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下一个百年,看少年的你!
来源:中南大学
1919年5月4日,一群心怀“国之大者”的青年,以救亡图存为己任,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追求,奏响了一曲浩气长存的青春之歌,开辟鸿蒙闯出一个新天地。
五四风雷,激荡百年。“五四”热血淌过百岁光阴,依旧在另一批“90后”“00后”青年们的血脉中涌动。
少年的你,如何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如何擎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荣光,陪伴我们的祖国大步奔向另一个百年?
对青春最好的致敬,是在奋斗中成为更好的自己。看一位位中南学子,如何以五四精神为底色,在奋斗中绽放蓬勃向上的青春力量,镌刻下属于时代的青春印记。
向善:“挺身而出是一种本能”
4月25日,在长沙348路公交车上上演了暖心一幕。一位老人忽然晕倒,与其乘坐同一辆车的湘雅护理学院研究生谭欣、廖丹丹看到后,立马上前救助。
“简单快速地询问老人病史,按照理论知识迅速进行护理诊断,采取正确的手段进行救助,因为家属不在,所以选择全程陪同。最终以有惊无险告一段落。”两人回忆着当天的经过。
当谈到这次偶然的事情,谭欣、廖丹丹觉得这是一件分内之事,“当时也没犹豫是不是要上前帮助,只想着医护人员的身份和社会责任是对等的,救死扶伤是医护人员的天职。而担当是护理永恒的主题词,更是每个人应该刻在内心深处的人生词。”
五四精神如何薪火相传?新青年如何堪当民族复兴重任?谭欣、廖丹丹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在她们看来,“护理绝对不是一门简单的机械化技术,其中的知识储备、人性关怀等都具有极高的要求,它涉及到的不是冷冰冰的物体,而是人最为珍贵的生命。”
图书馆的枯坐往往是对医学生最合适的代名词,没有日常的“定”,何来紧急情况下的“行”。“不将知识了然于心,如何在未来岗位上尽己所能,救死扶伤,”谭欣、廖丹丹充满自信地说,“纵然医学生涯涩到发苦,我们依然大步向前,甘之如饴。”
斗志:“1058分!只是起点!”
一个月前举行的第23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西南赛区中南大学对阵云南财经大学的比赛,对中南大学前锋黎璋霖而言,是他职业生涯的关键一役。单场砍下30分后,他的联赛生涯总得分达到1058分,刷新沉寂13年的纪录,登顶CUBA男篮历史“得分王”。随后,他又继续在西南赛区决赛中拿下31分19篮板,助力中南大学第七次捧回“西南王”荣誉的冠军奖杯,并一举夺得西南赛区MVP。
辉煌背后,是十年如一日的积累。纵有过人天赋,黎璋霖也从未松懈,“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奋斗拼搏的精神。”每天六点起床,六点一刻开始训练,这样雷打不动的半军事化训练日程对他来讲早已成为常态。球场瞬息万变,每一个判断都可能影响整个战局。为了保持迅速而准确的反应度,在平时的训练中,他仔细观察对手,寻找其注意力松懈的时刻,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注意力,以保证能在比赛关键时刻做出最优选择。
“自己做好了,自然会感染到别人。”作为球队老将,他总是以身作则,用行动许下无声的承诺。2020年1月的CBA全明星星锐赛中,黎璋霖脚掌骨折,打了八根钢钉,其中之痛可想而知,说起这件事,他却只是用一句话轻轻带过:“比赛中受伤很正常,现在已经拆啦。”后来的全国赛里,曾经并肩作战的队友因故相继离队,而正值球队关键时刻,他便挑起责任与球队一起前行,在通往决赛的前三场比赛里夺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入选国家奥林匹克集训队并成为主力,CUBA总得分、总篮板位列第一,多次参与CUBA助中南卫冕“西南王”,并多次入选CBA和CUBA全明星赛……像是以1058分刷新CUBA历史得分记录后又在持续增长的分数一样,面对曾经取得的累累硕果,黎璋霖的眼睛则望向远方,“希望在未来时光里,能够不忘初心,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今年是他参与CUBA联赛的最后一年,在此之后他还将继续朝CBA进阶,在更高的舞台上证明自己。他的青春里,从未缺席过的是球场上肆意挥洒的汗水,是面对坎坷时一把扛起的责任,是谈起未来时充满斗志的神采飞扬。
奉献:“用一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
清晨5:40,在河北阜平中学,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2020级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戴小康照例起床,带学生到操场跑早操,准备开始一天的支教工作。现在的戴小康不只是一名研究生,也是中南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河北阜平中学高一12班的班主任、高一11班及12班的生物老师。
