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但凡抓环保多走点心,也不用应对督查如此“苦心”

日期:05-06

原标题:马上评|但凡抓环保多走点心,也不用应对督查如此“苦心”

这两天,个别地方应对中央环保督察的“谍战剧”引发关注。

一个是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今年4月在河南下沉督察时,刚到地方,车牌就被盯上了,督察组人员到一个排水口没几分钟,当地相关部门负责人就跑来打招呼,一名督查人员都不禁感叹“好家伙”。

一个是5月6日上午,中央环保督察组通报典型案例时指出,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处置荷花塘水环境污染问题敷衍应付,导致部分超标污水排入长江,郊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应付督察上颇费心思,编造材料,应付督察。

按普通人的“脑回路”看以上两则新闻,荒诞感十足。以第二起事件为例,一个面积达12万平方米,容量为30万立方米的水塘,被发现水质异常后,当地不是去做溯源调查、源头治理,而是一边喊着“不让一滴污水流入长江”,一边默许有关单位“撒药治污”,致使大量污水流入长江。又在被督查时弄虚作假,企图蒙混过关。如此阳奉阴违,胆子未免太大了。通报称铜陵市郊区党委、政府“调门高、落实差,甚至做表面文章”,诚非虚言。

有应对督查的奇葩心思和花式套路,却没有认真解决问题的担当与作为。这些地方何至于此?

一者,这表明当下已常态化的环保督察正在成为一柄利剑,持续对地方产生强大的倒逼压力。国家层面的各项部署要求是不是落实到位,责任有没有夯实,整改是否有力有效……这些,地方都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认真应对。特别是,中央环保督察不仅梳理问题,也会连带着对地方治理反馈意见。通俗地讲,每一次下沉督察,都可能发现问题并处理干部,压力之下,一些地方官员难免有“如坐针毡”之感。

再者,种种“谍战”乱象,暴露出一些地方对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对环保督察不适应的“病症”。表面上会喊喊口号,但在具体的行政实践中,仍更看重经济指标。过往“唯GDP”导向的政绩观,并未真正得到扭转。一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出现冲突,一些地方更关注的依然是经济发展。为了“保经济”,往往会不惜将环保作为“代价”牺牲掉。

虚工易做,实事难为。一直以来,一些地方的个别官员习惯于喊口号、说大话,而不愿意扎扎实实做好基础性工作。尤其是,生态环境保护牵涉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链条,触碰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抓起来难免会磕磕碰碰。这也使得一些官员宁肯高调门表态、搞搞形式主义,而不是去从源头治理、严格执法。

事实上,中央环保督察所“督”、所“察”的,除了各种侵害生态环境的问题,同样包括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各种执行不力、敷衍塞责、虚假整改等作风问题。与自然生态保护相比,政治生态的修复与治理同样重要。

这也意味着,面对中央环保督察,各地应以老老实实的态度为宜,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不折不扣,举一反三,夯实基础,务求长效。惟其如此,才能变左支右绌弥缝的被动,为积极作为、对症下药的主动。当生态环保工作进入常态化的正轨,也就不必绞尽脑汁编排故事应付督查组了。

责任编辑:贾楠 SN245

检出阳性旅客6例!民航局对伊拉克航空发出熔断指令 中纪委:严惩网络“特供”“专供”违法行为,查处违法案件130件罚没款33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