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袁隆平的卓识:保护粮食播种面积已成为共和国安全重要基石
大师远去!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注意到,袁隆平院士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曾多次提出关于粮食安全的建议。
例如,2004年,袁隆平代表湖南省政协提出4点建议:
一、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确保我们在国际局势中处于主动地位。有人提出粮食不够到国际市场去买,袁隆平反驳说,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吃饭依赖外国,必将受制于人。
二、充分发挥科技对粮食安全的保障作用。袁隆平说,在耕地面积难以增加的情况下,科技是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增地减,但粮食基本上实现了供需平衡,主要是依靠科技大幅度提高了粮食单产。
三、切保一定规模的粮食播种面积。袁隆平认为,粮食产量锐减的一个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粮食播种面积持续下降。近年,由于粮食生产效益相对低下甚至亏损,不少地方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将调整种植业结构片面理解为粮食种得越少越好,不种最好。一些地方盲目建设“开发区”、“工业园”,大量占用、征用良田。
四、切实保护和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袁隆平院士提出的“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切保一定规模的粮食播种面积”等建议此后均深刻影响了我国的粮食战略布局。
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18亿亩耕地是未来5年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是一道不可逾越的红线。
2007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强调,在土地问题上,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此后,几乎每年的两会都会强调这一红线数据。
而今袁隆平院士已不幸作古,但他为中国粮食安全、国家安全尽心尽力的拳拳爱国之心,依然感动无数国人,并成为共和国安全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