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岁,生日快乐!

日期:05-20
华中科技大学医学武汉市

原标题:114岁,生日快乐!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

发布世界首例新冠肺炎患者遗体解剖报告、率先筛选出五种可能对新冠病毒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优秀院友张定宇为华中大新生开讲“开学第一课”……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袭神州大地,历经百年传奇岁月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危难时刻无惧挑战,众多师生院友共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为同济医学院的传奇再添新章。

今天,是它114岁生日!

和小科一同穿越历史,走进百年同济医学院!

风雨飘摇中艰难坚挺

114岁,生日快乐!

1907年,宝隆等在上海创建了“德文医学堂”,为中国现代医学教育发源地之一,后发展成为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

1917年——1927年,正是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以及国共合作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学子们空前觉醒,走出书斋,积极投身于“五四”“五卅”运动的革命洪流。

1927年,在蔡元培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

何处是吾乡,何处是归途?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可以想象办学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

面对日军的野蛮侵略,全校师生被迫一路内迁。一面是炮火轰鸣的艰苦环境,一面是求知若渴的赤诚之心。不惧困难的同济人,先后六易校址,落定四川李庄。

1950年2月,中央政务院决定同济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同济医院内迁武汉。1951年8月,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组建中南同济医学院。

1955年6月,中南同济医学院更名为武汉医学院。

1956年,国家首次给高校教师评级,将教授分为一至六个等级。高校林立的武汉地区评了13个一级教授,他们都是所在领域的学术权威,武汉医学院就占其中7席,撑起武汉高等教育界的半壁江山。

1985年武汉医学院改名为同济医科大学。

2000年5月26日,与华中理工大学合并,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一路虽坎坷,但最终“情定”华中科技大学。

114岁,生日快乐!

114岁,生日快乐!

百年医院品牌深入人心

在武汉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只要还想活,赶快送协和;只要还有一口气,赶快赶快送同济。从中不难看出大家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和附属同济医院的信赖。

114岁,生日快乐!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同济医学院的11家附属医院3.4万医护人员以生命守护生命,不负祖国和人民之托,帮助武汉迎来重生。协和医院充分发挥国家队的实力与担当,拉起了一条护卫武汉的“协和战线”;同济医院作为抗疫主阵地的排头兵,4000多名医护人员筑起了坚固的“同济战场”;梨园医院共收治了90岁以上患者20人,年龄最大患者达103岁。除此之外,其他附属医院也秉持着“不放弃每一个人、不放弃每一类人”的医者仁心,奋战在救治第一线。

114岁,生日快乐!

抗疫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学院院友,都在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战疫各个环节。他们中,有的从外地奔赴武汉,毅然决然踏上战斗;有的身处异国他乡,却心系祖国、积极募捐;当然,更多的是那些身处武汉、时时刻刻都在前线与病毒近距离作战的同济院友。他们不畏艰难,毫不退缩,拥有着坚决打赢这场战役的决心。

三位医科院士汇聚于此

裘法祖(1914年-2008年),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如今,回忆起中科院资深院士、著名医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外科奠基人之一,中国器官移植主要创始人裘法祖教授,很多人都会想起这句话。他被称为外科全才,在腹部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等领域均有很深造诣。近70年的医学生涯,技术上的千锤百炼和丰富的经验累积,造就了“不多开一刀,不少缝一针”的“裘式刀法”。

陈孝平,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孝平院士从理论到实践首创了亲属间辅助性部分活体肝移植。与此同时,他首先提出了可行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手术治疗等,一系列的原创技术让我国在肝移植领域不断突破技术瓶颈。

马丁,201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30多年来坚持医疗一线工作,擅长妇科肿瘤及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施行妇产科手术逾万台,精于妇科手术、腔镜及机器人手术。同时注重临床实践中重大难题的系统研究,在妇科恶性肿瘤防治和遏制肿瘤转移临床研究方面作出卓越贡献。

不仅湖北省仅有的三位医科院士皆汇聚于此,同济医学院在顶尖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实现了巨大突破。现有“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教学名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5人。同济医学院已在百年发展中变成优质人才的“引才石”,在众多人才的带动下,同济医学院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医学院中位居前列。

复合型医学人才

助力健康新时代

114岁,生日快乐!

同济医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构建和完善了充满活力的医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打造了“学医在同济”的闪亮名片。

建院110余年来,学院累计为国家培养了9万余名医药卫生人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院士、侯云德院士,中国两院院士裘法祖、吴旻、陆道培、张涤生、周宏灏、胡盛寿、杨宝峰、陈孝平、马丁,“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定宇,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胡丙长、明国莉,德国自然科学院院士武忠弼等都是学院培养的杰出校友代表。

114岁,生日快乐!

2020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决定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为主体增设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提高新发突发传染病处置能力,全面提升我国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是首个在北京、上海之外设置的国家医学中心,也是第六个国家医学中心。

2020年7月,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动工开建。截至目前,致力于疑难危重症的平战结合医疗救治中心已动工建设,总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

建党百年

同济人始终与祖国人民同舟共济

建院百余年

同济人始终为人类生命健康奋斗

同济医学院

114岁,生日快乐!

国际事件!英国水兵在秘密基地强奸美国女兵 我国西部史上最大空域调整 今日3时起实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