间和空间所限,无法完全凸显胆量、环境适应等警用素质,某些疾病也是随着犬的生长发育才开始凸显。
焦点4:成为警犬后还要经历什么?
一只受训犬在陆续通过两次考核和选拔成为警犬后,也有可能因遗传、培训管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出现警用性能退化。以东莞为例,2011年至2013年,东莞市公安局为基层配备600多只警犬,但在第二年的复训考核中发现,一些分局的警犬不合格率超过30%。
对此,《公安机关警犬技术工作规定》第十八条规定,“警犬技术教育训练应当纳入省级公安机关年度教育培训计划,警犬复训每年不少于30天。”
据了解,当警犬年龄增大,无法胜任工作时,功勋犬会送到上一级基地单位养老,普通警犬会留在原单位养老或由社会领养。
新京报见习记者冯雅君摄影记者王飞
责任编辑:武晓东 SN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