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慢火车”!——探寻深山“小康”路上美丽风景线

日期:04-21

原标题:你好,“慢火车”!——探寻深山“小康”路上美丽风景线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题:你好,“慢火车”!——探寻深山“小康”路上美丽风景线

新华社记者樊曦、周圆、谢佼

“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发达的高铁网。而在偏远地区,仍有81对俗称绿皮车的公益性“慢火车”穿行于大山之间,站站必停、票价低廉。悠悠铁韵,奏响“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时代强音。

四川大小凉山,成昆铁路途经彝族群众的主要集聚地。一个个小站旁,身披“察尔瓦”羊毛披毡的彝族老乡或抱着鸡鸭,或牵着山羊,等候着他们口中的“小慢车”—— 5633/5634次列车。

时间回到1970年,曾被外国专家断言“修不成”的成昆铁路开通运营。“1083公里,30多万人参建,2000多人牺牲,平均每公里大约有两名筑路者牺牲。”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档案室干事王福永说。

绝壁开坦途。半个多世纪来,这列“小慢车”成为彝族老乡与外界连通的主要交通工具。26个站点,平均时速不到40公里;行李车厢的地板装上栏杆,方便村民拴牛羊;最低票价2元,26年未涨……赶集求医、探亲上学、外出务工,“小慢车”承载着沿线百姓的致富梦、成才梦、团圆梦。

目前,全国仍有81对公益性“慢火车”行驶在21个省份的偏远地区,途经35个少数民族地区,经停530个车站,每年运送沿线群众1200万人次,每公里票价不到6分钱。

速度虽慢,可品质一点不降。国铁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建立投入保障长效机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进出站通道、雨棚、跨线设施等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对车站供水、供暖、供电、照明、引导警示标识等设备设施进行补强,显著改善了乘降条件,确保了群众出行安全。

一列列“慢火车”穿山越水,连接山区与城镇,筑起条条致富之道。

东北大地上,4317/4318次“慢火车”在通灌铁路上缓慢行驶。山蘑菇、山楂皮、蕨菜、自酿蜂蜜……附近十里八村的山货都集聚在一节车厢里。一旁悬挂的“列车大集”四个字,解释着这一切。

近期,当地铁路部门以“慢火车”为载体,将“大集”搬到车厢里,允许村民在车上进行农副产品交易,同时还提供最新用工广告、价格变化和天气预报等实用信息。

沿线西湾村村民刘恩德已是“列车大集”的常客,生意好时,他一次能卖出近1000元的山货,“这趟车不仅解决了出门难的问题,还给了咱们挣钱的机会。”他说。

近年来,各地铁路部门适应惠民助民需要,依托“慢火车”打造“乡村集贸市场”,开办车站“扶贫专柜”。同时,结合当地特色,创新打造出一批颇具地方特色的公益性“慢火车”服务品牌,如“慢火车·优生活”“湘西慢慢游”“成铁彝乡情”“富民号”“幸福乡村号”等。列车朝向幸福开,沿线村落特色文化搭上铁路“顺风车”,曾经沉寂的乡村“活”了起来。

如今,在偏远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慢火车”依旧是排头兵。国铁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出行需求和交通设施变化情况,优化列车开行方案。同时,统筹安排枢纽火车站接续换乘时刻,充分发挥公益性“慢火车”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服务保障范围。

此外,坚持“一线一策略、一车一品牌”,针对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地域特色,将公益性“慢火车”开行与当地产业发展、惠农助学、旅游开发等有机结合起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罗文主持召开省推进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2021年第一次会议 手记丨仲裁院多了个“新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