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对迁徙象群进行麻醉?动物专家:药效难同步,或致互相踩踏

日期:06-08
葫芦

原标题:为何不对迁徙象群进行麻醉?动物专家:药效难同步,或致互相踩踏

近日,15头野象逐渐远离自然保护区一路迁徙,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北迁象群将如何处置也随之引发社会热议,其中“声音”之一,是“引诱大象进围栏麻醉后放归自然”。

麻醉,适用于“断鼻”家族吗?麻醉一头大象需要几步?有何风险?

6月8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从事野生动物研究保护30余年的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院院长肖啸。在肖啸看来,象群“麻醉”难以实施。对象群来说,麻药起效时间无法保证一致。从技术上看,给大象打麻药最理想的位置是耳朵后面的颈部,起效最快。但现实中,人不可能靠得太近。如果象群没有同时倒下,可能会出现互相踩踏的严重后果。

肖啸介绍,目前使用的大象麻醉药使用量为每吨近1毫升,也就是说麻醉一头3吨重的大象仅需约3毫升的麻醉药。麻醉时间一般会控制在两个小时左右,然后用对应的“解药”尽快使其苏醒。

麻醉适用于“断鼻”家族吗?

能同时麻,但无法保证同时麻倒

麻醉适用于“断鼻”家族吗?事实上,网络上也有不少担忧声音:象群中有3头和母象寸步不离的幼象,很难找到象群散开的机会让人使用麻醉枪,一次转运十余头大象的工作量也难以估量;另外,麻醉转移对整个象群后续的生理和心理会造成什么影响,更是未知数;由于大象记忆力好,影响可能会更大。

为何不对迁徙象群进行麻醉?动物专家:药效难同步,或致互相踩踏

“就算象群分散,同时使每头象被麻醉也不行。”肖啸表示,可以同时进行麻醉,但由于大象个体差异,无法保证所有大象同时被麻倒。另外麻药打到不同位置,起效的时间也不一样。麻药准确打到大象耳朵后面的颈部,大约四五分钟就能起效。如果打到其他部位,久的话可能要十分钟才会起效。而一旦象群没有同时被麻倒,则可能出现互相踩踏的情况,后果不堪设想。

另外肖啸表示,相关工作人员在野外很难接近健康的野生大象,包括一些生了小病的大象。他们救治的野生大象一般都是患病较重,生命体征很弱的大象。这样的情况也大大增加了救治的难度。“所以麻醉转移的方案几乎可以说是没法实施的。”肖啸表示。

揭秘大象麻药

不光有专用麻醉药,还有对应“解药”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南非产的M99,一种大象专用的麻醉药。”肖啸介绍说,根据含量和浓度计算,对应大象体重,每吨接近1毫升。也就是说麻醉一头3吨重的大象,仅需约3毫升的麻醉药。麻醉大象一般使用麻醉枪。麻醉枪的射程一般在50米内,最远不超过100米。

很多报道都提到了大象被麻醉倒下后,因为体重过大,内脏挤压容易受伤。为此,相关人员会用一种名为“葫芦”的装置将其吊起来,通过滑轮装置,将绳索布带等固定在其腹部和脖子处,对其进行保护固定。“这步很重要,大象的内脏像心肺等都很大很重,压在一边,一般4个小时左右就会出现衰竭,另外关节长时间挤压也可能会变形。”肖啸强调说。

麻醉大象除了专门的麻醉药,还有专门的“解药”。麻醉药M99对应的“解药”是M5050。在完成救助后,相关工作人员都会在第一时间给大象打M5050,使其尽快恢复。“相对南非、东南亚来说,国内关于大象麻醉方面的研究,相对来说会薄弱一些。”肖啸表示,救助大象,他也是兼职。

野外麻醉救助一般就地处理,尽可能缩短时间

肖啸最近一次参与野外救助大象是在2019年。“那只大象是结肠发炎,引起胃部食物过度发酵,整个肚子肿胀明显,像个大皮球。”肖啸回忆说,当时他和团队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了麻醉,并找了几棵大树,制作了一个简易的“葫芦”装置将其吊起,然后给它输液打针。

“从麻醉到治疗,再到大象醒来,前后大约两个半小时。”肖啸表示,发现野象生病一般都会选择就地处理,尽可能缩短时间。另外大多数时候,受制于地理位置,也很难用大型机械对其进行转运。大象被麻倒后,工作人员会用一个类似千斤顶的装置,将其翘起,使绳索布带从其腹部下方穿过。然后再将绳索布带连接在滑轮上,将其一点一点吊起。

另外大象确实很“记仇”,治疗圈养的半野生大象虽然相对更安全,但每次也需要换人。“你给它打过一次针,它就记住你了。”肖啸表示,下次你再去的时候,它很可能就要“报复”你,包括隔着铁栏杆用鼻子扬灰卷石头砸等。所以,无论如何,大象的安全都是优先甚至首先需要考虑的。这个安全既包括生理方面的,也包括后续的心理方面,“有时候,看上去很直接便捷的解决方案未必科学。面对自然,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

红星新闻记者林聪

蒋方舟回应“接受日本NHK采访”:表述遭日媒断章取义 苏贞昌、陈时中在逼问之下终为新冠死者道歉 台湾网友怒斥:深感抱歉就下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