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新局 谱新篇⑤丨交叉融合 主动布局 构建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学科体系

日期:04-30
交叉学科

原标题:开新局谱新篇⑤丨交叉融合主动布局构建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学科体系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开新局 谱新篇⑤丨交叉融合 主动布局 构建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学科体系

“十四五”是南京农业大学全面落实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开局起步时期。即日起党委宣传部推出“开新局谱新篇”专栏,解读学校发展蓝图、聚焦师生关切、把握未来脉动。通过部门专访,系统展示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以及新校区建设中的发展规划,以清晰的路线图、严密的时间表、厚实的任务书,迈出奋进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征程的坚定步伐。

——编者按

“十四五”期间,学校学科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是什么?为推动新形势下的学科建设,学校有哪些具体举措?交叉学科是学科建设的增长点和突破点,我校目前在强化交叉融合、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方面,有哪些考虑和举措?学科在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龙头”作用,新形势下学校将如何优化和完善学科评价体系?本期开新局专栏,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罗英姿为我们解读新时期学校的学科规划与布局。

“十四五”期间,学校学科建设的目标和方向是什么?

“十三五”期间,学校学科建设成效凸显,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2个学科入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7个学科获评A类,4个学科获评A+,A+学科数并列全国高校第11位。学校进入ESI全校前1%学科数从“十二五”末的4个增加到目前的9个,前1‰学科数从1个增加到2个。新增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学校现有30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20种专业学位授予权,17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

开新局 谱新篇⑤丨交叉融合 主动布局 构建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学科体系

“十四五”,学校将坚持“强农、拓工、实理、兴文”的学科发展思路,强化植物科学类学科优势,提升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的地位,拓展食品科学、农业工程等学科领域,夯实生物学、生态学学科基础,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实现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繁荣振兴。按照“高水平、入主流、有特色”的原则,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有针对性地布局一批新学科专业,调整一批传统学科专业,推进农科与理、工、文、医科的深度交叉融合,提高学科综合化程度和竞争力,推动若干优势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或行列,着力构建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学科体系。

为推动新形势下的学科建设,学校有哪些具体举措?

01

全面实施学科牵引工程

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统筹布局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支撑平台、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建设任务,以解决重大问题和做出杰出贡献为重心,科学配置办学资源。以农业和生命科学发展为主线,以一流建设学科为支点,助推更多优势特色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计划。推动学科建设成效评价改革,建立健全学科建设目标、绩效与资源配置良性互动的学科发展机制。

02

分类实施学科建设支持计划

分期分批实施一流农科建设支持计划、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支持计划、优势理工科建设支持计划、精品社科特色文科建设支持计划,通过四类学科建设计划的实施,着力打造“强势农科、优势理工科、精品社科和特色文科”。

03

强化学科方向凝练

把凝炼学科方向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四个面向”,聚焦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生物安全等重点领域,在重点方向上取得有效突破。不断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科,实现传统优势学科的“提档升级”,补强动物类、工程类学科短板,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主动部署和培育一批新的学科方向,逐步构建一批具有优势特色的学科专业集群。

04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强化顶层设计,坚持特色发展,科学合理设置学科专业,做强传统优势的学科、做精国家战略急需的学科,做实新型交叉融合的学科。拟新增社会学、化学、风景园林学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整合不适应社会需求的老旧专业3~5个,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养殖安全与动物健康、生物育种、农业智能装备、生态修复、文化遗产等新兴学科专业建设。通过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固本强基、交叉融合、择优培育,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多学科协调共生、支撑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

交叉学科是学科建设的增长点和突破点,我校目前在强化交叉融合、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方面,有哪些考虑和举措?

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和农业产业新业态的创新发展都更加强调学科的交叉会聚。推动传统农科转型升级,积极布局新型交叉学科,不仅是学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冲击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抓手,更是我校引领未来农业发展、解决农业农村现代化瓶颈问题的必然和有效路径。因此,“十四五”期间,我校需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切实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剂”,育一流人才,聚一流师资,创一流成果,做一流贡献。

01

着力建设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特区

加快推进前沿交叉研究院建设,打破学院、学科的界线,在人才政策、研究生指标、科研用房、支撑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促进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优先支持平台的梯队建设和领军人才引育,着力发现、培养、集聚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02

推动学科实质性交叉融合

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学科前沿发展方向,优先选择和培育战略性研究领域。打破传统的学科思维,以学科重组产生前沿性领域与引领性方向,建立各学科有机联动、相互促进的循环关系,在前沿和交叉学科领域培植新的学科生长点,构建虚实结合的多中心交叉研究网络。重点建设作物表型组学、生物信息学、合成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康养医学、农业农村发展、农业微生物资源等前沿交叉研究中心,组建“X”支面向前沿科学问题的虚拟研究团队,以实质性的交叉融合,有效贯通学科链、创新链和产业链。

03

推动交叉学科专业建设

按照服务国家和社会需求、遵循学科发展规律的原则,结合学校的优势特色,将新农科与新工科、新文科有效联动融合,积极探索、前瞻布局由多学科交叉融合而产生的新兴学科专业,如智慧农业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等,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团队和实践平台,加快培养能够适应、支撑和引领行业及产业变革的紧缺人才。

学科在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龙头”作用,新形势下学校将如何优化和完善学科评价体系?

01

强化学科内涵建设推动以评促建

围绕“双一流”的五大建设任务和五大改革任务,坚持目标导向,突出立德树人,聚焦服务贡献,引导特色发展,推动一批学科在具有可比性的领域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学科整体水平持续提升。

02

实行分类别多方位评价

推进学科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学科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对建设学科的建设基础、服务贡献、特色凝练等方面开展成效评价,既关注学科贡献度,也着眼学科成长度,既考核在现有资源条件下的建设成果及其对学校整体建设带动效应,也衡量学科在已有发展基础上的成长提升及发展潜力。

03

对学科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督和评价

明晰学科建设责任主体及责任清单,建立责任考核制度。把握学科发展态势,加强对学科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诊断,强化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学科建设动态管理,构建学科建设目标、绩效评价、资源配置良性互动的学科发展机制。

素材来源|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

采访整理|党委宣传部

编辑|郭嘉宁

创新创业大赛!这项高含金量的大赛你一定要参加! 段文龙任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