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直击!南理工新冠疫苗接种现场!
来源:南京理工大学
根据江苏省南京市的统一部署
为筑牢校园免疫屏障
保障师生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4月12日起
南京理工大学针对全校师生
开启新冠疫苗第一针的接种工作
4月13日,校党委书记张骏、校长付梦印带队来到位于逸夫楼的接种点,检查指导疫苗接种工作,向现场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接种工作的流程、保障等情况,对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相关单位提前做好预案,加大疫苗接种宣传力度,做到“应接尽接”。
在接种现场,校领导亲切慰问进行疫苗接种的师生,了解疫苗接种后的感受,对大家积极接种疫苗、共筑免疫屏障的行为表示赞赏,并叮嘱大家放松心态、注意休息。
慰问结束后,校党委书记张骏、校长付梦印等全体校领导带头接种疫苗。
为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学校成立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领导小组,校长助理路贵斌多次主持召开专题工作会,并就接种场所的准备情况进行前后两次的现场检查指导,确保学校疫苗接种工作安全有序。
学校与玄武区委区政府积极协调沟通疫苗接种工作,得到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玄武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专门到校调研指导,并对我校的接种工作安排予以肯定。
至4月14日
全校已累计有15677名师生预约新冠病毒疫苗
4月12至14日
已有3841人完成第一针接种
★
来看!疫苗接种现场!
★
接种现场秩序井然
按照接种流程场馆划分为
询问区、登记区、接种区和观察区
前来接种疫苗的师生员工
需佩戴口罩排队等候
出示预约成功界面后
有序进入场馆内
为保障接种工作安全有序
医务人员耐心解答师生问题
并提供各项服务
学校大学生党员百时奉献实践活动志愿者
积极开展志愿服务
他们身穿红色马甲
认真细致地开展工作
在登记台
医务人员会根据疫苗接种要求
询问被接种者的健康状况
判定其是否可以接种
被接种者扫码确认身份
医务人员核对信息
并给予相应的医学建议
被接种者认真阅读知情同意书并签字后
领取号牌前往接种区对应窗口等候接种
被接种者出示在登记区拍摄的条形码
医务人员再次确认信息后
按照接种流程进行接种
完成接种后
被接种者需要前往观察区留观30分钟
无不适症状方可离开现场
★
我来告诉你打疫苗的快乐!
★
•原本以为打疫苗会很疼,但是实际上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校医院棒棒的!
——自动化学院陈同学
•打疫苗前我还有点紧张,但是负责接种疫苗的医生很温柔,让我感觉轻松了许多,现在打完疫苗了,满满的安心。
——电光学院王同学
•打疫苗的时候我的心情很平静。学校内就可以接种疫苗,让我节省了去外面医院的时间,这一点非常便利,让我觉得很好。
——宋老师
•一下课我就来打疫苗了,接种得很快,也很方便,不会影响我接下来的工作安排,非常不错。
——吴老师
为了方便师生接种
此次疫苗接种点
特地设置在了教学区的逸夫楼内
很多小伙伴已经在这两天打完第一针啦
★★★
第一轮接种持续到四月底
还没有报名的同学要抓紧时间啦!
安全有保障的新冠疫苗接种
你值得拥有
疫苗接种小Tips持续为你奉上
↓↓↓
向上滑动阅览
接种前注意事项
1.接种当天应穿干净、宽松的衣服,方便接种。
进入接种单位前,请配合工作人员做好测量体温,健康状况询问和苏康码检查等工作。
2.不建议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和其他疫苗接种需间隔两周以上。注射过免疫球蛋白者,应间隔1个月以上再接种本疫苗,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3.一般如对花粉、海鲜、牛奶、抗生素等食药品过敏、皮肤出现过敏、鼻炎等过敏史者,若未对疫苗或疫苗成分过敏,只要不处于急性发病期可接种疫苗。
接种时注意事项
1.认真阅读知情同意书并签字,按照要求进行接种。
2.不得随意触碰接种室内物品。按压接种部位的棉签要放入指定医疗废物桶,严禁随意丢弃或带离现场。
3.全程戴好口罩,有序排队,保持社交距离。
接种后注意事项
1.接种后现场留观30分钟才可离开。回家后如出现不良反应相关症状,报告接种点工作人员,必要时及时就医。
2.如果接种第一剂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或出现任何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者,且不能排除是疫苗引起的,则不建议接种第二剂次;另外受种对象接种第二剂次时患急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应暂缓接种。
3.有怀孕计划的女性如果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一般建议全程免疫3个月以后再怀孕。若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发现意外怀孕,建议定期做好孕期的各项检查,如有异常按医嘱处理。同时暂缓后续剂次疫苗接种。
4.保持接种部位清洁,避免感染。接种工作人员在接种后嘱咐受种者当天不要洗澡。新冠病毒疫苗一般含有吸附制剂,部分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接种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或硬结,洗澡时要避免过度按压、刺激,洗澡后要保持局部清洁。
5.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即使打完疫苗,也要保持戴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必要时请配合防疫相关部门进行核酸检测。
接种疫苗你我同行
携手抗疫各献微力
亲爱的NJUSTers
你今天打疫苗了吗?
出品丨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
策划|新媒体研究会
文字丨校医院陈舒
图片丨赖鑫赵修樊朱志飞褚易凡
编辑丨褚易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