自2001年起,中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连续21年选派志愿者,前往中西部地区,接力开展支教工作。
“我的家乡地处革命老区——鄂豫皖苏区,之前属于国家贫困县,我小学时的英语老师和初一的班主任兼数学老师都是支教老师。”在戴小康的求学经历中不乏支教老师的身影。对他来说,他们是值得学习的榜样,也是他选择支教的动力。
支教工作并不简单,朝五晚十一的高中班主任生活,一叠叠堆起的教案,处理不完的日常琐碎,还有需要反反复复挂在口中强调的问题……选择支教,就意味着选择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戴小康却不曾后悔。“我也没想过自己一个男生会变得这么细心和‘话痨’,还乐在其中。”
“理想有两种,一种是我实现理想,一种是理想通过我实现。”这是戴小康喜欢的电视剧台词,也是作为党员的他在践行的理想实现方式。“可以将自己脑中的知识和见识传授给学生,给他们讲明白几条道理,对他们的人生有几点益处,就是十分有意义的一件事。”在戴小康看来,只要热忱地付出时间和精力,倾情奉献完成好遇到的每一项工作,总会有一定的成果,总能在埋头工作的时候让理想通过自己得以实现。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无数像戴小康一样的中南学子,选择将一段青春时光献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选择担起时代责任,用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为民族积极奉献。
“基层是青年磨炼成长的实验田野,是我们青春追梦的理想国。一届届研究生支教团的前辈们,用他们的青春坚守、用他们的艰苦奋斗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如今,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上,我们也当不负使命。”任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湖南江华分队队长的吴倩是公共管理学院2020级社会学专业的研究生,在她看来,支教团带去的是可以让贫穷落后山村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的青春力量,选择加入研究生支教团,终生无悔。
求真:“万般尝试,求真学问”
2008年“5.12”汶川地震引发的大光包滑坡,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滑坡体量级达到十亿立方米的滑坡之一,由于特殊的量级和结构的原因存在潜在的灾害风险。2020年底,一篇揭示该类型滑坡的形变特征及规律的研究论文登上了地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JGR: Solid Earth》的封面。论文利用多源多轨道星载雷达数据以无接触的方式获取了大光包滑坡在汶川地震后十余年间的形变监测结果。论文第一作者罗兴军,是地信院测绘与遥感科学系2017级的一名硕士研究生。日日夜夜地监测、建模、分析……一项成果的孕育凝结着他两年的心血。
“兴趣和对未知的好奇心,是我做研究的根本驱动力。”罗兴军觉得,能够从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的观测数据中提取地表的细微变形,是一件很有挑战并有趣的事情,进一步通过地表变化,尝试对现象背后的机制进行建模和解译,借助理论和技术了解自然,这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求真的过程。
在研究滑坡形变监测和机理的方向中,受导师汪长城教授的启发,罗兴军开始研究大光包滑坡的形变运动学特征。由于滑坡的局部形变比较复杂,要总结滑坡的形变规律比较困难,加上可参考的资料不足,导致研究一度进展缓慢。罗兴军坐着科研的“冷板凳”,眼见身边的同学已经有了研究成果,自己却多次在组会中汇报相似的内容。他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又一头扎进了实验室。
由于卫星观测到的形变是在卫星视线向的,滑坡发生的地形较复杂。在反复的形变场分析中,罗兴军逐渐意识到,一开始用三个轨道的SAR数据分别做出来的形变难以解释大光包滑坡的形变模式,要将东西向和垂直向形变进行建模,才能更细致地去分析大光包滑坡的形变规律,而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滑坡地质灾害长期监测及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老师们时常强调,做研究就要紧扣国家需求,把握时代潮流。”罗兴军深以为是。从国家需要出发,才能有更广阔的舞台实现自我价值,也是青年进步的动力。科研的目的在于求真务实、学以致用,他希望能够用卫星作眼睛,敏锐地捕捉地表各种变化,探寻现象背后的自然规律。
愿中南青年始终
知行合一,经世致用
向善、求真、唯美、有容
以满怀赤诚追求理想
以开拓进取定义青春
以青春之我
创建青春之国家
下一个百年,看少年的我们!
来源|中南大学新闻网
作者|李睿豪张艺朵梁馨月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