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家风传承丨追寻先辈足迹不负光荣使命
我的祖籍东兰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发祥地、右江革命根据地的腹心地,是人民军队早期革命将领韦拔群的故乡。
时值清明,坐落在县城九曲河畔的革命烈士陵园,苍松肃立,翠柏静哀。这里,长眠着大革命时期以来英勇牺牲的2000多名东兰籍革命烈士和无名英烈,无声记录着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曲威武雄壮凯歌。
站在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下,我的眼中噙满泪水,心中万分激动,目光也久久停留在“谭国联”这三个字上。
我的爷爷谭国联,是一名革命烈士。打小时候起,老一辈就不断给我们兄弟姐妹讲爷爷的故事。
1925年,农军上来村里招“兵”,爷爷谭国联在其父辈的鼓励下,积极报名参军,投身革命。因为爷爷有点文化,先后做了区农民自卫军宣传员、赤卫队文化教员。后因作战勇敢,1930年10月,红七军整编时,任第二十一师五十五团第三营教导员。1938年2月,在南丹县的一场战斗中,为了掩护受重伤的战友,爷爷被捕入狱,于同年4月英勇就义。
长辈告诉我们,狱中,敌人想要拉拢爷爷,于是各种威逼、利诱。软的不行,就来硬的,但爷爷坚贞不屈,不愿投降。两个月的百般折磨,敌人见无计可施,便将爷爷残忍杀害。爷爷牺牲时,才34岁。那时,我的父亲刚满一岁。
爷爷去世后,奶奶接过革命的接力棒,也参加了革命,为战士们洗衣、烧饭、做菜,同时,负责传送情报和运送物资。在一次深夜传送情报的路上,奶奶不小心摔坏了下巴。由于当时缺医少药,为了把药留给更需要的同志,奶奶便自己简单处理了一下伤口,因没有及时医治,造成两片嘴唇不对称无法合拢。
但奶奶常说,她是幸运的,因为她看到了新中国成立,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美好生活。
正是在爷爷奶奶红色故事的熏陶下,我刚参加工作就入了党。
“你是党员,遇到困难就要冲在前面,要像你爷爷一样,勇往直前。”这是奶奶在世时常叮嘱的话。
祖辈旗帜,犹自飘扬。
我为爷爷、奶奶的光荣历史而骄傲,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而自豪,也正是因为这种骄傲和自豪,激励着我,在纪检监察的反腐一线上,一干就是20载。
“1.55米的瘦小个子,又是一个女同志,怎能震慑腐败分子?”“你还是老老实实在家看孩子。把事情做绝了,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身处反腐一线,面对举报人的不信任和违纪违法人员的威胁,我虽犹豫过、委屈过,却从未打过退堂鼓。因为,我深知,相比于爷爷那辈人经历的生死考验,这点困难和挫折又算什么。
于是,面对嚣张的腐败分子,我告诉自己,我的身后是党和人民,是党纪国法,没有什么好畏惧的;面对说情打招呼,我告诉自己,纪检监察干部干的就是得罪人的活,人情的口子坚决不能开;面对监督执纪问责路上的困难,我告诉自己,作为革命后代,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唯有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精神,追寻先辈光荣的足迹,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才能告慰先辈,才能对得起“党的忠诚卫士”这个称号,才能不负使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
此时,一群戴着红领巾的孩子排着整齐的队伍唱起了红歌,在嘹亮的歌声中,我轻抚胸前的党徽,向着纪念碑深深地鞠上一躬,轻声说:“爷爷,您看,这片红土地上,革命精神在一代代传承!”(金城江区纪委监委)
东兰革命烈士纪念碑下,谭慧文和同事们在烈士名录中,寻找爷爷“谭国联”的名字
谭慧文向革命烈士敬献了鲜花,表达了对爷爷等革命先烈的追思与敬意
在东兰县列宁岩内的“农民运动讲习所”,爷爷谭国联接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图为在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谭慧文向全市纪检监察干部讲述爷爷的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