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华全媒+丨他们,也曾行走在“悬崖之上”
新华社长春6月3日电(记者郎秋红、邵美琦)大雪覆盖的密林里,四名在苏联受过训练的共产党特工“从天而降”,回到东北执行秘密任务……
最近,电影《悬崖之上》吸引了许多观众观看。影片讲述了共产党特工们在隐蔽战线上的血与火,奉献与牺牲。电影的故事情节可能是虚构的,但是在东北抗战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一支“特种部队”,那就是东北抗联教导旅。
1939年,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进入极端困难时期,生存和斗争环境极其险恶,后勤补给几乎为零。为了保存实力,东北抗联的主力部队陆续转入苏联境内整训,并在苏联整编为东北抗联教导旅,周保中任旅长。
东北抗联教导旅部分战士和干部在一次训练后的合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翻开《周保中将军和他的战友们》一书,当时的照片中东北抗联的战士们身穿苏军军服,装备苏军武器。“尽管如此,但这支队伍始终坚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抗联研究处专家孙太志说。
侦察、格斗、飙车、救人……电影《悬崖之上》中敌人这样形容共产党特工:“他们在苏联受过训,精得很!”
在苏联受训的东北抗联教导旅,接受的是正规特种兵训练,不仅要学习和掌握汽车驾驶、滑雪、跳伞、射击、格斗等一整套军事技能,部分精英战士还要学会地图测绘、无线电通信、爆破、防化等技术,军事素质大幅提高。
“教导旅的训练要求非常高,而且因为是‘速成班’,这就要求他们付出巨大的努力。”孙太志说。
教导旅旅长周保中带头参加训练,一次跳伞时,装备出现故障,险些出现生命危险。有的抗联女战士在跳伞训练中,体重不够,就把沙袋绑在小腿上。
身在异国他乡,东北抗联的将士们没有一天忘记祖国。在苏联整训的同时,他们不断派遣小部队返回东北执行抗日游击任务,包括寻找抗联失散人员,进行抗日宣传,伺机袭击日伪军,侦察日伪军军事设防、兵力配备等。
东北抗联教导旅部分战士和干部合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供图
这些小部队以三到五人为主,面临的是敌人疯狂的围追堵截,时刻要做好应对汉奸特务、日伪军警的准备。“可以说这些小部队是用生命在换情报。”孙太志说。
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东北抗联教导旅派出多批战士与苏军并肩战斗,为苏军充当向导,精确打击日军重要战略据点,加速了东北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由于执行的任务非常危险,很多战士都壮烈牺牲。
在电影《悬崖之上》里,任务代号“乌特拉”在俄语里是黎明的意思。在电影结局里,老周对小兰说:“我要你,活着看到黎明。”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巡洋舰上,举行了日本正式投降的签字仪式。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东北抗联的大多数将士,没能看到黎明。然而,他们用热血和生命,为更多人换来了黎明。
责任编辑:朱学森 SN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