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党史故事丨河池市第一名共产党员韦一平

日期:04-02
广西党史河池市

原标题:广西党史故事丨河池市第一名共产党员韦一平

韦一平故居

韦一平故居

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里乐村短洞屯,有一户农家小院,院里有四间泥瓦房,总的加起来不过100多平方米,经常有党员干部和群众前来参观,这便是革命烈士韦一平的故居。2003年,这里被确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身贫寒,投身革命

1906年,韦一平出生在天河县下里乡(今罗城四把镇)一个贫苦家庭,年少时他勤奋好学,热爱劳动。由于家庭困难,他被迫辍学回家。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韦一平学会了弹棉纺线、打草鞋、上山砍柴,有时挑着柴火到30多公里外的宜山县城(今宜州区)去换钱。进城卖柴期间他结识了一位书店员,阅读了一些进步书籍,从而萌生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革命思想,回来之后,他当即决定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去。

1923年秋,带着“大丈夫志在四方,务必外出当事,以偿夙愿”的铮铮誓言,韦一平和好友韦明秀一起离开家乡,来到广东省三水县,积极投身在这里进行的工农革命运动。1924年5月,韦一平在三水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河池境内第一个共产党员。韦一平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广州起义、海陆丰起义和百色起义,他身先士卒,为党的事业和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人清廉,不搞特殊

韦一平作为新四军高级指挥员,为人艰苦朴素、省吃俭用,坚持和战士同吃一锅饭,同饮一壶水,他纪律性强,能坚持原则,不搞特殊化。

韦一平结婚时做的两件蓝色格子衬衣一年四季轮番穿换,破了又补,补了又破,一直跟随他多年,从不主动换新衣服,每次都叮嘱特务员洗衣服时一定要轻着些,避免衬衣又被搓破。在第三次反“围剿”战斗中,韦一平任湘赣边区五十七团团长,时任湘赣二大队政委罗维道有次打开他的铁皮箱子,想从箱子里找点好吃的东西,突然间哈哈大笑:“老韦也是一个穷光蛋,一块饼干也没有”。在苏中第一军分区时,时任十八旅江都团团长戴克林看到韦一平工作辛苦,人又很消瘦,就叫管理股的同志给他买了两只鸡,韦一平知道后当即拒绝,并把戴克林批评了一顿:“这样做会助长特殊化的风气。”农民家庭出身的韦一平,长期在苏区开展游击战斗,经历过艰苦卓绝的日子,从不贪图享受,他身边的人常常说:“这样的首长真不多见!”

坚守指挥,为革命大义献身

1945年10月,按照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位于长江以南的新四军奉命向江北转移。韦一平先人后己,放弃跟随大部队一起撤离,率领第四纵队留下开展掩护工作。15日午夜时分,韦一平同纵队机关、地方干部近千人,作为最后一批北撤人员登上“中安”号轮船。轮船行至江中心,船底突然进水。危难面前,韦一平依然坚守指挥,最终与800多名指战员一同罹难,终年39岁。

韦一平是仫佬山乡的优秀儿子,是河池最早加入共产党员的先辈,他的革命之路从河池出发,征战大江南北,在开创苏北、苏中革命根据地中贡献突出,为革命事业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无愧于时代的楷模、民族的骄傲,是真正的无产阶级硬骨头。他崇高的品德和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始终激励后人不断奋进,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纪委监委根据《我们的位置在群众前面》《一往无前工农革命风雷荡》等作品整理)

四届来宾市委第十一轮巡察完成进驻 “金猪”换轿车 小康路上再“提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