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纬37度,神秘的“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汾酒文化景区内,杏林、牧童南路、酒旗相依的景象呼应了汾酒集团注册商标4朵杏花、3座平房的标识,让深刻在这个山西酒企骨子里的诗酒文化更加清晰直观。近年来,随着山西省委省政府以及汾酒集团对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视,依托杏花村镇地理位置,挖掘汾酒历史文化并打造诗酒特色文旅目的地成为了汾酒现阶段的任务之一。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把文化旅游作为全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事业并取得显著成效的目标。对中华老字号汾酒,省委省政府更是给予了关心和支持。在2020年11月,由汾酒集团、山西省文旅集团和山西杏花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注资的山西杏花村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汾酒开启了山西酒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杏花相随,精阅造酒历史
坐落于杏花村镇,汾酒文化景区包含了汾酒博物馆、复古生产线、酿造车间、成品包装库、酒库、醉仙居以及汾酒工业园林等景点。汾酒也通过此线路,将汾酒文化景区内最具特色的亮点串联起来,形成现阶段汾酒工业文化旅游的一张成熟地图。同时,这张以汾酒历史为脉络的地图也展现了杏花村镇作为白酒地标的文化意义,以及汾酒古法酿造工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
跟随着这份地图行至汾酒博物馆,4000平方米的空间以历史记录的顺序展开,不同时代的酒、酒器、酿酒文化得以清晰呈现。在展出早期酒器酒具的展馆中,小口尖底瓮外形完整,将杏花村遗址区域的酿酒历史推进至仰韶文化时期;青铜酒器颜色纯正,初显出夏商周时期的酒俗和酒礼。当博物馆将历史溯至隋唐时期,汾州“干和”酿造工艺的身影出现了,这种工艺使得成品酒度更高、酒质更醇,基本具备了现代汾酒生产工艺的雏形。而到了宋以后,博物馆内珍藏的文献丰富了起来,“汾酒”的名字也逐渐开始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史料中。明清时,汾酒跟随晋商远行的步伐向外地贩运,在馆内展出的资料记载中,汾酒工艺开枝散叶,远渡赤水,行经青海,顺着晋商之路传至各地。
在博物馆展示的这些汾酒历史大事件中,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独占一方展厅。当时,汾酒在旧金山世博会上殊获“一等金质大奖章”。厅内展示出的旧照片和旧报纸还原了当时汾酒出征海外获奖的情景,也为汾酒近现代历史与文化留下了可以溯源的资料。在获奖之后,汾酒顺应时势改革了发展模式,在包装、物流、商标、广告、生产资源整合方面做出了创新,在博物馆最后一个展馆中,玻璃展柜里陈列了现当代汾酒包装的演化,从朴素的绿色玻璃瓶到造型、颜色、外包装更加繁复贵气的瓷瓶一应俱全。据导游介绍,这些展品基本代表了各时期汾酒的包装风格,也展示出了汾酒酒标的变化。
据《中国汾酒史》记载,汾酒有着6000年的酿酒历史。而在这一段悠久的历史中,杏花村镇的地理位置奠定了汾酒在中国白酒文化上独特的地位。杏花村镇地处神秘的北纬37度,土壤中微生物菌群活跃、微量元素丰富,气候更替分明,是适合酿酒的地方。而在这个地理优势之上,杏花村镇孕育了中国白酒历史上众多具有变革性的事件:“清酒”工艺的诞生、“干和酒”固态发酵的创新、蒸馏技术的运用……这些事件让杏花村成为了一个白酒文化符号,向“借问酒家”的人指路。
在这之上,从杏花村镇走出去的汾酒与华夏文明、黄河文明、晋商文化携手前行,成为了影响众多地区的“中国酒魂”。据记载,200多年前,从山西出发,前往贵州经商的晋商因想念杏花村镇的汾酒,便在贵州用当地的水和玉米、糯高粱、小麦,采用汾酒的酿制方法造酒,这便是黔酒的由来。由此可见,杏花村镇的意义不止在于其上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还在于其“酿酒之源”的文化内涵。
