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中国把“房子”盖外太空去了

日期:04-29

原标题:[解局]这次,中国把“房子”盖外太空去了

今天,“天和”升空,“天宫”开造!

4月29日11时23分,搭载着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点火升空。

至此,中国正式迎来“空间站时代”。

(图源:央视新闻)

(图源:央视新闻)

什么是空间站?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朱光辰做了个形象的比喻:“如果神舟飞船是一辆轿车,那么,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相当于是一室一厅的房子;空间站则像是三室两厅,外加一个储藏间。”

这么一处房子,不仅能在近地轨道上长时间运行,还能供多名航天员长期驻留工作生活,开展空间实验。

中国的“天宫”空间站,预计能在一般情况下驻留3人,在航天员轮换时容纳6人;建成后,将成为中国长期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

太空造房子肯定得费点功夫。本次率先飞向深空的“天和”是个大家伙,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发射质量达22.5吨!它是空间站3个舱段中的核心舱,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也是中国目前研制的最大航天器。

据前方“看房团”的不完全汇报,“天和”由节点舱、生活控制舱、资源舱3部分构成,舱内不仅有微波炉、冰箱、饮水机、折叠桌等家具电器,还有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抗阻拉力器等健身器材。

最炫的是,经由“天和”推出的爆款“天地视频通话设备”,航天员可实现与地面的双向视频通话,还能收发电子邮件。

在“天和”舱体上,还有3个对接口和2个停泊口。前者用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其他飞行器等“访客”访问空间站,接纳新的舱段对接,不断扩展空间站规模;后者用于连接两个实验舱,它们将与“天和”共同构成空间站组合体。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主任设计师张昊介绍,“天和”是空间站的主控舱段,主要对整个空间站的飞行姿态、动力性、载人环境进行控制。

用三个关键词概括“天和”的功能,就是:管理、控制、生活。

核心舱结构示意图(图源:国家航天局)

核心舱结构示意图(图源:国家航天局)

核心舱1:1实物验证件(图源:新华社)

核心舱1:1实物验证件(图源:新华社)

“天和”到位后,将为航天员提供约50立方米的工作生活空间。

但这还不够。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天和”上天之后,空间站还将迎来“问天”“梦天”两个实验舱。由此,人员活动空间可扩展至110立方米,航天员可以在里面开展生物、材料、微重力流体、基础物理等科学实验。

其中,实验舱“问天”,主攻各种舱内、舱外空间科学实验及技术试验,舱体配有航天员出舱活动专用气闸舱,航天员可由此出舱、享受浩瀚太空;

实验舱“梦天”,在“问天”基础功能上增配货物专用气闸舱,在航天员和机械臂的辅助下,支持货物、载荷自动进出舱。

此外,中国空间站还有一个重要计划,那就是在空间站主体建造完成后,单独发射一个十几吨的光学舱“巡天”。

“巡天”干啥呢?它将与空间站保持共轨飞行状态,进行高分辨率天文观测并开展天体物理和空间天文学研究。“如其在轨10年,可对40%以上的天区进行观测。”周建平说。

要把这一整套“天宫豪宅”运上天,中国载人航天的飞行任务强度颇大。要完成空间站建造,中国共规划了12次相关飞行任务,在首批“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依序到位后,还会有4艘神舟载人飞船、4艘天舟货运飞船等待跟进。

从长期看,神舟载人飞船、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还要承担“天地往返运输”工作,常态性搭载航天员及部分物资往返;天舟货运飞船、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则担负着为“天宫”运送生活物资、推进剂、载荷设备等重任。

规划长远、分工明确,实施难度也不小。按业内人士的说法,未来的飞行及运输任务充斥着大量新技术、新挑战,发射频率和任务复杂性都大幅提升。

建成后的“天宫”空间站渲染图(图源:国家航天局)

建成后的“天宫”空间站渲染图(图源:国家航天局)

中国为啥要花这么大力气搞空间站?

这是因为在近地轨道建造、运营空间站,挑战性固然极大,回报也是相当丰厚的。

例如,中国空间站建成后,既是航天员的“太空之家”,也是科学研究的“太空实验室”。一流的太空实验和科学探索平台,独特而珍贵的太空环境和资源,将为科学家取得世界级的研究突破提供有力保障。

按规划,中国的空间站将在轨运行10年以上。围绕地球运行期间,在人类生存方面,围绕人类长期太空生存、提高地面生活质量等,空间站可以开展研究与应用,推动航天成果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而在太空活动方面,“天宫”可为遥科学技术、人机联合作业等应用技术试验提供支持。

最终极目标,当然是拓展人类的活动范围、加快人类开发、利用宇宙的步伐。

要探索浩瀚无垠的星辰大海,这是必须迈出的一步,也是30年来,中国航天按照既定目标不断突破的一步。在中国载人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之际回望,能看到中国艰苦卓绝的科技自立自强之路。

1992年9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正式确立,第一步发展载人飞船,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造空间站;

从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至今,中国已经成功研制和发射了6艘“神舟”载人飞船、1个天宫目标飞行器、1个天宫空间实验室、1艘“天舟”货运飞船,累计将11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这些都为而今到来的“第三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有人说,与一些国家相比,中国的“第三步”走得不算早。毕竟,国际空间站早在1998年就发射了第一个模块,中国空间站已经姗姗来迟20多年。

但中国空间站也具备自己的独特优势。例如,通过利用当代技术成果、技术进步,在能源技术、再生生保技术、空间探测技术、科学研究设备等诸多方面,中国“天宫”集中了20多年来的重要科技成果,已站在更高的技术和科学起点上。

大约2022年前后,中国空间站将全面建成。但这只是未来漫漫征程的一个新开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中国人探索浩瀚太空的梦想将一往无前。

云南瑞丽将姐告国门社区等地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一季度中国共发生森林火灾398起 因灾死亡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