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知校史学党史①|长春理工大学诞生在党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
来源:长春理工大学
1958年,在党中央“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学校前身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应运而生。在学校后来60余年的发展中,每一步成长壮大无不体现了党对教育科技事业的殷殷关切和高度重视。一部长春理工大学办学史,映衬着党的教育工作史、科研工作史。值此迎来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开设“知校史学党史”专栏,让我们在重读校史中共同感悟党对教育科技事业的亲切关怀和英明领导。
——党委宣传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20世纪50年代,是以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激光、生物技术、航空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科学技术快速生长期,科技进步为人类展现出一个全新景象。但是,新中国当时的科技力量和综合国力十分薄弱,难以适应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1956年,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即《1956-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这一规划对当时我国未来十二年的科技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向科学进军”热潮。
1958年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不久,全国就掀起了工农业生产“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高潮。
与此同时,教育战线也出现了教育大革命的新形势,工厂研究所办大学,大学办工厂和农场等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许多白手起家的大专院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起来。
1958年5月,中国科学院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请示得到了党中央批准,正在积极筹建中。有鉴于此,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研究所党委和王大珩所长为解决本所科研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提出利用所里的有利条件,创办一所培养光学精密机械仪器专业人才,适应我国光学精密机械仪器事业发展需要的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经过广大干部和科技人员的充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长春市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光学事业的重要基地,创办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具有其他城市不能比拟的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于是,1958年6月6日,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研究所向中国科学院、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正式提交了创办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的申请报告。
报告上交后,受到中国科学院和吉林省委的高度重视。6月27日,中共吉林省委同意成立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几天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研究所党委抽调6名专职干部,组成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筹备工作组,负责具体筹备事宜。7月1日,启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印章。7月中旬,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亲笔为学院题写校名。8月8日,中共吉林省委批准王大珩所长兼任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院长,副所长龚祖同、所党委书记李明哲兼任副院长。
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研究所创办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的同时,后来并入学校的长春机械学院,也在夏光伟等同志为主要骨干的努力下由中国科学院长春机械研究所创办成立了。
1958年9月,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研究所党委领导下,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成立了学院党支部。可以说,长春理工大学从建校一开始就把“听党话,跟党走”作为办学的根本保证,从诞生之初就延续着红色基因。
撰稿:何正泷
编辑:丁宇同
责编:程力
审核:于英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