黍香沉淀,细说酿造工艺
若说汾酒博物馆是对杏花村镇历史和文化的静态演示,那么汾酒老作坊遗址博物馆和现代酿造车间则是对酿造技艺沉浸式、动态化的表达。汾酒老作坊遗址博物馆位于杏花村镇东堡村芦家街,东去500米为出土过小口尖底瓶的杏花村文化遗址。其自身也出土过宋代文物,是一个有历史、有故事、有文化的酿酒作坊。
在老作坊博物馆入口处,一扇拱门、两个灯笼迎着阳光,顶着“杏花村”的匾额,向往来游人无声讲述义泉泳、晋裕公司时期的旧事。拱门背后是庭院深深、回廊蜿蜒的传统山西院落,掌柜室、账房、门市、作坊、古井、酒库等遗址保存完好,仿佛还处于工作状态中。掌柜室外还供奉着门神,摆放着3坛酒,好似掌柜还在房间里工作;账房中则还原了管账先生细拨算盘,记录进出的场景。据了解,汾酒历史上乃至中国酒史上许多重要的事件都发生在老作坊。股份制酿酒企业的诞生、第一枚白酒商标的出现……纵览掌柜室中对杨德龄大掌柜的介绍、展览室中对晋裕汾酒公司商标的记载,汾酒老作坊里的故事更加生动、丰富。
故事之外,老作坊还演绎着汾酒古法酿造工艺。作坊内共有8口古井,大部分都留存完好。其中一口井的底部甚至还保留着用唐代子母砖砌成的井壁,传承着当时人们挖井取水的技艺。在这口井之下,汾酒依赖的优质泉水为酿造过程注入了活力。“无水不成酒”,在汾酒的酿造工艺里,用水的奥妙是重中之重。在山西石门沟郭庄泉岩溶水保护区内,藏于地底的丰富岩溶水不仅清澈少污染,且富含大量矿物质,是汾酒的专用水源。为了取得这些纯正的泉水,汾酒使用现代技术手段打造了“岩溶深井”,从840米地下深度取水,在达到中国白酒行业“最深”纪录的同时,为汾酒注入“纯正与健康”的基因。
此外,在老作坊的掌柜室、账房等建筑的内部,都有直径0.8米、深约1.2米的圆形陶瓷地缸。它们承载着汾酒特色发酵工艺:分离“粮”和“土”,有效隔离有害细菌;保持适当温度,前期促进微生物繁殖、生长和代谢,后期有助香味成分的生成。地缸发酵工艺依赖着精良的发酵环境,因此,酿酒师傅必须保持工具、场地、设备的清洁和干净。严谨的卫生原则在汾酒现代酿造车间也依旧保持着权威性。在占地面积广阔的汾酒酿造车间,走廊两侧的玻璃窗投映出运作的蒸馏设备、堆积成小山状的高粱和正在“润糁”的工作人员。即使有机器代工,润糁这项工艺还是极度依赖人的劳动。如若细观润糁场景,会发现周围的环境整洁有序,4人一组的工作小队动作干净利落。和糁、倒糁,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注意温度、速度、力度,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处理得清晰、干净。
同样,在汾酒包装车间和储酒库内,细节处的条理也显现出以“清”为核心的运作原则。包装车间内,每一瓶活动在包装线上的汾酒都能被追根溯源,每一个流程中的步骤都有记录。车间入口处的墙壁上还挂有数字屏,屏上红色的数字监控着整个流程,让整个车间的贴标、装箱等流程清晰可见。而在汾酒的地下酒库内,粮食发酵的香味浓郁而诱人,近百个储酒套坛整齐有序地排列成阵。它们既是储酒的容器,也是汾酒人心中的“圣坛”。据了解,汾酒的储酒人员会立在陶坛之中,隔着坛壁听酒,见证它们从辛辣刺鼻变成清香凛冽的过程。
从老作坊里埋在地下的地缸,到现代酿造车间内的蒸锅,汾酒展示的不仅是独特而精湛的酿造工艺,更是流转千年的中华酒文化。从仰韶、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到今天,杏花村一带的酿酒传统一直没有间断,汾酒也依然在从制曲到酿酒的整个流程中坚守着古法酿造技艺。同时,这传承下来的酿酒技艺也经由移民和晋商的传播,在全国开花结果,成为了如今众多地区名酒的源头,也成为了中华酒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技术支撑。
