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啥“天问一号”先到火星,美国“毅力号”却抢先登陆?总设计师孙泽洲回应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消息,6月21日,中宣部召开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中央企业党员代表围绕“央企楷模责任担当”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出席。会上,孙泽洲透露,未来将实施火星采样返回,还将对木星及太阳系边界进行探测。
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2年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以后,孙泽洲成为了一名航天人。他和同事们先后完成了“嫦娥一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的月球探测任务,同时也完成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
▲孙泽洲
孙泽洲说,“嫦娥一号”成功绕月,树立了中国航天第三个里程碑,“嫦娥三号”首次实现了我国对于地外天体的着陆和巡视探测,“嫦娥四号”更是人类第一个在月球背面着陆和巡视的航天器。而“天问一号”通过一次任务成功实现了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应该说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很重要的一步。
谈到“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时,孙泽洲表示,这次“天问一号”在环火轨道等了很长时间。“大家可能也很着急,说同期去的‘毅力号’都已经着陆了,为什么我们还在环绕等待?”
孙泽洲说,除了有轨道设计等约束之外,其实“天问一号”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在环火轨道上用自己的相机来获得着陆区高分辨率的影像,以及沙尘天气的预探测,也就是用自己的办法、用自己的手段,来完善对新环境的认知。
孙泽洲透露,“嫦娥三号”是我们国家第一次在地外天体上进行着陆探测,相比其他的航天器来讲,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比例高达80%。“嫦娥四号”又是第一次在月球的背面进行着陆和巡视探测。“天问一号”是行星探测第一步,是对我们并不熟悉的火星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和巡视。
“在这三个型号研制过程中,我和团队压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面临很多新的问题,有很多新的认知,需要我们在地面通过设计,通过反复迭代,通过试验,正是这样一次次的地面失利或者挫折,使我们掌握到它真正的本质和正确的科学认知。”
谈到工作中的压力,孙泽洲表示,这次的火星探测任务,要到火星上着陆,其实火星大气数据、地形数据一开始并不是很掌握。虽然探测器在地球上有反复着陆,在月球上也着陆过,但是要在火星上着陆巡视,面临一个全新的问题。“天问一号”的气动外形,包括伞,其实跟地球的航天器都是不同的,也就是以前成熟的气动外形和伞可能都不能使用了。而地面大量设施主要是服务于在轨道运行的航天器,基本上是高真空的状态。而他们模拟在火星上的环境,还要模拟低气压的状态,成份还要用二氧化碳。
“所以针对这样的试验设施,我们一开始也不具备条件。针对这些困难、压力和问题怎么办呢?没有继承的就搞新的。面对新的问题,没有数据,我们就自己去调研,或者通过我们自己的手段去获得。”
孙泽洲介绍,为了解决问题,他们不仅在室内进行一些真空罐改造等等,还建立了很多室外场,包括在野外,模拟车的移动,包括进行伞的高空开伞试验,还有着陆过程的悬停避障试验等等。整个“天问一号”飞行过程中,很长时间整个团队一直坚守在岗位上。除了日常对“天问一号”的监测、控制之外,还对任务后续的程序、预案等等,在做不断的迭代和细致分析,甚至对一些不放心的地方,还开展了一些补充试验,把薄弱的环节进一步识别。
孙泽洲透露,后续将还会对小天体也就是太阳系内的小行星等进行探测,还会实施火星采样返回。“目前,人类的航天器还没有实现对火星的采样返回,我也特别期待我们亲手打造的航天器能成为其中的一员。”
孙泽洲介绍,未来还要对木星及太阳系边界进行探测,这些任务现在看来也不是很遥远,可能在未来的五年、十年,能够听到任务成功的消息。在深空探测领域,其实要探索的内容还很多,太阳系很大,宇宙更加广阔。但是对于宇宙的探索,其实是全人类的事情。“我们做的工作,应该说是服务于人类对于太空的和平利用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我也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工作和努力,贡献出更多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方案。”
来源: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