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运河图之五—静海

日期:05-31
天津市

原标题:重游运河图之五—静海

编者按:

运河,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推进了人类进步、繁荣与交流。

2011年初随着“运河申遗”工作的推进,有关京杭大运河的保护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翰林大运河集团所属的北京市通州区骑游协会倡议发起“沿《古运回望图》骑游京杭大运河”活动,让人们加深了对京杭大运河文化及沿岸风土民情的了解,畅想着大运河的未来!此举得到了骑游爱好者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来自9个城市的33名骑游者组成运河骑游队历经28个昼夜,胜利抵达杭州。继后,在各级领导、学者、专家、大师的大力支持下翰林大运河集团成功制作了《重游运河图》,进一步弘扬“运河文化”,助推“运河申遗”。

2011年的运河之旅已经永远地凝固为历史,骑游路线示意图上的六十六枚沿途印章、三十五座城市记录着京杭骑游之旅每一个难忘的时刻!今天让我们随着运河骑游队一起走进—静海。

重游运河图之五—静海

《重游运河图》部分节选

(骑游队从通州运河文化广场出发)

(骑游队从通州运河文化广场出发)

静海篇:

“静海”,春秋时,属齐国。战国时,多次易主。秦嬴政二十四年(前223)始,属秦国钜鹿郡上谷地。

汉高祖五年(前202),建东平舒县治,包括今天的大城北部、静海全境和天津市郊海河以南地区。西汉初元二年(前47),因“海水大溢”东平舒县迁至今大城县内。北魏太和十一年(487),东平舒县称平舒县。金明昌四年(1193),合章武、东平舒二县而置靖海县,因御河与潞水交汇于海河,此处是金朝漕运要枢,安定不泛滥而保障漕运,故称此名寄以希望。“靖”与“静”,两字同音,明代洪武年间又写成静海县。北宋大观二年(1108),置靖海县,治所涡口寨(即今静海镇)。北宋政和三年(1113)并入乾宁县(即今青县)。2015年11月,改为“天津市静海区”。

(静海西双塘村标志性建筑天下第一象)

(静海西双塘村标志性建筑天下第一象)

九宣闸

九宣闸,位于天津市静海区靳官屯马厂减河首端,主要分泄南运河洪水,经马厂减河导洪入海。作为引黄济津的第一站,是引黄应急调水的重要闸口。

该闸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除闸门和启闭设备做了更新换代,其它建筑均为原建筑物,且还在运用。

该闸在中国近代水利科学史上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不仅是一座重要的水利工程建筑,还具有历史文物价值。

史书记载,九宣闸又名宣九闸,因古代数字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中又以九为最高,故取名九宣闸,意为宣泄多河来水之闸。

重游运河图之五—静海

(静海九宣闸)

静海城隍庙

位于旧县城外的南运河东侧,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由静海知县曹重建造,后由静海县元姓捐资扩建。该庙坐北向南,占地5亩,内分山门殿、城隍大和城隍内宅。

城隍同城池,城指城墙,池指护城河。在我国封建王朝,有城,多在城内西南部建造城隍庙,主殿供奉该城城隍神,祈祷城池安全。城隍神诞日,该城的主要官员率属下到庙中进香祈神,伴有娱神活动和庙会。静海城地处御河与子牙河之间,东又滨海,地势低洼,其兴衰存亡全系于运河。遇大雨,便成汪洋,毁城漫街。保城必须镇水,故城隍庙建在城外运河边,企望洪水来时,借神之力,保城池。静海城隍庙建在城外的理念源自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按中国的传统习俗城隍庙均座落城内,唯该庙位于城外。

(静海城隍庙)

(静海城隍庙)

东五台寺

东五台寺位于天津市静海县双塘镇西双塘村,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79920平方米。据史料考证,明朝崇祯年间,智源大和尚游方至此,慧眼识宝地,在此修建寺院一座,并用自己的佛医妙手,为民消灾除难。其深得四方百姓爱戴与尊敬,百姓自发募捐,历时三年时间,改扩建成一座宏伟壮观的庙宇。该寺气势宏大,灵气旺盛,善男信女顶礼朝拜者络绎不绝。

民国初年,寺庙被迫改为国立大学堂,后被罕见大水冲毁,日本侵略我国时,道场内剩余珍贵文物被抢掠一空,甚是凄凉。因该道场在民间影响深远,各地强烈希望恢复原有寺庙。

2003年3月28日,天津市政府宗教事务局批准恢复重建,4月7日道场奠基于2005年10月1日正式开光投入使用。

(静海东五台寺)