酒醅飘香,焕活诗酒文化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该文件中指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在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汾酒不断履行着焕活诗酒文化、复兴传统文化的责任。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中华老字号,汾酒保存完整的酿酒老作坊、藏品丰富的汾酒博物馆、秉承着古法工艺的酿造车间都体现了汾酒承载着的文化精髓。山西省委省政府对汾酒老作坊保护利用和文化建设做出了“汾酒文化,活态为魂”的重要指示。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对该指示理解深刻,将其概括为“汾酒六论”,即“代表论”“精髓论”“载体论”“诗酒论”“结晶论”和“创造论”。于汾酒而言,这六论体现了其作为中华老字号的价值,也点出了其肩上承担的文化责任——“要让‘得造花香’的酒文化与精美的古建筑艺术相得益彰,要描绘好‘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意画卷。”
自2020年11月正式揭牌以来,山西杏花村文化旅游公司努力将汾酒深厚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具备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文旅项目,以描绘“牧童遥指杏花村”的画卷。在山西杏花村文化旅游公司董事长张春生看来,这幅画的核心和灵魂应当是杏花村独特的“诗酒文化”。张春生首先以杏花村酒家为例,解释了诗、酒与文化的融合方式。杏花村酒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文化的博物馆,酒馆里面有静态的汾酒历史展览,也有动态的非遗表演。顺着这个思路,张春生提出了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的想法,提出了“杏花村小酒馆”的概念:“通过这种承载着风情演绎、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小酒馆场景,我们可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让人们更加有幸福感和获得感,真正描绘好‘牧童遥指杏花村’的画卷。”此外,作为开国第一宴用酒,汾酒也准备用打造体验场景的方式,深度推进酒文旅融合战略,还原国宴上汾酒的荣耀时刻,在致敬历史的同时,学史明理,传承并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而在这之上,汾酒还有宏观层面的文旅发展计划。2020年12月,汾阳市召开杏花村仰韶文化遗址公园、广场等项目的推进会。其中,遗址公园、广场均由山西杏花村文化旅游公司对接。据张春生介绍,他们要对一些文物遗址来进行开发、保护、利用和活化,打造沉浸式的旅游目的地。这个范围广、时间长的开发项目将成为诗酒文化的载体,成为人们体验中华酒文化的场景,也成为传统文化演绎的舞台。在这个过程中,汾酒和山西杏花村文化旅游公司紧抓“活态为魂”的指导方针,将现存的历史文化资源“盘活”。对此,张春生表示:“我们的杏花村旅游目的地既要有现代和传统的结合,又要有文化和历史的底蕴,还要有体验和场景的相融。这样,它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文化传播地。”
仰韶文化、黄河文化、晋商文化……汾酒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与这些灿烂的遗产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汾酒的酒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依赖着这些传统文化,也焕活着它们。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印发后,杏花村文旅公司在挖掘旅游资源的过程中,不断强调文化传承与活化的概念。在汾酒看来,让诗酒文化走出去,让杏花村文化走出去是老字号的担当,也是晋商精神在汾酒的延续。“汾酒是中华老字号,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大力推进酒文旅融合发展,助推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张春生说道。
声明:本文为广告推文,相关服务由品牌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