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统技艺齐“赶集”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为营造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在民族文化广场举办展示活动,向广大群众推介文化技艺和自然遗产。
仫佬族刺绣技艺。仫佬族妇女勤劳朴实,在闲暇之余会自己动手纳鞋、刺绣,成品或赠送给意中人,或拿到市场上售卖。2011年,仫佬族刺绣技艺列入广西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蒙增师/摄)
仫佬族剪纸技艺,是仫佬族人民历代传承的传统美术技艺。2018年,“仫佬族剪纸技艺”入选广西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蒙增师/摄)
仫佬族草编技艺。仫佬族流传下来的古歌中有不少反映稻作文化的篇章,仫佬族人民心灵手巧,善于就地取材,讲禾杆编织成草帽、草墩、扇子等生产生活用品。(蒙增师/摄)
煤砂罐制作。仫佬族聚居地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盛产煤炭,仫佬族人民在宋朝初年就开发煤矿,并逐渐掌握了用煤砂制作饮食器皿的技艺,煤砂罐是仫佬族特有的生活用具,既能煮食,又能储藏粮食。2012年5月,仫佬族煤砂罐被列入广西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覃学应/摄)
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民族文化广场,民间艺人正在进行传统体育杂技“上刀山”表演。(蒙增师/摄)
仫佬族老人正在展示仫佬族传统纺纱工艺。(蒙增师/摄)
(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