(静海东五台寺)

传统美食

石头门坎素包

石头门坎素包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其以绿豆芽菜、粉皮、香干等调拌成馅,用精面粉作皮,蒸熟而成。石头门坎素包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是天津传统风味小吃。晚清时代,由于天津地处华北五大河流汇合点,濒临渤海湾,自古以来航运发达。当时这一地区居住着众多以捕鱼为生的渔民。这些渔民和他们的家属为了祈求海神保佑,常去天后宫敬香请愿,他们根据佛教不杀生食素斋的佛门戒律,吃素斋行善事,于是就在天津东北角附近的海河边“天后宫”宫南大街对面的一条小巷内开业了一家最早经营天津素食的餐馆“真素园佛素包”。石头门坎素包始于清代,由天津真素园经营,向以选料多样,清素不腻,制作讲究,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该店临近海河,为防洪水,店外设矮堤,形似门坎,市人便将此包称为“石头门坎素包”。

重游运河图之五—静海

(静海石头门坎素包)

(静海台头西瓜节)

(静海台头西瓜节)

台头西瓜

据史料和《静海县志》记载:清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于公元1767年、1770年和1794年三次驾临台头,并建有行宫一座。瓜农献瓜于圣前,乾隆吃后赞不绝口,称其为消夏珍品,亲点为宫廷贡品,特赐福字一个,意在借甜甜的西瓜祝万民同福,此后台头西瓜名声大振,畅销不衰。

进入21世纪,随着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台头西瓜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冷棚嫁接西瓜的成功引进,既解决了西瓜重茬病害严重的难题,又改变了只有夏天才能吃到西瓜的历史。

为使消费者购买到真正的台头西瓜,台头镇西瓜合作社于2006年在工商部门注册了“弘历福”牌西瓜,使其有了双重保险,2007年出现在市场上的台头西瓜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2010年12月,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查,决定对“台头西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静海独流老醋)

(静海独流老醋)

独流老醋

在御河与子牙河交汇之处有个独流镇,以两河变为一河而名,是静海县内的一处运河码头,北宋称为独流东寨,元、明时期易名。镇里明代出产一种老醋,得名独流老醋,与江苏镇江香醋、山西陈醋并称“中国三大名醋”。其色艳美,酸中蕴甜而香,畅销五湖四海。独流老醋是清代康熙年间宫廷御用贡品,精选优质元米、红梁、豌豆、小麦等原料,采用传统的特殊发酵工艺与配方,固体发酵,两次成熟,经天然翻晒三年而成,故称“三代老醋”。

独流老醋含有较高蛋白质和维生素E、A、B1、B2及镁、铜、锰等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有益人体健康。本品是天津市市优产品,在国内食品博览会、农业博览会、旅游购物节上多次获奖,还远销港澳、日本和东南亚地区。

《重游运河图》部分节选

《重游运河图》部分节选

民俗文化

姜太公钓鱼台

静海流传着许多优美的传说,其中时间最久远的,可能得数姜太公的钓鱼台了。

民国《静海县志》说:“邑西子牙镇,相传为姜太公钓鱼处。故河名子牙河,镇名子牙镇。尤奇者,北有尚家村,多姓尚;镇内多吕姓、姜姓,均自称为太公之裔。”此外,《大城县志》、《畿辅通志》、《燕山丛录》等史籍中对静海的钓鱼台都有记载。

(天津静海钓鱼台碑)

(天津静海钓鱼台碑)

走访得知,在今静海县东子牙村西一公里处的子牙河故道,有一处高约三尺、阔几十丈的土丘,这就是文献中记载的姜太公钓鱼台。明朝时,钓鱼台上曾建有太公庙。清朝康熙年间,曾立有石碑,并刻有《钓台碑记》。碑文说:“台故有亭,肖太公像其中,一竿一笠,犹然渔夫时状耳。至万历二年(1574),其裔孙贡士吕小台等,始因其故址而更新之,扩亭为庙。”以史志、碑文为线索,溯姜太公生平渊源,可发现期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天津静海团泊湖)

(天津静海团泊湖)

