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成为公务员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学者拆分解析
中新网上海6月8日电(记者陈静)通过考试进入政府机关成为公务员当下备受青年人青睐。上海市公务员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应届毕业生和进入职场一两年的青年人成为考公人数大幅上升的主力军。
年轻人为何青睐报考公务员?成为公务员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养?……中国知名政治学者、86岁高龄的复旦大学教授孙关宏8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务员是比较重要的职业选择之一,所谓“学而优则仕”,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要求。
上海市委党校教务处处长赵勇一针见血地挑明,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公务员,有较强合作精神的人做公务员更好。他认为,要用制度把公务员管好,公务员制度设计最重要的是理念。
赵勇教授对公务员三个字进行了拆分解析:“公”包括公共性、公益性和公心;“务”包括服务、事务和务实。“员”是一群人当中的一部分,所以需要有很强的团队意识。
上海政治学会会长、上海华智公考学校名誉校长、复旦大学教授桑玉成认为,社会需求量越来越大,意味着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可能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向公职队伍。公职人员的素养、价值观、能力等成为了社会发展非常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在赵勇看来,当代青年走上公务员岗位后,要有四力:一是笔力,即会写,二是眼力,需要观察,三是脚力,把服务做得更好,四是心力,把心态调整好,助人为乐、知足常乐。
在“时代新青年的公职理想报告会”上,孙关宏认为,公职理想中的公共理想是指所有报考公职人员的人都应当具有的理想信念,工作上要勤学苦练真本领,做人要具备仁义礼智信等基本德行,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上海开放大学副校长王伯军曾任上海市委组织部人才处和教育处处长。王伯军指出,要进入公务员系统,恭、宽、信、敏、惠5个字是方向。恭、宽、信、敏、惠中的恭就是自我管理、宽是宽容、信是讲诚信、敏是敏锐、惠指基本的福利和人格的平等。
王伯军则引用了《论语》中的话君子于义,义在宜业,言行要和身份相匹配。
孙关宏坦言,除了公共理想之外,还有个体理想,包括物质利益、名誉地位和技能水平。“现在的社会是技能社会,或称为算法社会,任何工作技能都和科技有关系。”孙关宏建议,要正确处理好个体理想与公共理想的关系。
两年前从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小张通过上海的青年储备人才政策进入到政府机关工作,近两年的公职生涯让他深深感受到,作为年轻人要想在国家政治转型发展中出一份力、尽一分心,考公是理想的一条路。
杨老师2013年复旦硕士毕业后成为了一位从事公职培训的专业教师。在他看来,公职培训具有特殊的社会责任性。公职培训主要面向各类公职考试,公职考试是国家党政机关等选拔人才的途径,如果不能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盲目追求商业化就会导致错误的指导思想。公职培训必须以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教育不是把学生打磨成某种千篇一律的样子。”杨老师说,他多年来致力于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帮助最好的人、最合适的人进入最合适的岗位,既能成就社会,又能成就他人,这是公职培训最有价值的地方。”
责任编辑: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