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信号”!来自一个国家级新区

日期:03-31
国家级新区

原标题:新“信号”!来自一个国家级新区

身处世界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中国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正蓄势待发。

身为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的西咸新区,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不断加大改革力度,优化创新生态,全力打造西部创新高地。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和“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于变局中开新局,如何为陕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强创新支撑,西咸新区新一轮的谋划布局给出新答案——随着一项重磅规划的落地实施,其所孕育的新可能、释放的新动能,即将有目共睹。

科技创新高地,持续进化

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顺的痼疾。大部分科研创新力量和科技创新成果集中于高校和科研机构,且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诸多体制机制关卡。科技成果难以实现有效转化,阻碍了科研创新发展的步伐,影响创新驱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理解了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的现状、其在城市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才更好把握近年来西咸新区在创新+产业格局缔造、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构建上持续的迭代进化。

如今,面向高质量发展下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在西咸新区不断加速。在原有取得的长足进展之下,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应运而生。

3月30日,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会上表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总窗口设在西部科技创新港和西咸新区,各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各市都可以参与其中,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共同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

新“信号”!来自一个国家级新区

3月30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会在西咸新区召开

这也意味着,在以加强人才和机制建设为抓手,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发展路径上,西咸新区已经从过去1.0版本迈入到2.0版本。

从内涵上看,定位为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将为西安、乃至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探索路径、引领示范。从外延上看,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将整合更多的科创资源和更宽的空间载体拓展面。

新“信号”!来自一个国家级新区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授牌和签约活动上,陕西省委副书记胡衡华为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揭牌。

新“信号”!来自一个国家级新区

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浩为首批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授牌并颁发首批种子基金投资意向书。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横空出世,也将为这里聚集起更高浓度的资本、人才和技术等要素。

尤其在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吸纳上,科技创新优势早已是西咸新区一大金字招牌。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三所陕西“双一流”大学聚集,让西咸新区收获了丰富的人才基础,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充足动力。

反过来,以产业发展为基础,能为高校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平台,为围绕产业发展导向精准培育相应的人才。

人才也好,信息、资本也好,市场各要素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穿梭流动,势必展现出更强的辐射带动与溢出效应,创新与孵化的成果从这里走向全省,带去源源不断的动力。

“两链”融合,合力共振加速度

新“信号”!来自一个国家级新区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积极推进,是西咸新区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以新产业新业态助力陕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这背后,加速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生“化学反应”,以实现科技创新的商业化和产业链的高附加值,西咸新区持续发力。

关联性强的产业集中于同一个区域,才能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形成完整的内循环。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例,主要分为上游的关键原材料及核心零部件、中游整车制造、下游充电服务及后市场服务。要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除了强化龙头企业带动,还要尽早聚集上中下游产业链创新资源,形成配套设施一流的产业体系。

在西咸新区,目前已经集聚了新能源汽车的行业龙头,聚创动力电池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南玻西北生产基地项目已经签约;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已吸引汽车产业链上下游21家企业签约……据悉,未来西咸新区将达到50万辆以上的汽车产能,成为陕西自主品牌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之一。

西安市委常委、西咸新区管委会主任康军曾表示,“我们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精选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的产业项目,布局先进制造业千亿级产业集群,为新区产业发展开辟新路。”

不难发现,国字号科研机构、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大科学装置、关键性产业等高端科技资源在西咸新区加速聚集。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临空经济、科技研发、文化旅游、总部经济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西咸新区已初步成型。

透视抢眼成绩背后,西咸新区在“两链”融合上一直大步狂奔。

政策方面对西咸新区“两链”融合深度赋能,西咸新区在投资项目量级、资金受到西安市政府“厚爱”。招商引资方面,西咸新区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大型央企和竞争力强的行业及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围绕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客商资源集聚地,有针对性组织举办招商推介活动。

截至2020年10月底,西咸新区新注册企业同比增长60%。目前西咸新区市场主体总量突破25万户,总量跃居全省第三,市场活力倍增。

而在2019年初,这一数字仅为8.7万户。这些企业主体的热情,无疑是对西咸新区制度创新价值与成效的最好认定。

新“信号”!来自一个国家级新区

西安市委常委、西咸新区管委会主任康军和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赵昌昌分别代表西咸新区和西安交大与相关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等签署合作协议。

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会上,陕西省省长赵一德强调,要在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上下功夫,大胆探索和创新制度供给,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强化人才激励,充分激发和释放科技蕴含的巨大潜能。

新开局,新故事

把本土创新优势成功转化为发展、竞争优势,变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在区域经济谋求高质量发展的议题下,科技创新实力越“硬核”的城市区域,越容易占据更多话语权。

对于西安而言如此,对西咸新区亦是如此。

“十四五”规划明确了科技创新在未来五年发展过程中的第一地位。

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市市长李明远在两会期间表示,建议支持西安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动西北地区自主创新,为区域科技和经济发展提供增长极,更好服务于我国高质量发展。

一直以来,西安自身优势十分明显:科教资源雄厚,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发展迅速,拥有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研机构等,在2020年中国城市科技金融发展综合指数榜单里排名第九……在积极建设国家科学中心上,西安有着充分的实力与底气。

1月,光伏行业龙头隆基股份正式落户西咸新区,总投资180亿元项目正式签约落户。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达到400亿元。

隆基开年“第一投”,既凸显了西咸新区的产业集聚效应,更是作为西安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助推西安争创国家级科学中心驶入快车道。

西咸新区发展立足西安,但又不仅局限于此。

作为“大西安”核心腹地的西咸新区,是西咸一体化的主要承载区域,还承载着“大西安都市圈”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的独特使命。

中央商务区一期作为“大西安”新中心新轴线的承载区、西咸新区对外形象展示的城市会客厅,发展前景广阔,投资潜力巨大。2020年,随着32家企业正式入驻,西咸新区中央商务区迈入正式运营阶段。

同样,以西安高新区为引领、“高新区+航天基地+沣东新城+沣西新城+大学城+科研院所+交大创新港”等区域为依托的“科创大走廊”建设中,西咸新区也扮演重要角色。

留给西咸新区的想象空间还有很多。而时间也会证明,西安“科创大走廊”在不久的将来比肩硅谷101公路、广深科技创新走廊。

眼下,凭借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这一契机,西咸新区将得以迈上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新台阶,“西部创新高地”这一金字招牌也将越发亮丽。

新的故事将在西咸新区续写,新的奇迹将在西咸新区发生。

服了!“长赐”号事件后 苏贞昌竟称“南波湾” 国资委:稳步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 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相关阅读: