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一周吃一次肉”,别把未成年杂技演员当赚钱工具

日期:05-10
杂技演员

原标题:“一周吃一次肉”,别把未成年杂技演员当赚钱工具|沸腾

新京报:“一周吃一次肉”,别把未成年杂技演员当赚钱工具

五一假期,来自河北吴桥的4名未成年杂技演员在成都深夜集体出走事件,引发广泛关注。经过各方竭力寻找,最终4名未成年人被全部寻回。目前,他们已随父母回到贵州老家。但此事也将杂技学员及演员的权益保障问题,再次推向公共视线。

据媒体报道介绍,4名集体出走的未成年杂技演员,学在河北,老家在贵州。之所以作出深夜出走的举动,与在杂技学校的一系列遭遇直接相关。

比如,他们表示,演出期间经常遭遇经纪人的言语伤害,以及不给早饭吃、演砸了要做500个俯卧撑等“惩罚”;在学校,“训练太苦太累”,每周只有星期天才上文化课;大概一周吃一次肉;感觉被人利用当成赚钱工具,出来演出每人每月仅100元零花钱……

目前,当地有关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期待有关部门公正处理,维护这些孩子们的合法权益。

事实上,此次事件发生后,学杂技出身的青年演员邢菲就在社交平台为出走的4位孩子发声,呼吁大众多多关注杂技行业,称“杂技孩童们所经受的痛苦,没经历过的人可能永远无法想象”。未成年人以及杂技演员群体的权益保障问题,也再次进入舆论视野。

杂技演员的权益保障问题,曾受到社会的相当关注。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并没有相关法律来明确杂技演员从业年龄、伤残保险等常见的问题,这就导致杂技演员权益保障的治理和规范,呈现模糊和空白地带。

近年来,由于行业本身所存在的争议,以及传承、创新等问题,杂技行业在整体上已不复往日的辉煌,由此也导致对杂技演员权益保障议题的社会关注度下降。但从这次事件来看,其依然有被关注的必要。

邢菲微博截图。

邢菲微博截图。

比如,这4名孩子都来自贫困地区和家庭,他们进入杂技学校,本身就有着很大的“不得已”的成分。这背后可能就涉及贫困地区孩子受教育权利保障不足的问题。而他们在校内和演出中的遭遇,也事关人身权益保障、学校规范运营甚至“非法用工”等问题。这里面的界限都亟待厘清。

杂技行业具有较长的历史,自带“前现代”色彩。如学习中所讲究的师承,以及对人体极限的挑战,表演高风险等特征,都与现代社会对人的权益保障要求存在一定出入。像始于1988年的全国青少年杂技比赛被取消,其出发点就是为了弱化杂技行业与未成年人保护的冲突。

此外,限制杂技低龄化也成为行业共识。但是,这次“意外”出现的杂技演员出走事件,还是提醒社会,应该看到该行当遗留的权益保障“暗角”。

诚如邢菲所呼吁的,杂技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是为了传承中国传统艺术,而不该在剥夺孩子受教育资格的同时,还给孩子们的身心带来严重伤害。希望此次事件,既能让这几名孩子走出困境,也能够成为全社会重新关照杂技演员权益保障问题的一次契机。

□闵萧(媒体人)

责任编辑:刘德宾

新京报:“瞒豹”半个多月,生意岂能比公共安全更重要? 同程航旅战略投资创飞通航,产业布局涉足航空延伸产业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