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让合作社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62个村,村村都有合作社。我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经过多年的培育与扶持,合作社在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使命后,如今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为玉树发展增添着后劲和活力。
甘达:全民创富不是梦
“只要村民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村里都能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玉树市扎西科街道办事处主任桑旦南周说。
最近三年,扎西科街道办事处甘达村依托甘达利众专业综合合作社这一商品销售流通平台,组织不同年龄段的村民通过培训,从事生产、销售有市场前景的日常生活服务用品或服务于集体经济的各项工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要转变观念,掌握技能,我们给所有参加培训的村民每天补助40元,村民们积极性很高,想要致富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桑旦南周说。
甘达村先后组织900余名村民参加培训。20岁至30岁的村民可参加导游、民族歌舞表演等培训,服务于体验游、生态游及喜宴、宾馆接待,旅游旺季月收入可达3000元至5000元不等;30岁至50岁村民可参加缝纫、厨师、石刻等培训,其中从事民族服饰缝制工作的村民,缝制的服饰直接通过合作社对外销售,每件加工费45元至65元不等,月收入可达2000元左右;50岁以上村民可从事实牧区生产生活用具的制作,由合作社统一销售,月收入可达1500元左右。
据统计,甘达村通过技能培训后实现就近就业村民约占全村人口的75%以上,实现“全民都有岗位,人人都可创收”的发展目标。
白卡:传统手艺放异彩
“23万元曲克安达面膜的订单,对我这个刚开始创业的牧民来说,算得上是很大一笔订单了。”白卡兴奋地说。
白卡出生在玉树市隆宝镇云塔村,自小与奶奶相依为命。小时候,每天含着奶奶熬制的安达,漫山遍野拾牛粪,是白卡最甜美的回忆。长大后,白卡考入青海大学藏医学院,学到了更多的医护知识,还深入了解关于曲克安达的专业知识。回到玉树后,白卡开了一个家庭作坊,加工曲克安达糖果、手工皂和面膜。
曲克安达是什么,除了牧区群众以外极少有人知道,其实它不仅可以当零食,还可以做护肤品。牧区群众把牦牛奶中的酥油提取出来后,将剩下的牛奶放入锅里熬,然后倒入布袋中,沥去水分留在布袋中的就是“曲拉”。曲拉经过发酵熬制后变成固态物就叫安达,是一种藏糖,也是牧区孩子的传统食品。
家庭作坊有了起色后,白卡和几名志同道合的好友合伙成立牧女工贸公司,扩大生产加工规模。她和合伙人走访了上拉秀乡及周边乡镇,与300余户牧民达成收购协议,还季节性雇用了10名贫困家庭的妇女做员工。
“这不仅帮助了很多的家庭增加收入,让他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更令我高兴的是传承了奶奶的手艺,如今我已被认定为玉树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白卡说。
仁青:个人富裕不算富
“我是跟着牦牛屁股长大的康巴人,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是我最大的梦想。”仁青说。
仁青出生在巴塘草原,学会走路时,仁青就跟着大姐放牧、挤奶。长大后,仁青来到了玉树县城做起了服装生意,纵然很忙,他每月都要回巴塘草原住两天。“看到乡亲们依然过着贫困的日子,看到曾经如同披着黑色绸缎的牦牛也失去了光泽,对我的触动特别大。”仁青说。
脑子活泛的仁青想到从牦牛入手来带领乡亲一起致富。从外观看,牦牛头大角粗背弓,皮毛松厚富有光泽,毛色纯黑。从肉质看,牦牛肉脂肪淡黄、肉色深红,有明显的大理石纹,触摸弹性良好而且不粘手。从奶质看,牦牛奶做出的酸奶,奶皮的厚度超过手掌厚度,奶皮下面的酸奶如同豆腐一般醇厚。
2014年,仁青成立仁青宝藏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动牧民们用自家的牦牛和草场入股。接下来,他从曲麻莱县引进野血公牦牛育种改良,并在政府的扶持下,开始兴建厂房、车间、化验室、恒温冷库,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牧民们的牛奶,加工生产牦牛风味乳,走上了产业化经营的道路。
如今,入股的牧民达到20余户,牦牛400多头,草场10万余亩。此外,牧民家中的青壮年劳动力还可以到合作社上班。“合作社现有40名员工,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户均分红超过2万元。”仁青说。(陈晨肖子树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