团泊湖

团泊风景区规划面积132平方公里,经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兴建,是集旅游度假、康乐健身、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位于静海县东部,与大邱庄接壤,距天津市中心24公里。靠近天津新港、天津机场及京福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和京沪铁路,交通便捷。

(静海团泊大桥)

(静海团泊大桥)

水域广阔:区内团泊湖水面积6666.7公顷,蓄水量达1.8亿立方米。湖区碧水粼洵、获苇环生、鸡鸟翔集、锦鳞游汇,被誉为“华北明珠”。丰富的地热:热水储量达84亿立方米,距地表900米,水温82℃,含有24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价值。珍贵的鸟类资源。区内珍禽侯鸟繁多,有鸳鸯、自莺、红娟、柳莺等60多种,是天津市鸟类自然保护区。

土地辽阔:在环湖132平方公里面积中,除团泊湖水域外,是部分农田和大面积荒地,适宜旅游开发。开发各类项目已经注入资金5亿元。完成了前期道路、供电、通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了“五通一平”;完成了湖心岛游乐城、北方水产良种地热繁育工程技术中试基地、天津泰达集团多功能足球培训中心、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综合实验场一期工程的建设;另有温泉疗养、旅游度假村及休闲体育娱乐项目正在准备建设。团泊风景区已经步入新的加快发展期。按照总体规划,招商项目主要包括,利用过阔的土地资源、丰富的地热资源和水体资源,建设温泉疗养、旅游房地产、会议接待、休闲农庄、农业科技园区、水上游乐和体育健身项目等。

(夜幕下的天津静海)

(夜幕下的天津静海)

努力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新时代,静海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逐步形成了“服务北京疏解、服务雄安建设、服务天津定位、服务滨海开放、服务周边发展”的发展思路。积极对接非首都资源,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高效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以打造天津对接服务雄安新区桥头堡和示范区为目标,积极推动交通互联、生态共建、产业对接。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装配式建筑等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智能制造、健康产业。积极与周边河北5市县对接,深化静沧廊(3+5)战略合作,完善产业、交通、生态、公共服务和政策研究对接机制,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倡导举办了静沧廊(3+5)论坛,形成12个专项领域合作机制。

同时,静海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1+N”高质量发展产业规划。利用大邱庄国家焊管基地的产业基础,打造集研发、制造、展示、物流于一体的京津冀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依托天津滨港电镀产业园,打造航空集成制造中心、京津冀航空优异制造基地。以子牙经开区为载体,推动园区向高端装备再制造、新能源储能材料等新型产业转型。以天津健康产业园为平台,打造京津冀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加快规划建设集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科技服务三位一体的智能产业园,搭建以5G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慧生活等应用场景,打造国际化的智能技术应用展示区。

(天津静海新发展-多城联动)

(天津静海新发展-多城联动)

天津静海正在加快推进政府、企业、高校产学研全方位合作,高标准推进中德生态示范城市建设。目前与176个国家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关系,今年前七个月,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08.6亿元,位居全市第3。

静海区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目标,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目前,新能源环保发电项目已开工建设。全区林木绿化面积达到63.5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达到28.7%。通过综合施策,PM2.5连年下降,空气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同时,全面落实河长制,完善团泊湿地保护机制,实施生态修复和生态补水工程,地表水断面达标率达到87.5%,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重游运河图之五—静海

《重游运河图》部分节选

(骑游队抵达杭州运河广场)

(骑游队抵达杭州运河广场)

编者介绍

重游运河图之五—静海

谷建华,北京市政协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委员,北京市通州区政协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北京大运河翰林文化开发中心董事长、大运河翰林民俗博物馆馆长、东方剑桥瀚林华馨教育集团董事、中国网大运河频道原主编。

为续接千年历史文脉,传承五千年厚重文化,自1997年始,谷建华先后组织创作了《迎香港回归百米长卷》、《迎澳门回归书画百米长卷》、《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纪念老舍先生百年诞辰》《京门九衢图》、《古运回望图》及《重游运河图》等七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因其曾对京杭大运河文化作出突出贡献,新华通讯社授予其“运河之子”的荣誉称号。《古运回望图》长卷是明代中兴时期历史横切面的真实写照,以详实的历史资料为基础,生动的再现了明代京杭大运河两岸绵延约1800公里的航运、河道管理、农业、手工业、工商业、民俗等繁华景象。

公安部:旅馆接待未成年人入住五个必须 浙江舟山:平流雾笼罩城市仿若仙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