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应如何扩大和深化经济合作?中国驻印度大使回应

日期:04-04

原标题:中印应如何扩大和深化经济合作?中国驻印度大使回应

据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网站4月4日消息,4月2日,中国驻印度大使孙卫东同印度知名学者和媒体评论员、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重要助手库尔卡尼举行视频对话。孙大使介绍了对中印关系、边界问题、中印双多边合作以及共同关心问题的看法。以下为部分内容。

库尔卡尼:印中经贸合作存在巨大的、未被挖掘的潜力。但我们的贸易、商业和投资合作在2020年遭遇了挫折。与此同时,一些西方人士渲染经济上“对华脱钩”、“排除中国”言论。这种危险言论和做法仍在持续。大使先生,您认为中印应如何扩大和深化经济合作?您非常清楚印方在这个问题上的正当关切。中方将如何解决这些关切?您认为印方应该做些什么?

我还有一个相关的问题。自去年以来,莫迪总理强调印度要成为“自立印度”,即在经济关键领域实现自立。中国也正以自身方式走自立之路,通过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推动国内经济发展。我相信,印中战略并非相互排斥、彼此对立。例如,两国都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快速增长的数字经济,我们应在高科技领域合作。这种合作将使我们的经济更加强劲和自主。这同样适用于印中在绿色清洁能源发展方面的合作。我们两国均承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您是否能对此进行一些阐释?

孙大使:正如你所说,中方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在进入新发展阶段后,中国将提高自主发展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好贯通国内外两大市场。

我们注意到,印度政府提出“自立印度”的发展理念,推动印度加快发展,同时也强调印度不会同世界潮流分隔。我认为,像中印这样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想靠别国的恩惠解决生存发展问题是不可能的,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中国过去几十年正是这样做的。同时,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利益深度交融,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依靠自身发展并不等同于“闭门造车”,而是要坚持对外开放,促进合作和包容性发展。

去年,尽管面对疫情全球肆虐,中国经济展现出超强韧性和活力,是世界经济的“稳定器”和“发动机”。我举三个例子。一是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实现经济正增长,经济总量超过100万亿人民币,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前景可期。二是去年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共吸引来自124个国家的企业参展,累计意向成交726亿美元,展现中国向世界开放市场的坚定信念。三是东盟已超过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额达到6846亿美元,其中仅越南一国就占了1922亿美元,中国和东盟都从互利共赢中受益。中国不断改善全方位营商环境,外商在华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越来越短,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未来发展将为包括印度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更大机遇。与中国脱钩就意味着对机遇关上了大门。相信明智的政府和企业都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中方从不刻意追求对印贸易顺差,当前中印贸易不平衡问题主要是两国贸易结构差异造成的。根据中方统计数据,尽管去年受疫情影响,中印双边贸易额仍达到876亿美元,其中印对华出口208亿美元,同比增长16%。这说明只要是适销对路的商品,总会在中国市场受到欢迎。中印经济互补性强,中国多年位列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印度也是中国在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这是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不管是“全面脱钩”还是“有选择脱钩”,既不现实,也损人不利己。双方应融入全球化进程,努力做大合作蛋糕,在对外开放和互利合作中缓解贸易不平衡问题,实现共同发展。我们希望印方对外开放一视同仁,不针对特定国家或地区出台限制措施,或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将特定国家企业排除在外。希望印方给予中国企业符合世贸组织非歧视原则、市场公平竞争原则的待遇,提供公开、透明、公正的营商环境。

你提到了环境保护问题。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是关系子孙后代的大事。习近平主席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正在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印在应对气变问题上立场相近,均为“基础四国”成员,有较好合作基础。印度服务业发展较快,而服务业碳排放相对较低。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节能减排等方面拥有领先技术。中印可进一步加强互学互鉴,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实现优势互补。

首部京津冀区域协同标准《骨灰节地生态安葬规范》4月1日起实施 解决边界争议是否应成为印中的首要事项?中国驻印度大使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